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琼琳心道:扯诏骂主的事儿姐姐都干过,老爷子似乎也没把她怎么样。
  胤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儿,摸着鼻子佯咳一声:“还要嘱咐弘明几句,伯爵府四阿哥是他表哥,行止不可傲慢。”
  “我早说过了。”琼琳暗暗叹气:给儿子找的可真不是一般的伴读!
  应当说是胤祯的运气好,侍墨的婚事落定,司棋顺顺当当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书雪近来心情不错,行事就带了可过即过的情绪。
  又过几日,永庆接了官凭走马上任,三个孩子都留在了京城,索绰罗氏舍不得儿女,又不好让侍妾钻空子,权衡之后把婆母妯娌小姑托付了个遍,恋恋不舍跟着丈夫北上,书雪向太太感慨:“关菱小小年纪就离了父母,实在是喜事中的憾事!”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太太对大儿媳略有不满,“按我的意思是不叫她跟着的——”
  “关佑还没长成,大嫂此举也是情有可原。”永庆不比永振,除了正妻之外颇有几个有体面的通房侍妾,身为当家主母,索绰罗氏使些小动作在所难免,太太虽然有所察觉,看在孙子的面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书雪不大喜欢侧室,心中那杆秤很自然朝索绰罗氏偏一偏,“您可是正妻,立场需站稳了!”
  “你倒给我说教起来了!”太太无奈地摇摇头,“我可不敢拖你这位嫡妻首领的后腿!”
  本该是嫡妻首领的太子妃现在却并不好过。
  书雪进宫时听说石氏病了,略想一想即请旨前往探疾。
  在毓庆宫坐了一刻钟的光阴,书雪起身告辞,毓庆宫三格格舒晴代母送客,刚转出寝殿,书雪瞧见有个粉雕玉琢的小格格动也不动的站在花园廊下,舒晴已经询问跟着伺候的嬷嬷:“五妹在这儿做什么?”
  嬷嬷回道:“房檐上不知何时筑了个鸟窝,五格格前两日瞧见了天天来看,许是昨日风大,鸟窝被吹了下来,格格看到后就不愿走,主子身上不好,奴才怕惹哭了格格,只得还在此等着。”
  书雪这才注意到小格格在看鸟巢中的幼雏。
  舒晴正待说话,书雪已俯下身摸了摸五格格的脸蛋儿:“小心冻着了。”
  五格格抬起头,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指了指幼雏:“疼——找额娘——”
  书雪莞尔一笑:“那我们把它送回去好不好?”
  五格格眼珠一错不转的盯着鸟巢被托起来,书雪轻身一纵,单手抓住横梁把幼雏放回原处,五格格十分高兴,拍着手边跳边笑。舒晴嗔怪妹妹:“你又淘气,竟为这等小事劳动婶子。”
  书雪笑道:“五格格该有三岁了?打小儿菩萨心肠,将来一定有福气。”说着就将新得的玛瑙链子摘下来给她带上,”拿去顽罢!”
  嬷嬷代主子谢了赏,书雪抱起五格格又看一回雏鸟方得离开。
  到家见到自己闺女,书雪看着儿子被挠出三条杠的团子脸开始忧心了:才六个月大就淘成这样,将来可该怎么办?
  婴儿是不知道愁的,该哭哭,该笑笑,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完全不必像自家额娘一般有操不完的心。
  书雪在晚膳时商议雅尔江阿:“永叙还没出花儿,我觉得还是给他种痘吧。”
  “嗯。”雅尔江阿想起永焕那会儿的险状,点头表示同意,“几个小的都没出过痘,你照看他们,过些日子我告下假来再说。”
  简王爷满打满算只有三个半儿子在跟前,对永叙还是看重的。
  进了冬月,书雪传话全府,全府忌煎炒半月,又请了痘疹娘娘供奉,雅尔江阿亲自过问寻了痘种,只等十五过后即召太医进府,举家十分肃穆。
  到第十日上,书雪亲自带着下人到北院收拾屋子,弘昊亦步亦趋跟在后面不断问:“额娘,我和哥哥一块儿来住好不好?我一定乖乖的!”
  “你哥哥是过来种痘的,他一个人住才能平平安安,种完痘就是真正的巴图鲁,不怕得怪病了!”书雪捏捏儿子的腮,“你再大两岁也要经一回的,现在可不许淘气,回去给娘娘多磕几个头哥哥才能平平安安的。”
  “嗯”“小螃蟹”用力地点点头。
  “真乖!”书雪嘱咐永叙,“你先在这住两晚,哪里不妥当尽早说,出痘顺利也要七八日光阴呢!”
  “儿子不怕!”永叙挺了挺胸脯。
  书雪笑着拍拍永叙的肩膀,一眼望到安总管家的站在门口等回话,因问道:“有事儿吗?”
  安总管家的急忙上前:“主子,安郡王府来人报丧,王爷薨了。”
  “嗯”书雪眼皮都没抬,“知道了!”
  安总管家的张张嘴:这就完了?
  书雪打发走儿子,淡淡地问:“爷知道了么?”
  “是。”安总管家的舒口气,“万岁爷已派爷过去了。”
  “咔”书雪关节错动,“备车!去安王府。”
  安总管家的眉心乱跳:“主子,死者为大,爷是宗人府,这事儿就该他管!”
  书雪倒笑了:“我还能为这个去搅人家的丧事不成?”
  安总管家的放下心来:“奴才多嘴!”
  大清朝从开国至今有三位亲王真正实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顺治初年的摄政王多尔衮是当仁不让的头一位,他身后是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康熙初年的安亲王岳乐不但是宗亲领袖,还娶了首辅索尼的女儿做继福晋,仁孝皇后都得管他叫声姑父。头一位身后不保,第二位就一雅尔江阿撑门面,顶多加个说话还不利索的“小螃蟹”。安郡王府可是不同凡响,岳乐继福晋赫舍里氏单郡王就生了仨,康熙费了多少年的劲儿才把安王府砍得七七八八,如今马尔珲过世,这棵大树算是倒了一大半。
  话虽如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书雪到安王府时,门前早已是车水马龙的局面。
  ☆、二一六、双花残四代成责
  二一六、双花残四代成责
  家里倒了顶梁柱,安王福晋佟佳氏哭得泪人一般,书雪心里没有半丝难过,表面功夫却做足了,例行公事慰问家属后就坐到福晋堆里去了。
  近两年宗室流行集体发放盒饭,好几家王府都在守孝,
  除了平王福晋曹佳氏,皇子福晋中只有三、八、九、十、十四寥寥数位还留在这儿没走。
  八福晋是有心事的,看着书雪欲言又止。
  书雪不用想也猜得到她要说什么,转头佯装与琼琳说话:“安王爷极负美誉,若非教子无方,足称得上一代贤王!”
  琼琳是左右为难,感情上她和堂姐亲近,可为胤祯着想就不好开罪安王府与八福晋,闻说后只得含糊应着:“您说的是,幼子骄纵是难免的!”
  不管怎么说,华彬的获罪与八贝勒府难脱干系,八福晋本想借此机缘牵线搭桥令两府化干戈为玉帛,如今碰了软钉子只能作罢。
  前头的胤祯试探族兄:“安王已经呈了遗折,华圯颇有乃父风范,必不辱父祖令名。”
  胤禩与华圯兄弟竖起耳朵听动静。
  “嗯。”雅尔江阿淡淡地说,“袭爵旨意估计这两天能下来,汗阿玛素来仁慈,一个贝勒爵位是跑不了的!”
  胤祯一梗:“王兄说的是。”
  胤禩等颇觉失望,听雅尔江阿的意思华圯是不能原爵承袭了?
  雅尔江阿纯粹是故意的,老爷子还没露口风,让他来这儿卖苦力已经勉为其难,当然要拿话膈应安王府的人。
  身为宗人府令的简王爷身不由己,书雪能亲自过来倒被赞一声“大度”,殊不知这两位能凑成一对也是有道理,他们有共同的心声:如果是为吊丧来安王府,那一天一趟都是无妨的。
  雅尔江阿在安王府应了三五天景后向康熙告假陪儿子种痘,阖府严阵以待,除了永瑾,连弘昊兄妹都跟着书雪在佛堂跪经。
  京城外的庄子中还有一位昼夜难免:永叙生母伊尔根觉罗氏。
  凡王府上下都忌煎炸,伊尔根觉罗氏不用打听都知道是儿子种痘了,她拜菩萨更多的是为书雪发下弘誓大愿:“只要福晋善待永叙,奴婢愿一生长斋,只要福晋善待永叙,奴婢情愿堕入地狱,万世不得超生!只要永叙安好,奴婢日日为福晋诵经祈福!”
  书雪真心不愿永叙出意外,十日痂结,喜讯传出后脸上终于现了笑容:“快!派人去庙里供油还愿,把预备好的衣服送到东院,准备上等封犒赏太医,王府上下都加一月例银!”
  又过两日,父子俩挪回正院,雅尔江阿只是憔悴些,永叙却瘦了许多,书雪把人拉到跟前端详一番后笑道:“这两天好好补一补,指定比先前更结实!”
  “是。”永叙答应着,转头看见“小螃蟹”,随即报以大大的笑容。
  书雪看着儿子心中庆幸:好在没给‘小螃蟹’减肥,不然种完痘就得脱掉人形。
  雅尔江阿虽然辛苦,内心还是觉得极有价值,因向书雪笑道:“为这几个小子,你我真是有操不完的心!
  “操不操心的两说,平安就好。”书雪看着弘昊,这小子才是她最重视的:当娘的没少行善,你可得平平安安的。
  雅尔江阿销假后接到的第一件差事就是为马尔珲嫡长子华圯办理袭爵手续,康熙先问宗人府令:“你觉得华圯该得什么爵位?”
  雅尔江阿老老实实回话:“全凭汗阿玛圣裁!”
  康熙瞥了胤禩一眼:“朕加恩着华圯原爵承袭,望其感念勤谨,仔细当差要紧。”
  “汗阿玛仁慈!”雅尔江阿撇撇嘴:您也太仁慈了,恭亲王过身嗣子也只得了个贝勒,怎么就不趁机削他一把。
  华圯比雅尔江阿还小几岁,康熙完全不把他放在心上,且安王府都要守孝,老爷子乐得借此卖名声。
  腊月里一场大雪把整个京城装裹为晶莹世界,京外各地庄铺管事陆续进京,都想赶在书雪千秋前讨个好彩头,生日不零不整,排场还是半点儿未减:前年整寿,去年受封固伦公主,今年又被讷尔苏与永庆借着名声压了压策妄的风头,任是哪个都不能稍加轻视。
  弘昊与歆蕊兄妹都着大红吉服,分左右坐在主位两侧,七个月大的永瑾被包成玉米面儿,也到寿宴上凑个人场。
  今年的生日过得不算顺心,时过晌午,众人都要揣测简王福晋是否失宠时两宫赏赐才到,书雪留了个心眼,把宁寿宫的小太监叫到跟前问话:“可是皇太后祖母玉体有恙?可是汗阿玛身子不适?”
  “福晋放心。”传旨太监低眉敛目,“主子都好!”
  书雪这才松了一口气,因笑道:“不是我这当晚辈的托大敢厚着脸计较赏赐,实在因为两宫都疼我,皇太后祖母又有了春秋——”
  “是,福晋的孝心奴才岂能不知。”传旨太监低声回道,“不瞒福晋,主子今早还挺有兴致为您挑拣寿礼,敦恪公主的事儿传来后难过的哭了一回这才误了时辰。”
  书雪一震:“敦恪公主有什么事儿?”
  小太监是临时打发来的,没有多想就据实答了:“敦恪公主薨了。”
  书雪惊得站起来,意识到失态后忙坐回去,挥手示意管事带传旨太监领赏,看着弘昊兄妹挂在颈上的猪牌分外晃眼!
  接下来就是强颜欢笑应付场面的景况了,参加寿宴的福晋诰命回家后还想就“宁寿宫只派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发赏”这件事八卦一番,敦恪公主病逝的消息很快传出来,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当晚与雅尔江阿计较一番,书雪第二天就带歆蕊进了紫禁城,早朝后直扑乾清宫。
  先让歆蕊给皇祖磕头,书雪对着康熙开始擦眼泪:“汗阿玛,敦恪妹妹去了,她又没个后嗣,臣媳想带歆蕊走一趟,好歹尽份晚辈的心意。”
  康熙原本端得住,看着书雪落泪就感到难过,歆蕊又被额娘吓得大哭,心里更不是滋味,话没说眼圈就红了:“难为你一片心意,大冷的天气,你身子又不好,她的后事自然有朕看重。”
  “可怜歆蕊,半年的工夫就没了两个姑姑!”书雪把视线转向皇子们,“以后可就指着叔叔伯伯疼了!”
  胤禟暗叹一声,出班奏陈:“汗阿玛,十三弟圈禁有年,儿臣为其请命!”
  胤礽、胤俄、胤祯紧随其后:“儿臣亦愿为十三弟(哥)请命!”
  其余皇子纷纷附和,如胤祉还是与胤祥有过节的,一来惧怕皇父事后责其不悌,再者打头的书雪是“心狠手辣、有仇必报”的小女子,从大流卖个好就对了。
  康熙沉吟不语,门外静鞭响起,却是太后带着王嫔母子到了,康熙终于松口:“胤祥罪大难恕,朕体敏妃不易,着胤祥禁府思过,上体皇太后慈爱之心,下全尔等孝悌之意。”
  皇子的面子搭上五六万两银子外带敦恪公主甚至温恪公主的性命,皇太后到歆蕊四代人求情只得这样的结果,众人都叹胤祥时运不齐,书雪无咒可念,拉着歆蕊磕头:“谢汗阿玛恩典!”
  不管怎么说,胤祥夫妻迈出了养蜂夹道,书雪本就舍不得歆蕊,这会儿也只能自我安慰:小棉袄还是自己的。
  皇子们的想法十分简单:老十三彻底没戏了。
  哭了半天的歆蕊在回宫的路上就累得睡着了,书雪抱着她,越想越不甘心,扬声吩咐车夫:“去雍亲王府!”
  旗人圈里都知道简王福晋是位能躲不能惹的主儿,迎出来的四福晋眼见书雪面色不好心里就发憷,一面吩咐丫鬟接着歆蕊一面陪笑:“王嫂怎么有空过来串门。”
  雍亲王刚踏进府门,如今正在书房自省,胤祥的事儿就没来得及告诉自家福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