第1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馥盈下葬之后,成启铭把自己关在房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似在思念亡妻。如果没有两个儿子在门外苦求,或许,他会一直枯坐在房里,直到生命枯竭。
  成振功和成振声跪在门外,祈求老侯爷进宫求情,让今上别让他们搬离永宁侯府。现在他们是白身,靠着大房的庇护过活,如果搬出去,比直坠地狱还可怕,他们以后的日子会有多难过,谁也不敢去想。从前没有旨意,他们虽然名义上分了家,但可以借着孝敬父母祖母的名义赖在侯府里不走,但现在这招行不通了。
  成启铭抱着福乐郡主留下的东西黯然伤神,听到两个儿子的哭诉,刹那间清醒。爱妻已亡故,他不能不救他们的儿子,他必须竭尽全力保住他们。
  开门之后,成振功和成振声兄弟两个伏在成启铭跟前嚎啕大哭,成启铭只好打起精神,安慰两个儿子。想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成启铭穿戴好一品军侯的官服进宫,在皇后的凤仪宫前长跪不起。
  皇后还在月子当中,因难产伤了根本,还在细心调养。赵澈早已吩咐凤仪宫的宫人,不许任何外人惊扰到皇后,不许拿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烦皇后。因此成启铭刚跪在凤仪宫前,今上就杀过来了。
  未登基之前,赵澈被成启铭的两个儿子坑了无数次,好几次险些翻船再无翻身的可能,这些,他都牢牢记在心上。没有处置他们,不过是因为方太后和方尚书的缘故。现在成启铭还有脸来为他们求情,赵澈都觉得恶心,当即在成启铭面前狠狠回忆当年事,一桩桩,一件件,事无巨细,全都说给成启铭听。如果成启铭记不清了,赵澈就帮他慢慢的回忆。一个时辰下来,听得成启铭双腿直哆嗦。
  “看在宜惠的面上,朕还叫你一声老侯爷,回去之后让你的两个儿子赶紧搬出永宁侯府,如果人手不够,朕今天就把搬家的人手给你送过去。别找什么宅子没置办好、老了旧了需要修缮的借口,如果朕记得没错的话,他们在永宁侯府之外都有宅子,而且地段不错,够住下一大家子人了。如果你痛快的把君侯印信和丹书铁券交出来,从前的事,朕暂时既往不咎。但前提是,他们日后不能再作奸犯科。”赵澈冷冰冰的对成启铭说道。
  他疼爱他的皇后,只是皇后是成启铭之女这点,让他觉得无比的恶心,也曾因为这事和皇后闹别扭,反反复复,多年未绝。现在,他就这么直接蛮横的,切断皇后和成启铭与福乐郡主及其子女之间的联系。
  成启铭已经明白,皇帝对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彻底失去耐心,如果继续触碰今上的逆鳞,那么最后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老臣,谢主隆恩。”成启铭重重的磕了一记响头。
  赵澈的动作比成启铭想象的快,他人还没回到侯府,派来帮成振功和成振声搬家的人已经到了,整齐的站在永宁侯府的内院之中。看到这么多手持刀剑的禁军侍卫,二房三房之人心惊胆颤,不知如何是好。
  成启铭一瞬之间老了十岁,对满面愁容的儿子和啼哭不止的儿媳及孙辈们说道:“皇上让我交出侯印和丹书铁券,保证从前的事既往不咎,不会追究你们的过错。若你们日后安分守己,则能保一家平安,如若不然,谁也救不了你们。”
  成振功和成振声从成启铭老态毕露的脸上看不到半分转机,只好一脸头疼状的回去搬东西。皇家禁军的动作奇快,不到一个下午,帮着把二房三房的东西搬得干干净净,原本热闹的侯府,一下子空了,春晖堂内,只剩成启铭苍老的身影。
  永宁侯的爵印和丹书铁券,成启铭亲自送入宫中。对长子和三女儿来说,他的存在,已是一个累赘,永宁侯府不再需要他,他已决定,上交爵印和丹书铁券之后,到福州的庄子养老,不再管京城的恩恩怨怨。
  路过琼华院,大门依旧紧闭,好似侯府其他地方的凄凉与琼华院无关。车轮滚滚,骨碌骨碌的驶出京城,成启铭叫停马车,掀开帘子回望京城,沈老夫人依旧没有出现。
  她就是这般冷酷无情。成启铭闭上眼睛之后不再有任何期待,踏上南下福州的路。
  成家只剩大房一房人,以及年老要在府里养老的荀太夫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接到沈老夫人的通知之后,顾子衿带着成靖宁从乡下回到京城。回到永宁侯府,成靖宁一时之间不太适应。与往日的喧嚣热闹相比,现在静得有些可怕。
  沈老夫人则是一副从新开始的模样,打开了琼华院的大门,也打开了永宁侯府的大门,准备把永宁侯府大修一番,抹去过去一切不愉快的记忆。
  二房三房的十几口人搬走之后,侯府剩下许多空房间,沈老夫人准备拆掉其中老旧的房屋,开辟出来种花木。至于成启铭和李馥盈曾经住的褚玉院,于沈老夫人来说,是最痛苦的回忆之一,因此沈老夫人也准备把此处大肆修整一番,改名毓秀院。拟定修整方案之后,沈老夫人请了泥瓦匠来,挑了个黄道吉日准备动工。最先拆除的,是琼华院外的那道高墙。
  四月,成振清修完黄河大堤和附近区县的沟渠之后回京,述职完毕之后,得到赵澈的大肆夸赞。并于当日扳旨,让他继承永宁侯的爵位。成振清继承永宁侯爵位是预料之中的事,整个侯府上下并无过多惊喜,只请了永宁侯的直系亲眷和姻亲来庆祝,十分低调。
  操办宴席的事,沈老夫人带着成靖宁一起做。她的观念是成靖宁是侯府小姐,不能只懂风花雪月,也要懂凡尘俗事,像这些人情往来,她必须应对自如。成靖宁很努力的学习这一世的生存规则,沈老夫人的要求,她没有拒绝,帮着写请帖,拟菜单,排座次。
  虽说只请亲戚,也坐了满满当当的十桌。男人们在外边松风院,女眷们则在琼华院这边。虽说毓秀院才是永宁侯府的主院,但沈老夫人依旧住琼华院,把地方留给儿子儿媳,而成振清夫妻则等到六月十四侯府整体修缮完毕后才搬过去。
  成靖宁回京城一年多,不曾出门到令国公府和顾府拜见祖母和母亲一族的亲戚,现在侯府举办宴会才见到了。沈老夫人在琼华院正堂与永宁侯一族的亲戚和沈顾两家的姻亲说话,成靖宁则跟在她身边认亲戚。
  “这就是我那孙女,刚回来的时候身体不好,养了一年多,总算养好了能出来见人了。”沈老夫人简单的介绍成靖宁,告诉她这是沈家的表舅母,那是顾家的舅母,还有成家本家的堂祖母和叔父伯母等,拉拉杂杂认了一大堆亲戚。
  成靖宁记性极好,见过的亲戚都能叫上口。在侯府一年多,学了不少规矩,成靖宁现在倒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模样,十分乖巧的跟在沈老夫人身边,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问她什么说什么,半点也不张扬。
  “是个乖巧的孩子。”顾子衿的母亲,顾老夫人拉着成靖宁的手笑道,“还是老夫人教得好。”
  “别的不说,教女儿我最拿手。”沈老夫人笑呵呵的道,一点不谦虚。
  “还是老样子,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成家一位老祖母开玩笑道,她是成启铭祖父的胞弟的孙媳,姓戴,和沈老夫人十分要好。在沈老夫人最憋屈苦痛的那些年里,她果断的站在沈老夫人这边,并禁止家中儿孙与福乐郡主的两个儿子和二皇子走得太近。成家嫡脉子嗣单薄,旁枝却枝繁叶茂,这位老祖母有三子两女,皆十分成器,现已身居高位,同成振清年幼之时就十分亲近,现在同朝为官,相互扶持振兴着家族。
  沈老夫人和这位戴老夫人说话并无顾忌,笑道:“靖宁是我的孙女,你们夸她,可不就是夸我么?”在场的几位老夫人登时笑成一团,成靖宁也跟着笑,沈老夫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大人们之间的谈笑小孩子插不上话,认过亲戚之后,沈老夫人让她去和沈家顾家还有成家旁枝的同龄女孩儿说话。沈家只有二夫人刘氏带了女儿来,世子夫人谢氏上次和沈老夫人闹了一场之后,私下里仍有些不快,这次来赴宴也只是场面上的事,到是二夫人刘氏热心,让女儿沈嘉月和成靖宁多走动。
  顾家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都带了女儿来,分别是顾婉清、顾婉琰、顾婉茹。顾子衿在顾家原本就是家中幼女,她的三位嫂嫂都很喜欢这位小姑子,所以这次来得十分整齐,很为顾子衿撑场面。成家的两个姑娘虽是成靖宁的同辈,名字却不从“宁”字,都顺了“瑶”字,成二姑娘成玉瑶,三姑娘成华瑶,都是温柔端方的姑娘。
  回京城之后,成靖宁甚少出门走亲戚,各家的同龄女孩儿都不熟,相反的倒和英国公府的英娘和宣平侯府的韩子懿处得来,现在面对六个性情各异的小女孩儿,倒有些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戴老夫人家教严格,成玉瑶和成华瑶都娴静温婉的性子。顾家是书香门第,从顾老太爷到顾大人这一代,已出了五位进士,其中顾老太爷曾进内阁,坐到首辅的位置,儿孙之中,虽无人再进内阁,但一位做了户部尚书,一个侍郎,一个侍中,还有其余的各部各省官员,家中男丁成材率羡煞京城一干勋贵同僚。因此顾家的三位姑娘都带着一股子书卷气,说话斯斯文文,总的来说,顾子衿是顾家一脉相承的顾家女子,身上都有那么一股子顾家的书卷气韵。
  令国公府的沈嘉月则是个活泼的,和英国公府的英娘是一类性子,出身将门的她,豪爽大方,幼时跟着父亲在各地任职,她则有机会出门长见识,所以说起当地的各类风俗趣事来头头是道,原本是主人的成靖宁,也跟着其他几个女孩儿围到沈嘉月身边,听她说话。
  “你在崖州呆过,我还没去过那里呢,能讲一讲那里的事吗?”沈嘉月说完,一脸向往的看向成靖宁。
  “那边呀。”崖州是成靖宁这一世记忆开始的地方,占据着她心中最特殊的位置,谈起崖州来,也是不舍的回忆状:“那里一年四季炎热如夏,有广阔无垠的大海,一眼望不到头的甘蔗林,四季长青的树木,又香又甜的椰子,还有繁忙的商船,满载而归的渔船。那时候我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儿一起摘椰子,一起坐渔船出海打渔,下到浅海插鱼,在海边捡贝壳。那里不比京城繁华,但那里是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还要漂亮的地方。”
  “我听说崖州的椰子鸡很好吃,是真的吗?”成玉瑶突然开了口,说到吃的,两眼发亮。
  “是呀,很好吃。那时候父亲会进山猎野鸡,猎回来的大鸡宰杀了做成椰子鸡,小鸡就养着。后来小鸡长大生蛋孵小鸡,我们养了好多,所以经常做椰子鸡吃,那可是我的拿手绝活,我跟村里的牛大婶学的。有机会做给你吃。”
  成玉瑶一改刚才的娴静矜持,不住的点头。成靖宁忍不住疑惑,难道刚才的淑女形象都是装出来的?这位二姑娘其实是个吃货?
  “不都说崖州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吗?怎么到你那里就变成世外桃源了?听你说起来,我倒想去看看那边到底美成什么样。”在沈嘉月的记忆当中,琼州是极其偏远穷困之地,民风粗俗野蛮,是比西北荒漠还要可怕的地方,其中崖州更甚,不然朝中被贬的官员如何都流放崖州?
  “哪里,那边民风淳朴,除了一些个恶霸,都是好人。我们在崖州之时,那边已经开始海上贸易了,往来的船只特别多,带来好多南洋西洋的稀奇东西,所以崖州也逐渐繁华,现在崖州已经是很重要的码头了。现在朝中开始重视海贸,崖州的位置只会更重要。”成靖宁解释道。
  “原来如此。”沈嘉月一脸了然。
  这时候可可推门进来,在书房内转了两圈,坐在成靖宁脚边喵喵叫。成靖宁抱起猫,抚着它柔软的皮毛,拿了鱼干来喂它。“黑猫!”沈嘉月大叫起来,十分稀奇的模样。
  “我捡的,可爱吧?”成靖宁夸着可可说。不过能欣赏黑猫的人实在不多,只有沈嘉月赞同成靖宁的说法,其余几个都离得远远的,最后还是成玉瑶大着胆子上前来摸可可。可可亲近它,主动蹭她的手。
  成玉瑶摸顺手了,胆子大了起来,把可可抱在怀里:“真的很可爱,原来它这么温柔,我还以为它很凶呢。”
  “黑猫最温顺了。”自己养的猫被夸奖,成靖宁心里有几分小得意。
  这个时候,圆滚滚浑身灰白的噜噜也竖起尾巴走了进来,一下子吸引顾家几个女孩儿的目光,顾婉琰问道:“这也是你的猫吗?养得真好。”
  “是呀,大哥给我抱回来的波斯猫,平日里活泼得很,见人就去卖乖。”噜噜是万人迷,喜欢人喜欢得不得了,整天缠着成靖宁陪它玩儿,加上它长得讨喜,谁见了都会逗它一逗。
  话题转移到两只猫身上,所有小姑娘都围着噜噜转,它很快就赢得小姑娘们的欢心。午宴开始时,沈嘉月挽着成靖宁的胳膊说她也要养一只波斯猫。
  第39章 和离
  宴会过后,沈老夫人逐渐把侯府中管家大权交给顾子衿, 她身为侯夫人, 急需接过沈老夫人肩上的担子。没有闺学之后,小院内的书房正好派上用场, 学习课程由成靖宁自己安排,读书习字作画学女红,罗列得清清楚楚。尽管她当年文化课不错,但在高门府第里仍不敢懈怠。成靖宁也开始像一个普通大家闺秀, 循着轨迹成长。
  番椒喜高温湿热,京城偏北,想苗长得好,须春末夏初播种为宜。立夏那日,庄上的十五户人家依照成靖宁说的,如种旱秧一般,掏行垒土,播撒种子, 浇上农家肥,再撒上细土, 搭一个低矮的架子,盖上稻草,静候种子发芽。二十日过去,青苗庄的庄头上京来, 请沈老夫人到庄子查看新长出的秧苗。
  成靖宁对这块儿有一定了解,接到消息后跟着一起去通州的庄子。她眼下被拘在府内, 春日里的几场宴会和亲朋好友的宴请都没去,这时出门,倒像个小孩儿似的高兴。身边是眯眼享受的可可,它趁着无人注意时,跳上马车,躲在车壁的角落,走到半路才被发现,无奈之下,只好带它一起去。
  沿途的稻田青翠一片,地里的秧苗沐浴着阳光,长势喜人,这时也只有沈老夫人的青苗庄还荒着。要移栽番椒秧,地里的农夫正在掏行挖浅窝。在番椒秧长到十五日时,覆盖在上面的稻草已揭去,经过五天风吹日晒,又长壮了些。
  “就像平日栽种茄苗一样,每个窝栽两根秧苗。种好之后浇粪,然后盖上稻草,等存活之后再揭去。种番椒并不难,和平日里种菜一个样,松土除草施肥,这些步骤都不能少。”成靖宁说道,好在她上一世有在乡下生活的经历,知道怎么种植这些常见蔬菜。
  经过一天努力,培育的番椒秧悉数种下,忙碌完毕之后,仍有不少农户问种来有什么用处,做观赏的盆景,已经有好多苗圃地有了,一个庄子都种,万一亏本了怎么办。“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商机不能泄露。”成靖宁现在习惯着占得先机的好处。
  “大家放心种,亏了有我担着。”沈老夫人对番椒入菜后的行情很看好,她本就有生意头脑,知道怎么做能发挥番椒的最大价值。有老夫人发的粮食和银子,加上她再三保证,庄子上的农户没有后顾之忧,都拼着一股子力气,要把几十亩的番椒种好。
  兴隆街上一坐三进的院落,是成振功搬出侯府之后的宅子。过惯了侯府奢侈的日子,搬到此处之后极不习惯,寒酸的地方,老旧的宅院,狭小的房子,空空的多宝阁,显示着他的落魄。无法适应天差地别的生活,成振功整日发脾气,抱怨吃食不够精致,抱怨下人做事不够细心,抱怨左邻右舍狗眼看人低。
  成安宁陪着罗氏准备到正院请安,走到门口听到屋内碗碟桌椅被砸的声音,母女三人都停下脚步。成安宁苦笑着摇头,离开侯府四个月,家里的东西几乎被砸了个遍,虽说老侯爷偏爱,分了一份厚家底,加上福乐郡主多年的累积,过富足的日子已经足够,只是落差太大,成振功憋着一口怨气,加上野心未死,脾气尤其大,经常打骂她们母女三人。这样的日子,她着实受够了。
  “娘,我们回去吧。”成馨宁怕极了成振功,听到打砸的声音,怯懦的拉了拉罗氏的手。罗氏暗暗叹气,带着两个女儿回到自己的院子,紧紧的关上大门。
  这一世的好多事脱离了上一世的轨迹,让成安宁心慌意乱。离开了永宁侯府,日后还有谁能庇护她们?上一世,福乐郡主没死,老侯爷在京城,而二房三房一直住侯府,直到后来老侯爷去世,三房才真正分家。
  那时候虽然已经闹僵,但老侯爷一直护着他们,以父亲的身份要求成振清照看两个兄弟,荀太夫人也以孝道为由,要挟大房尽责尽孝,所以他们在侯府过得很好,现在突然被赶出来,以后该怎么办?照她父亲那作死的性子,指不定哪天就完了。
  不,绝不能这样,她重活一世,还没来得及报仇,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不能这么死了!一定要想办法!
  困境之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忠敬侯府,现在外祖家富贵依旧,几位舅舅身居高位,姨母也嫁入高门。忠敬侯府……对了,若是母亲和成振功和离,那日后他做什么事都不会牵连到她们了。和离,让母亲和离!
  想到出路的成安宁犹如冲开困境的猛兽,心中的狂喜无法用言语表达。她快步疾行在往罗氏房间的路上,主意到周围下人好奇的目光之后,才慢下脚步,神色如常的敲开罗氏的房门。
  搬出永宁侯府之后,罗氏一直愁眉不展,整日提心吊胆,这会儿又见到女儿,有气无力地问道:“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只是突然想娘了,就过来看看。”成安宁勉强一笑,她占着先机,一定不会输。
  儿女是罗氏唯一的寄托,虽然成安宁的话有几分别扭,但她听着仍觉高兴,“进来说话吧。”
  成安宁挽着罗氏的手臂进了屋,寒暄完几句之后,让罗氏贴身伺候的丫鬟守在外间,不让任何人靠近这间房子。罗氏见女儿神神秘秘的,不由问道:“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吗?”
  成安宁开门见山,无比地认真严肃:“娘,和爹和离吧!”
  罗氏惊诧万分,捂着嘴险些叫出声来:“和离!”这怎么可以?无论是对她,还是对三个子女都不是好事。
  “对,娘,和爹和离吧!这些年来,爹宠妾灭妻,他眼里从来没有我们,过去我们没有和他同甘,凭什么要和他共苦?难道您还想过被他的几位姨娘打压,被他打骂侮辱的日子吗?”成安宁靠近罗氏,挽起她的袖子,白皙的手臂上青紫色的痕迹纵横交错,惨不忍睹。
  罗氏慌忙抽回手臂,不愿再将身上的伤疤露给女儿看,眼眶里的泪水一直打转,最终忍不住掉落下来:“这是我的命,连累你们兄妹三个跟着我受苦。”成振功怪她不争气,怪忠敬侯府没有在逆王夺嫡的过程中出力,将他的失败,逆王的失败归咎于忠敬侯作壁上观,加上这段日子过得憋屈,将所有的怨气撒在嫡妻和嫡子嫡女身上,每日鞭打辱骂,拳脚相加。
  成安宁不认命,她上一世已过得那么辛苦,不愿再重走那样的路,果断道:“娘,你不能认命,我们也不能!我们以后的日子还长,不能这么屈辱的过了!娘,我们还有外祖父母和几位舅舅能依靠,他们能助我们脱离苦海。”上一世,忠敬侯府便对她们母女几个多有帮助,只是那时她不懂得,依旧怨恨着罗家人,这一世想明白,罗家才是她们最大的倚仗。
  罗氏还欲再说,成安宁已抢先开口,郑重道:“娘,你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哥哥姐姐还有我着想。虽然皇上对父亲过去做过的事情既往不咎,但不代表皇上不在意,他想收拾父亲,抬抬手就是了,随意找个理由就能让我们全家去死!在父亲身边,无异于在刀尖上过日子。娘,只有和父亲断绝关系,我们才有机会活下去!现在外祖父和大舅舅是皇上的大臣之一,皇上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不会追究我们的。”
  听了成安宁的一番话之后,罗氏动摇了几分,却仍有几分犹豫:“我若和离,传出去对你们姐妹两个名声不好……”有个和离的娘,将来如何能找到好婆家?
  “娘,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全京城人都知道父亲宠妾灭妻,你在永宁侯府委屈的过了十多年,你没有任何错,和离了对我和姐姐影响不大,我们还有外祖父和舅舅,不会有事。现在父亲除了分家得到的家产一无所有,正是我们摆脱他的好时候。娘,别再犹豫了,想想你的将来,想想我们兄妹三个。”成安宁苦口婆心的劝道,想起曾经趾高气扬的几个姨娘,成安宁心里有说不出的厌恶:“娘,您难道想留在这里,为父亲和几个姨娘还有他们的儿女收拾烂摊子吗?你难道忘了,当年他们是怎么欺负我们的吗?您不和离,我和姐姐就能嫁得好吗?”
  过去不愉快的记忆浮现在心头,抹去罗氏最后的一丝犹豫:“娘听你的话,和离!”她再也不想过那种暗无天日的日子,跟着成振功,只怕最后连命也没了。无论如何,也要拼一把,她现在是占理的一方。“明天我就去忠敬侯府,不,现在就去。”
  成安宁唯恐罗氏后悔,稍稍收整之后,跟着罗氏去忠敬侯府。
  忠敬侯府同许多权爵之家一样,修得气派恢宏,只门前的两尊石狮子,足够震慑许多妖魔鬼怪。敲开大门,母女两个理了理衣裳,站直了等着。四月二十八,侯夫人去庙里祭拜药王菩萨了,侯爷和世子还未下衙,罗氏母女二人进府后,只好在花厅里等着。对世子夫人来说,罗氏是瘟神一般的存在,如果没有侯爷夫妻,只怕她氏连大门也进不了。世子夫人寒暄几句之后,带着一肚子怨气回自己的院子,留下罗氏和成安宁独自等待说话。
  一直到下午申时而刻,忠敬侯夫人才回府。听了女儿的一番哭诉后,忠敬侯夫人对儿媳的反映十分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成永泽与永宁侯的爵位无缘,科举这条路也行不通,后三代也只能是白身,世子夫人是万分不愿意把自己金尊玉贵的嫡女嫁给成永泽为妻的。“你父亲再有一个时辰就回府了,这次来有什么事吗?”忠敬侯夫人十分疼爱女儿,主动问道。
  罗氏让堂中的下人都退下,等门关严实了才支支吾吾的道:“娘,我想和成振功和离。”
  “和离?”忠敬侯夫人早就想过让女儿和成振功和离,最终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现在她主动提出,忠敬侯夫人乐意之至,“这次你真的想好了?”
  “是。娘,成振功不是人,搬出永宁侯府之后,他每日酗酒砸东西,日子真的没法再过下去。不止如此,他还打我和永泽几个,女儿实在受不了了。还有他的几个姨娘,整日对我颐指气使,还当在侯府那般挥霍无度,我不想再用自己的嫁妆去填她们漏洞了。还有永泽,馨姐儿和安姐儿,跟着成振功,他们有何将来可言?”罗氏越说越觉委屈,捂着脸大哭起来。
  成安宁被罗氏的情绪感染,开始哽咽,撩起罗氏的袖子,对忠敬侯夫人说:“外祖母,您看母亲手臂上的鞭痕。只是这些已经够触目惊心了,还有母亲身上的,更惨不忍睹……”
  忠敬侯夫人看到罗氏身上交错纵横的伤疤,惊得登时站起来,怒道:“你怎么不早说!”她的亲生骨肉,她都不曾动过半根手指头,怎能让一个落魄户这般折磨?
  “我原以为搬出侯府之后,他会收敛,和女儿好好过日子,那知他变本加厉的打骂羞辱我。女儿实在忍无可忍,才出此下策。娘,您和父亲一定要为女儿做主啊!还有馨姐儿和安姐儿,成振功做惯了豪门大少,如何肯过苦日子?他野心勃勃,将来一定会再入歧途,为了上位不折手段,他一定会牺牲馨姐儿和安姐儿的……”不用成安宁为她分析利弊,罗氏自己已想得十分通透。
  忠敬侯夫人如何不知?李馥盈的儿子,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你放心,这件事我和你父亲还有大哥管定了。这几日就在侯府好生修养,其余的事,交给我们去做。”当即让下人收拾客房,又命人去兴隆街把成永泽和成馨宁也接过来。
  忠敬侯府的人当着成振功的面,强硬的将成永泽和成馨宁接走,引来左邻右舍的围观。喝得醉醺醺的成振功,脚步踉跄的跟出门,指着马车的背影骂骂咧咧了一阵。
  逢初一和十五,沈老夫人总要亲自前往大觉寺上香。五月初一早晨,沈老夫人早早的起身,驱车赶往大觉寺,为皇后祈福上香,成靖宁也将近日抄写的佛经供奉在佛前。现在宫中传来的消息是皇后凤体无碍,已经痊愈了,只是仍需修养,一年之内不得承宠。方婕妤失势之后,这段日子由丽妃代掌凤印,暂管后宫。成靖宁虔诚的在佛前拜了几拜,祈祷日后平安顺遂。
  回侯府时经过兴隆街,马车缓缓的停下,只听外面人声鼎沸,似有打骂吵嚷之声。马车内,沈老夫人问道:“出什么事了?”
  “小的不知,不过看情形一时半会儿散不了,不如绕路回府?”驾车的车把事试着问道。
  沈老夫人不欲多管闲事,点头说:“那就绕回去。”
  马车开始绕路,成靖宁坐在车窗边,撩开帘子看外面的场景。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二叔成振功就住这条街上,这个位置,似乎就是他的宅子。出了什么事吗?“好像是二叔那里。”
  “不用管他。”沈老夫人面不改色,对成振功兄弟,她不痛打落水狗已算得上仁慈,哪会管其他?
  “哦。”成靖宁应了一声,放下车帘端坐好。
  次日沈老夫人和顾子衿进宫探望皇后,成靖宁留在府中,却听到一个大消息,成振功和罗氏和离了。昨天路过兴隆街,是忠敬侯府的人到成府搬罗氏的嫁妆。“和离?”在预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在侯府,她就听过成振功如何宠妾灭妻,罗氏和她的三个儿女如何被苛待。现在罗氏有忠敬侯府撑腰,没必要再忍下去,况且在成振功身边,指不定哪天就没命了。
  “是呀是呀,过去在侯府还好,二爷只是偏疼尹姨娘竹姨娘还有几个庶子庶女,无视罗夫人和二房嫡出的少爷小姐,但搬出去就不一样了。二爷整天喝酒,打骂罗夫人和馨宁小姐母女四个,几个姨娘和庶出的少爷小姐整日到罗夫人面前哭穷,二爷就强迫罗夫人拿嫁妆补贴她们,若有半点推辞,就大打出手,罗夫人忍无可忍才回忠敬侯府求罗侯爷做主和离的。”说起罗氏,水袖等几个大丫头也不胜嘘唏。她们讨厌二房三房,但无法讨厌罗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可以说,罗夫人和沈老夫人同病相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