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总管一愣,不知道主母为何问到这一出,但也很快回道:“回福晋,有。”
  “多少?”书雪猛的站起身,紧盯着安总管的眼睛。
  安总管受惊不小,懦懦的回道:“约莫有二十万两。”
  书雪悬着的心落下一半,她知道王府的库银比起这个数目就五倍不止,还债并不是难事。
  想到这儿,书雪不免有些好奇,便问安总管:“我们府里颇有积蓄,按说也用不到从国库借银子,怎么就欠下了这么大的数目?”
  安总管见书雪的脸色恢复正常,悄悄松一口气,笑回道:“福晋有所不知 ,国库借银原是万岁爷的一项德政,京城勋贵十之八九都有向国库借银,我们府也不是特例,再者皇上仁慈,从来没有提过还银的话,也就算不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了。”
  书雪陷入了沉思,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康熙四十七年民选太子,以五大世家为代表的满洲权贵之所以公推八阿哥,不就是因为他一向宽仁,容易受拿捏吗?而有半个嫡子身份的四阿哥被视作孤臣,一大半原因在于他是讨债急先锋,把宗室大臣得罪了个遍,当然冷面王很硬气,即使当时遭了不少黑手,登基后却一一报复了回来,像佟家的鄂伦代、法海,钮祜禄氏的阿尔松阿,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流徙□□,总之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书雪对此事自有一番想法;于公,国库的银子是民脂民膏,拿公帑消费与贪赃枉法并无区别;于私,借债还钱是公理,归还库银份属应当。
  “安总管,你从今天起整理借银账目,有一笔算一笔,决计不可落漏,等我回来后自有用处!”书雪郑重的嘱咐道。
  “嗻!”安总管不再多问,见书雪没有其他吩咐,便行礼退了出去。
  “准备笔墨,我要修书一封,派个妥当人趁夜送到伯爵府,亲自交到我阿玛手上。”书雪猜测伯爵府说不准也有欠银,还是早作准备的好。
  第二天,太子离宫的事儿被抖搂了出来,书雪飞骑出宫的事理所当然的也没瞒住,一退朝,雅尔江阿就怒气冲冲的赶到正院兴师问罪来了。
  ☆、七十四、圣眷随行出塞外
  七十四、圣眷随行出塞外
  “福晋,你昨天出城了?”雅尔江阿强忍怒火,沉声问道。
  书雪正与安总管商量端午节的事,安总管见状乖乖地退了出去。
  “对啊!怎么了?”书雪供认不讳。
  “你——”雅尔江阿大喘一口气,“你不是一向看他不顺眼么?为何还要去找他?”
  “不错,正因为我看他不顺眼,所以才去的。”
  “嗯?此话怎讲?”
  书雪笑道:“爷,您想啊,太子爷往日高高在上,我就算是想把他怎么样也不容易,昨天就不同了,太子爷不过是没娘疼受欺负的倒霉孩子,要不趁机踩上一脚,怎么对得起自己?”
  雅尔江阿脸色一梗,诘问道:“福晋都和太子说了些什么?”
  “我说‘太子爷,你也有今天!仁孝皇后与皇舅是患难的夫妻,当初三藩之乱国祚不稳,仁孝皇后上敬两宫、下管仆婢,还要安抚权贵命妇,你说你也是,早不来晚不来,非在这个当口出生,那些好颜面的爷儿们又怎么会有脸承认是自己连国母都保不住?生而克母的名声你不担谁担?’”书雪这话并非无的放矢,昨天回宫时她也宽慰过太子,当然话要好听的多,但意思是一样的。
  雅尔江阿吓得上前就捂书雪的嘴:“福晋,你疯了,这种话也是能说的?”
  书雪冷笑一声,反问道:“爷,我说错了吗?”
  “没错也不能说!”雅尔江阿心中纳闷:自己福晋不是挺精明的吗?今天这是怎么了?
  “爷,朝堂的事我不懂,可我是女人,就该替女人说句公道话!当年宫里妃嫔无数,虽然祖宗家法是重子轻母,可有哪个是难产而亡的?仁孝皇后身为当朝国母,若非当时内忧外患,又怎么会因为焦虑过度而难产血崩太子有什么错?错的是当朝的皇帝,站班的大臣,错的是像你这样枉食君禄不解君忧的权贵!”书雪没怎么,就是推己及人的想到了前世的父母,可不就受刺激了吗?
  “福晋!当时我还没出生呢!”面对妻子的指责,雅尔江阿很是委屈。
  书雪菀然一笑:“爷还觉得太子爷生而克母吗?”
  雅尔江阿叹一口气:“福晋,就算你说得对,可——”
  “爷,我知道你和太子不和,政事纷争难免,可要是拿母子人伦做文章未免残忍了些。将心比心,你愿意将来我们五阿哥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他‘克母’吗?”书雪好言劝道。
  雅尔江阿不再多言,刻意去改变话题:“福晋昨天问了借银的事?”
  “对!”书雪正有意和雅尔江阿沟通此事,便趁机问道:“爷,我们府里也不缺钱,您为何要借国库的银子呢?”
  雅尔江阿笑道:“福晋有所不知,户部库银本就有借济旗人一项,从国库借钱算是常例了。”
  “爷,既然是借济,那总该还吧?”
  “福晋,你太天真了,借钱的都是些什么人?除了皇子宗室就是权贵重臣,大清朝的江山都握在这些人手上,借些钱算什么?”雅尔江阿耐心的解释道。
  雅尔江阿这句话并非是对康熙大不敬,清朝是旗人共掌天下,所谓的五大世家八大贵族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康熙很霸气,可从来就没做过灭旗人一族的事情,雍正很硬气,为了坐稳龙床照样拼命拉拢佟家。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地位更上一层的八大铁帽子王(现在是七大),总之说他们与皇帝共掌天下绝非妄言。
  “爷,如果哪一天皇上下旨追还欠银,您还还是不还?”
  “福晋也听到风声了?”
  书雪点点头。
  “如果人人都还,我自然也是要还的。”雅尔江阿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爷,若非情不得已皇舅怎会打追缴欠银的主意?汗阿玛对你视如己出,你阖该为汗阿玛分忧,做宗室群臣的榜样才是,岂可顾左右而不前?”
  雅尔江阿苦笑道:“福晋,你不懂,咱们府上的家底你也清楚,十九万两现银说还也就还上了,可要真还了,那些无意还钱的宗室权贵还不得恨死咱们?”
  雅尔江阿说得也有道理,这世上就不缺拉人下水的勾当,打得就是法不责众的主意。
  “爷,咱们府既然不缺钱,历代王爷借库银做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跟风随流?”书雪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福晋,阿玛膝下十五子,活着的就有十多个,你以为他们分府都不用钱吗?既然是花在他们身上,爷又何必花费祖产?”雅尔江阿对庶弟一如既往的没好感。
  书雪大致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提前给挂名丈夫打预防针:“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你这个宗人府令可不能拖皇舅的后腿!”
  “再说吧!”雅尔江阿对此事也很为难,情绪低沉了不少。
  书雪暗叹一声,没有多话。
  “王爷、福晋,大舅爷来了。”安总管进来回道。
  书雪眉头一皱,问:“是瓜尔佳氏还是完颜氏?”
  安总管愣了愣,赔笑道:“回福晋,是完颜大爷来了。”
  雅尔江阿尴尬的咳嗽一声,呵斥道:“还不快请。”
  永庆向妹妹妹夫行过礼,就坐后才说:“妹妹,因着你又要随驾,额娘让我过来问问你有什么需要的。”
  书雪笑道:“我都安排好了,您让额娘放心吧!”
  雅尔江阿猜测他们兄妹可能有什么体己话要说,因笑道:“福晋先陪舅兄说话,我去准备一下,让舅兄留下用膳。”
  书雪很满意雅尔江阿的眼力劲儿,笑着向他道谢:“有劳爷了。”永庆也起身道扰。
  待雅尔江阿出去,书雪急切地问道:“大哥,我昨天送的信阿玛看了吗?”
  “阿玛已经看了,我今天过来就是为了告诉你,我们家只有两三万两欠银且都是玛法在时借下的,皇上要是有意追缴,我们按册归还就是了。”永庆解释道。
  书雪彻底放心了,三万两银子对伯爵府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想来万吉哈也不会心疼这些钱。
  “大哥,我料定皇上必会追缴库银,当然阻力是不会小的,别家还不还与我们无关,我们家世受皇恩,可千万不能在此事上失了圣心。”书雪嘱咐道。
  永庆笑道:“昨晚阿玛看了你的信,连声说虎父无犬女,他老人家与皇上也是自幼的交情,自然万事以圣意为尊。”
  书雪点点头:“如此甚好!”
  兄妹俩又聊了一会儿家常,午时过后雅尔江阿才过来请永庆到前厅用膳。永庆并未多做逗留,用完膳后就告辞回府了。
  端阳节收到宫里的赏赐后,雅尔江阿意味深长的看着书雪说:“福晋,今年汗阿玛给的赏赐可比往年要多两成啊,福晋这步棋是走对了!”
  书雪知道雅尔江阿说的是自己出宫劝太子的事,不以为意的笑笑说:“希望如此吧!”
  五月初六,书雪一天没有得闲,一为出巡做准备,二来安排家务,以免在随驾期间出什么篓子。当然也抽空拜访了一趟十二阿哥。
  书雪因为当初和侧室宣战的事儿,在大妇圈里很吃得开(就连曾经对她小有意见的八福晋都被她用三碗酒镇住了),接到她的拜帖,十二阿哥和富察氏不敢怠慢,早早等在府里候客。
  一下马车,胤裪和富察氏便迎上来见礼。书雪连忙还礼,说笑着被让进了正房。
  “十二爷,我此次冒昧来访是因为有一事相求,望您见谅。”闲谈几句后,书雪便将话头扯进正题。
  胤裪连称不敢:“嫂子有话尽管吩咐,胤裪必定勉力而为。”
  富察氏见书雪面色郑重,猜测她可能有什么大事要谈,便起身陪笑道:“嫂子安坐,我去后面拿些点心给嫂子尝尝。”
  书雪知道富察氏刻意回避,忙阻拦道:“弟妹不必劳动,咱们坐着说话就好。”
  富察氏见状,晓得书雪并不忌讳,含笑坐回了原位。
  “十二爷,你也知道我前两天蒙圣恩被加赐为和硕公主的事儿,你是在内务府当差的,内务府的规矩自然清楚,我就是想问问开府的旧例。”
  十二夫妻大吃一惊,胤裪有些不确定地问:“嫂子要开府?”
  书雪点点头。
  “嫂子,你可是简亲王正妃,你要是开府了王爷怎么办?王府怎么办?”富察氏和书雪是同届秀女,交际虽然不多但感情还是有的,忍不住出声劝说。
  书雪笑道:“你们误会了,我虽然有意开府,但并非是要搬出王府,只不过是为将来作打算罢了。”
  十二夫妻相对默然。胤裪想了一想,问道:“那嫂子的意思是?”
  “按制开府,以内务府的名义建府邸即可,至于公主府的长史管家,有没有都无所谓。”书雪说明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
  胤裪点点头,接着问:“嫂子希望何时修建?”
  “自然是越快越好。”书雪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胤裪,“这是三万两银票,请十二爷用作拆建之资。”
  胤裪急忙推辞:“嫂子这是作何?嫂子是汗阿玛亲封的和硕公主,开府的费用自然由内务府一律承担,哪有让您破费的理儿!”
  书雪笑道:“话不能这样说,我虽然受册,可毕竟比不得宫里的格格,内务府想来也没有给我开府的收支,怎好因此等小事让你们为难。”
  胤裪仍然迟疑不受,富察氏看了一眼书雪,对丈夫说:“既然是嫂子的主意,爷就收下吧,只要您对此事上心,也就不枉嫂子一片苦心了。”
  胤裪疑惑地看了妻子一眼,默然接过了书雪手中的钱封。
  事情谈妥后,书雪也不多做款留,当即起身告辞。
  富察氏嗔怪道:“嫂子难得来一趟,怎么着也得用了膳再走,何必这么着急!”
  “弟妹有所不知,府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改日我必亲来赔罪。”书雪陪笑道。
  富察氏知道书雪明天就要随驾,也不深留,与丈夫一齐送出了大门。
  “福晋,你为何要劝我收下银子?”见书雪的马车远去,胤裪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富察氏笑道:“爷,简王福晋开府的事儿汗阿玛未必会答应,你先让下边的人准备着,等汗阿玛出塞回来后再上折子回明此事,若汗阿玛不同意,你自然无需费心,将银子送回去就是了,若汗阿玛同意,自会对这笔钱有所交代,你何必费神?”
  胤裪恍然大悟,向妻子一揖:“多谢娘子指点迷津!”打得是昆腔。
  “妾身不敢!”富察氏亦含笑还礼。
  五月初七,御驾启程北幸塞外,随驾的有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六人以及德妃、宜妃、良妃三位后宫实权派人物。简王夫妻理所应当也在其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