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〇二、失靠山扶孤安幼
  按理说简王府的小格格算不得金贵,但她没让金贵的额娘受罪,凭着这点儿在上层眼中就不比和圣人同日生辰的哥哥姐姐下脸,是以除本家各府送礼,康熙、太后、东宫都有赏赐。
  书雪原想亲自哺育女儿,刚过满月就果断“丢”给了奶嬷嬷,原因无他:这孩子忒闹了。
  身为简亲王府主母,中馈需得抓全局,又是固伦公主,名下百万产业还得管,弘昊未成年,他的皇庄地产照样需当娘的照看,在三位一体的格局下,书雪想轻松是不能了,实在无暇照看精力十足的女儿。
  小格格每日睡足十个时辰,剩余两个时辰就用来找存在感,一嗓子嚎出来几乎翻动半个王府,书雪想当全职奶妈可以,别的事儿也就甭干了。
  雅尔江阿倒稀罕闺女,逢着孩子清醒能絮絮叨叨和她“聊”小半个时辰,听妻子抱怨两句还鸣不平:“这样才配得上简亲王府嫡格格的名号,像小猫似得不旺相,能多福多寿么?”
  “你给她起个名儿是正经。”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生的,该想到的一样都忽略不得。
  “这个我想好了。”雅尔江阿笑道,“叫永瑾怎么样?”
  “永瑾——”书雪点点头,“意思不错,又按了哥哥姐姐的大号序齿。”
  雅尔江阿竖起食指:“只一条,犯了舅兄的名讳。”
  “这倒不打紧。”书雪不以为意,“她是女儿家,比不得弘昊将来在外头随意被叫着,闺阁字号,除了要紧长辈谁能随口称呼?”
  雅尔江阿笑了笑:“若是儿子自然以‘弘’字作辈。”
  五月间有几个要紧生日,太子尚在塞外,太福晋那儿有亲儿媳操持,唯太太寿诞需书雪上阵挑选礼物。
  十三日清晨,书雪在梦中听到外面传来急切的叩门声,迷糊着睁开眼,外面守夜的侍墨哭着进来传话:“主子,康亲王爷薨了!”
  “你再说一遍?”侍墨尚压着声,书雪一嗓子直接把三个孩子喊醒了,“什么时候的事儿?”
  侍墨答道:“康王府送了讣告,王爷是寅时薨的。”
  这年头不过愚人节,书雪换好素服的时候雅尔江阿已从前院过来,温言安慰妻子:“我已经让他们预备好了,你不必心急。”
  书雪只哽咽出一句:“多带人!”
  雅尔江阿颔首应着:“我明白。”
  夫妻在王府与万吉哈太太一行碰了头,被管家引着进大厅见椿泰妻乌苏氏及崇安母子,太太扶着侄子的遗体恸哭:“我的儿啊!让我替了你去吧——”
  乌苏氏劝一会,娘儿俩抱头大哭,书雪泪流满面,唯索绰罗氏与瓜尔佳氏劝着姑侄以操办后事为紧。
  椿泰独子崇安三周岁的年纪,跟着嫡母直哭,乌苏氏拉了儿子给太太磕头:“我们爷不幸去了,万事全求姑妈做主!”
  “好孩子,快起来——”太太搂过崇安哭道,“有姑奶奶在,一定不让你们娘儿俩受委屈!”
  又过一刻,众本家及椿泰母族董鄂氏、妻族乌苏氏、顺承王府、平王府方闻讣赶来,雅尔江阿与讷尔苏护持崇安于银安殿守灵,太太与平王福晋曹佳氏陪乌苏氏在后院谢客,书雪受乌苏氏托付主持内外府务,一应属官、管事都在前院听从指派。
  旭日高升时分,驻京主事皇子雍亲王胤禛、恒亲王胤祺、九贝子胤禟都来吊唁,见此情景公拟奏折,署了崇安的名字八百里加急送至御前,庄王博果铎原因崇安年幼提出异议,被雅尔江阿一句“没儿子的才从兄弟旁枝挑继嗣”气得差点儿没缓过劲儿来,诸本家偃旗息鼓,将小心思生生压了回去。
  椿泰承继□□嫡长子礼亲王代善爵位,排班在诸王之上,康熙虽无明旨,椿泰并无微过,是以各部官吏都不敢在丧仪上马虎,礼部、内务府均是按制操办。
  书雪与椿泰只是幼年交情,太太和杰书虽有亲上做亲的想头,到底不曾成事,长大后更是难得见面,即使如此,书雪还是因为表兄过世倍感难受,能在简王府站稳脚进而有今天的局面,椿泰就是她依仗的重要靠山,靠山之所以称为靠山的一个重点就是他靠得住,譬如雅尔江阿和庄亲王硬碰硬的关键时候,离了他,简亲王一系指定一败涂地。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怎么着也得让他后事无忧。
  塞外的康熙收到奏折甚是感伤,亲拟谥号外准其所请命崇安袭爵,又批示礼部与内务府“葬仪从重”,待京城众人收到圣旨已是次日了。
  书雪权理康王府,自家那头也扔不下,幸而威名远播,又有曹佳氏助力,倒不曾稍失体面,今日是太太寿诞,被乌苏氏苦劝之下才没过来,胤禛亲传恩谕,崇安即于柩前袭康亲王爵,乌苏氏心石落地,向书雪、曹佳氏及四福晋等再三道谢。王府上下人心大定,较先前更为尽力。
  过了头七,乌苏氏渐渐缓过神来,因向书雪致谢:“侄女刚满月,王嫂又忙,这几日实在是辛劳您了。”
  书雪松了一口气:“表哥去了,崇安还小,您要撑住,全府上下还靠着您呢!”
  “我明白。”乌苏氏擦擦眼泪,“我要倒下了,不止爷在九泉之下难以心安,连你们全意帮扶的好心都辜负了。”
  太后对康亲王一脉是比较关注的,在书雪进宫请安时难免落泪:“椿泰才二十多岁,这就没了——”
  书雪宽慰:“表哥没了,留下孤儿寡母,以后还仗您和汗阿玛护着。”
  太后稍稍开怀:“我们再护着也有看不到的地方,知道你细心周到,雅尔江阿还管着宗人府,万万别委屈了他们母子。”
  “您放心。”纵使太后不吩咐,乌苏氏有了难处她也不能袖手旁观。
  “对了,我隐约记得你兄弟要和佟家姑娘要栓婚,如今眼瞅着秀女就进宫了,你们可有什么章程没有?”
  书雪叹口气:“额娘且没心思想这些,还得您和贵妃跟汗阿玛提个醒儿,等指了婚,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即使太后不提,佟贵妃也把这事儿搁心头放着,以书雪今时今日的地位加上护短性情,永保决计是金龟婿。
  太后又问起永瑾,书雪笑道:“没见过那般皮的孩子,睡着还好,醒了就四下抓挠,没人搭理她就干嚎,长大了指定不是省心的。”
  “淘点儿好,孩子么,活泼些是应该的。”太后嘱咐书雪,“再等她大些就抱来给我瞧。”
  书雪答应着,又过一刻方跪安出宫。
  太后与书雪的顾虑并不多余,椿泰还没入葬,因马棚走水引发的大火几乎烧到银安殿,崇安只受了些惊吓,乌苏氏惊怒不已,除加派人手巡视各处,杖毙了好几个管事,两三天工夫才安稳下来。
  等到圣驾回鸾,康王府正式出殡,椿泰自小在宫里读书,康熙伤感之余召见了崇安,亲口许诺:“有朕在,一定不叫你母子受委屈。”
  崇安三四岁的年纪,似懂不懂朝雅尔江阿看了一眼。
  雅尔江阿忙道:“快给玛法磕头。”
  崇安乖乖跪下朝康熙行大礼。
  康熙命魏珠扶崇安起身,又道:“你是宗人府令,以后需多看顾康王府事。”
  “嗻。”纵使老爷子不提,雅尔江阿照样不能撒手旁观,就像今儿,本来没他什么事儿,还是被媳妇儿撵着跟了来。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椿泰的身份不可谓不高,即使如此,国家机器在少了这位大股东后依旧照常运转,像书雪这样的表亲,所能做的也仅仅是照看乌苏氏母子而已。
  六月间大挑,永保的亲事敲定,早已打过招呼的忠保也指了婚,雅尔江阿本性不改的把长于忠保的三个未婚异母弟都报了上去,康熙无奈,除雅布第九子扬桑阿是太福晋所出早已敲定人选,另指了头等侍卫苏伯里之女瓜尔佳氏给雅布第八子理盛阿、护军参领噶尔图之女瓜尔佳氏给雅布第十子武格。这就是乱点鸳鸯了,雅尔江阿在弟弟的婚事上成功泄了私愤。
  雅尔江阿讨厌不听话的异母弟甚于太福晋母子,在他看来太福晋一系与他的敌对是天然的,两下死磕起来不管胜负都没什么好说的,诸如理盛阿、武格就更讨厌了,他们的生母顶多是侧福晋,没少在雅布耳前吹风,雅尔江阿的心理很简单:被继母排挤掉爵位情有可原,人家好歹也是嫡妻嫡子,要因为不上台面的侧室折手,那还不得膈应死?基于此,他对庶弟们更不太有好脸色。
  书雪无暇理会并不亲近的小叔子,她现在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永保身上。
  指婚的圣旨一下,太太很快起了给永保安排通房的主意,当然,这也遭到书雪的强烈反对。
  太太和大部分贵妇抱着相同的心理:丈夫、女婿最好从一而终、儿子、孙子必须三妻四妾。
  书雪是亲闺女,跟太太说话不会拐弯抹角,提起此事后明确指出:“永保血气未足,且不必想这些!”
  太太不以为然:“他周岁都十五了,早已到了知人事儿的年纪。”
  书雪可没有身为出阁姑奶奶的自觉:“您给他安排了通房,万一处的好,将来佟家女进门,是谁给谁下马威呢?”
  太太笑道:“永保哪里就不懂事了,你两个哥哥还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再者如果丫环不规矩,我自然做主打发她。”
  书雪点出悖论:“他要不把您给的人放心上,那就无需安排,如果太放在心上,您又把她打发了,既伤永保的心,又让他们夫妻有嫌隙,怎么算都不是好事儿。”
  太太一梗:“在男人眼里,心在谁身上也不见得就能总守着谁。”
  书雪无奈地把话挑明:“我的额娘,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您觉得咱们家能比他佟半朝金贵吗?结亲不是结仇,您想想,将来永保把人娶过门,冲他连个通房都没有,纵使您多管教儿媳几句,谁敢说个‘不’字?”
  太太恍然大悟:“你是这个意思啊!”
  书雪的一大绝招就是占领道德制高点,伯爵府家风不错,那就在成婚前做的更好一点儿,里子面子都给足佟家,将来有了纠纷大可理直气壮骂他满门,佟家父子火并、兄弟相残、宠妾灭妻样样扎眼,社会舆论倒向完颜氏,康熙也不能护着舅家。
  长远之计如此,书雪想的还是让弟弟、弟媳没有嫌隙的过日子,用这种借口劝太太,多少有种乘着宝船进河打鲤鱼的感觉。
  ☆、二〇三、朱门难知民间苦
  二〇三、朱门难知民间苦
  劝住太太,书雪拐过头来找永保,永保羞红了脸:“我听姐姐的。”
  书雪笑道:“我跟额娘说的话大抵不能变实,只一点,夫妻想过得顺心,做丈夫的先要谦让一步,你先敬她她才会全意维护你,按理这话不能说,但我还是想让你洁身自爱,别跟阿玛哥哥一般没娶妻就纳二层主子,男人么,少碰一个女人就是少添一分罪孽,这话我在皇舅跟前也敢说。你别当莺莺燕燕一屋子就是大家子的派头,我现在这样教你,将来你外甥迎福晋,照样是这个规矩,咱们虽然亲近,你到底有阿玛额娘管着,我的话听不听还在你自己,你外甥敢在这上头驳我的意思,先给他一顿驮水棍再提别的。”
  永保被说乐了:“弘昊才多大年纪,您想的太长远了!”
  书雪点了点永保的额头:“说你呢说他呢?”
  永保面色一正:“姐姐,顶天立地真男儿,我不能靠父荫过活,我要考科举,拿到功名成亲!”
  “嗯?”书雪眼睛一亮,“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永保解释道:“打小您就教我‘好汉不吃祖宗饭’,四书五经都熟记在胸,弟弟自然有学以致用的念头。”
  “读书意在明理,我给你讲经可不是为了图完颜氏出个进士。”书雪摸摸永保的头,“不过你有这份志气孰为可贵,我支持你。”
  “真的?”永保几乎跳起来。
  书雪笑着拉永保坐下:“不过我们家到底不比寒门,你跳了龙门是给阿玛额娘增光添彩,考不上也不必在意,大哥二哥能官居显位还是靠自己争气!”
  永保点点头:“您放心,为了功名我就不去考了。”
  因着打小在身前教养,永保的事儿书雪能做一小半主,她既发了话建议三年后操办喜事,太太自不会有反对意见,永振也是在十八岁上娶的亲,早两年晚两年都无关紧要,唯一要做的仅是跟佟家解释一声而已。
  佟国维倒没有意见,这是圣旨钦定的姻缘,悔婚的事儿完颜氏不能做,孙女儿年小等得起,永保有了功名于佟家脸上也好看,唯有隆科多念着旧账,低声嘀咕伯爵府摆架子。
  佟国维懒得管儿子房里的龌龊事儿,却不代表对他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低着眼瞥向隆科多:“简王福晋对主子行止不满敢扯诏对骂,你对简王福晋存愤,不指望你敢到王府撒野,有能耐的也把万吉哈骂两句试试。”
  隆科多把脖子一缩,一句话也不敢多嘴。
  书雪还没到蔑视佟家的地步,在太后宫里细细向贵妃解释:“我那兄弟是高攀了,他有些自卑,真得着功名倒能遮挡不足,我觉得有理就没拦着,只一样,额娘说了,他晚两年娶亲使得,媳妇没进门就是通房丫头都不能有一个,下回恩科不中照样把大事儿先办了,这点儿我敢打包票。”
  即使正常议婚,喜事约莫都要在明年方能有眉目,在此基础上延后一年多并不算过分,佟贵妃就不会恶意揣测,闻说后笑道:“公主出嫁还要二十上下,再过三年我那侄女也将将二九年华,孩子有志气是好事儿,咱们很该替他着想。”
  太后左右搂着弘昊与歆蕊兄妹,听到这儿从旁插话:“女孩儿在家是娇客,多留两年倒能轻省一些。”
  书雪嗔道:“您这话说的,额娘还能苛待儿媳不成?”
  太后自觉失言,顺势指着她笑骂:“你额娘不会苛待,有你这厉害的大姑在,我替佟家闺女悬着心呢!”
  书雪朝贵妃屈膝行了半礼:“我在老祖宗面前保证,一定做个通情达理的大姑!”
  佟贵妃抿嘴向太后凑趣:“是您想的周到,臣妾代侄女儿谢过恩典。”
  书雪蹙眉:“看来我是忒讨嫌了,以后定需改改性子。”
  太后大笑:“你可算明白过来了!”
  众人俱笑。
  永保的事儿定下,书雪继续做全职女管家,选秀后本家旁支多有议亲者,她能做的,仅仅是送些贺礼而已。
  六月底大旱,书雪耐不住热,进宫给太后请安时言及去西山避暑,太后刚嘱咐了几句,执事内监进来回话:“诚亲王、恒亲王、淳郡王侯旨觐见。”
  太后笑道:“快叫他们进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