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这些广昌的旧人,可以说是看着陈芃儿长大的,以前都把她当做大小姐,现在大小姐变成了夫人,夫人又成了东家。这身份上的变化,他们身为底下人,虽有些懵懂,但陈芃儿不是外人,情感上还是很亲的。
  陈芃儿忙伸手招呼:“周厂长,大老远的过来一路辛苦了,快坐。”
  双方坐下来,一番照例的寒暄后,终于说到了正题。
  广州自古就是华南区的商业中心,亦是重要港口及通商口岸,与海外交往频密,信息灵通,紧贴市场,商业一直畅旺。而自中国开埠以来,国人崇洋媚外,追求洋货,成了主流的消费风气,泊来品大行其道——特别是纺织业,这些年日本人开的纺织厂因其先进的纺织及染色技术,还有低廉的价格,大受欢迎,把民族工业挤压的奄奄一息。所以韩林凉有意将重心向广州倾移去,广州纺织厂因势而建,规模远胜过上海的两家,且侧重与上海本埠不同,主要是生产香云纱、丝绵等备受欢迎的各色时髦布匹,用的便是日本的技术,仿的更是洋货的款式,生生在洋货横行中劈开了一条生路。
  而上海的两家厂子除了出产平价棉布外,还侧重于高档丝织业,主要用于高档旗袍的订制及行销海外。韩林凉曾说过,现在国货生意虽不好做,但也并非死路一条,我们斗不过洋货,那就把国产的这些高档丝物卖到海外去嘛。国人虽喜洋货,洋人却喜国货,所谓“隔篱饭香”,便是如此。
  三家厂子各有侧重,所以广昌才能在各色舶来品的冲击下,依旧屹立不倒。
  而这次周适也来上海,除了向陈芃儿这个广昌的“新东家”汇报广州厂这半年的运营及销售情况外,还有一件紧要事,需要陈芃儿这个老板来定夺。
  周适也说起织物来一派从容,头头是道:“现在市面上的平价旗袍多用纯棉和仿丝绸的化纤品,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弹性差,水洗后容易缩水,染色单一,颜色也不新鲜。特别是化纤物,手感生硬,穿起来并不舒服。而高档旗袍大多采用的缎、绉、绒,比如双绉、桑波缎、素绉缎,颜色漂亮,悬垂性、抗皱都较好,却又价格昂贵,非富贵人家用不起。”
  陈芃儿认真聆听,就见他一脸振奋的模样,屁股都抬离了座位,双手握拳道:“现在日本人弄出了一种新布料,造价远比绸缎要低,但是纺出的布,看上去有缎面的光泽,纹理清晰,色彩饱和能做到很高,摸上去还软!那手感,几乎能媲美法兰绒!穿着暖和,透气性也好!如果做成旗袍的,品质绝不亚于那些高档旗袍!就是这种料子现在只出了很少一点的样品,整个中国,包括日本人的纺织厂,都还没有出产过。咱们是因为之前就和那边常打交道,所以和日本那个匠人已经搭上了话,我心里寻思着,想高价聘请他来广州,要是咱们能首先在市面上推出这种料子,眼下秋冬将近,定能大赚一笔!”
  第十六章决断
  第十六章决断
  
  这是自韩林凉去世后,第一次需要陈芃儿对广昌生意上的事做出决断。
  她叫了范西屏来商议,范西屏说这新布料虽好,但前期投入巨大,先不说聘请日本匠人及进口新设备需要高价,更多的是要大规模生产这种新式布料,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广昌现今三个厂子运营平稳,收支平衡,如果向一方倾斜,那势必会牵扯到全局。韩林凉在世时,三家厂子市场份额不相伯仲,各司其职,而现在为了新布料的生产,恐怕会此消彼长,打破广昌一直维持的这种平稳。
  陈芃儿手中慢慢摩挲着一块布料,只是一小块,但色泽非常美丽,猛一看和最上品的绸缎相差无几,只在手感上稍有差池。这便是周厂长带来的新样品,它其实是一种化纤类的仿丝绸,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染色的渲染,在光泽和手感上相较于天然桑蚕丝,只不过略微逊色,也属于品质上乘的上等货。而造价却比桑蚕丝要低廉的多,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这种布料投入市场,凭借出众的品质及卖相,以及比高档丝绸优惠的多的价格,大受欢迎几乎是必然的。
  但,同时,她也知道,范西屏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韩林凉做生意,向来眼光长远,特别是在现在动荡的国内局势下,形势朝夕万变——这些年日资棉业在华势力大肆扩张,华资棉纺织厂在原料收购和销售市场上的皆压力重重,大都陷入困境,或直接关门倒闭,或犹垂死挣扎。而广昌有在平津的老字号为基底,上海两家纺织厂和广州的厂子各有侧重,正是因为其三厂的鼎立,才能在这样的困境里做到逆水行舟。
  陈芃儿眼睛一转,见亦岩正靠墙站着,嘴里咬了根大拇指,一张还稚嫩的少年气的脸,眉头微敛,正在出神的思索着什么。
  她问:“亦岩,你怎么看?”
  亦岩愣了愣神,见她投过来的目光,精神一振,待想要张嘴,却是看了眼范西屏,脸红了红,又抿紧了唇,勾了勾脑袋。
  陈芃儿知道这孩子向来谨慎,有长辈在场的时候,从来不肯冒然讲话,免得失了分寸。
  她出声安慰:“没事,这里都不是外人,亦岩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看。”
  亦岩受到鼓励,稍稍鼓起勇气,一开始声音还小,但是说着说着就已经恢复正常音量了:“周厂长带来的料子我也摸过了,的确是好东西,我在老闸桥门店里做事的时候,去过不少洋布店,可即便是他们那里卖的最贵的料子,都还不及这个。”
  陈芃儿眼睛亮晶晶的,一直侧耳倾听,少年胸有沟壑侃侃而谈的模样实在是叫她受用,好像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自豪感。虽然亦岩既不是她生的也不是她养的,可他现在是她的“养子”,所以她觉得有这种心情还不算太夸张。
  亦岩沉吟了一下,微敛了下眉头又继续道:“范先生担心的,是畸轻畸重,恐坏了广昌目前的格局;不过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应该考虑的,是现在打仗的形势……”
  陈芃儿:“怎么说?”
  亦岩低咳过一声,清了清嗓子,脸还是有点红,觉得自己在长辈面前如此卖弄,有逾越之嫌,但姑姑问了,自然要答。
  他摸了摸后脖子:“我从宁河来上海,火车到德州的时候,站台就挂满了抵制日货的条幅,好多人聚在一处,嘴里骂的都是抵制日货,还直接把日本人店里卖的东西拉出来烧……”
  陈芃儿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去年北伐军兵锋直指山东,日本也以保护日侨的名义出兵山东,在青岛登陆,在青岛与民众发生冲突,国人死伤众多,激起空前对日仇恨,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从青岛爆发。而今年日本人又在济南制造惨案,不光屠杀平民,甚至残杀政府官员,但北伐军力量不敌日军,撤出济南,绕道北伐,愤怒的民众无法从武力上发泄怒气,于是便奋勇响应经济扼制,从而在山东境内引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
  而广昌广州厂生产的自然是华资国货,但向来模仿的是日货,如果因为国内抵制日货而受其波及,自然要好生斟酌。毕竟这种新式布料的生产需要大量资本注入,如果布料生产出来,却因为形势的变化而销售受到影响,那对广昌来说,委实可是个不小的打击。
  陈芃儿思量再三,送走了范西屏,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手中将那块布料摩挲来摩挲去,翻来倒去的又摸了半天。
  周厂长把这种布料叫做“双宫绸”,“双宫”是研制这种料子的日本匠人的姓氏,说是“绸”,却不是“绸”。
  陈芃儿自己苦思冥想了半天,始终没有办法做出决定。
  料子实在是好料子,她以前虽然并不关心生意上的事,但打小她便是在宁河广昌的布行老店里长起来的,念女校时也曾跟韩林凉去过上海各处的门店,那些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质地紧密或轻薄的各色美丽布匹,即便并不懂其中道行,她也勉强能混的上个耳熟能详。所以她深知周厂长兴奋的心情,这样的好东西如果放弃未免太可惜,但范西屏和亦岩所说的顾虑也的确存在——
  突然,陈芃儿想起了韩林凉。
  他离去的这些日子,她尽量都是让自己不要去想他,每天除了逼自己研究账本,便是如行尸走肉般胡吃海塞的把自己养胖养壮、养好肚子里的孩子,便是她能做到的全部了。
  她刻意让自己不要去回想他走的如何凄清,不要去想他离去时抱恨的遗憾,可是,这个时候,她还是避无可避的想起了他。
  她想起他,不是作为一个病人,而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一位大名鼎鼎的实业家,一个极具传奇性的商贾奇才。
  如果是林凉哥,他会怎么做?
  她打小就跟在他身边,从没见他为生意上的事皱过眉头,韩林凉从来都是云淡风轻里举重若轻,她不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就像她,即便已经兢兢业业学了这么久,却还是觉得没有学到他的一丝皮毛。
  她甚至有点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去日本学医,跟林凉哥学学怎么做生意,也比现在抓瞎好!
  但是林凉哥已经走了——
  踊跃的心潮渐渐落下去,凉下来。
  她也许没什么本事,但是,她不想认输。
  大腹便便的孕妇拒绝了下人的搀扶,自己双手扶着腰,一路踏踏踏走向大门口,身后亦岩追上来,陈芃儿回头,眼睛亮晶晶的,像两簇小火苗:“走,亦岩,叫上阿水开车,咱们出去逛逛!”
  第十七章再决断
  第十七章再决断
  
  陈芃儿自小身边就缺少同龄人,特别是同性同龄人的陪伴,来上海念女校之前唯一的伙伴也不过只有一个阿斐而已。
  倒不是她性子不好,而是因为身边有个霸王,这个霸王又着实霸道,谁要是多跟她说几句话或对她表示下亲近,甭管是男是女,霸王势必要上前去宣誓主权,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是小爷我的人,管你是谁,麻溜给我滚远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