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胤祥夫妻倍感心酸: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
  送走永瑾,兆佳氏搂着女儿细细询问在王府时的起居习惯,歆蕊一一答了,胤祥开解妻子:“都回来了,有的是机会说话,你怀着身孕,仔细累着。”
  兆佳氏点点头,因又说道:“虽是我们的骨肉,可于歆蕊而言,生恩不及养恩重,府里的事不论,王嫂照顾歆蕊这么些年,以后让她两府里走动,别空着王兄王嫂才是。”
  “该当如此。”胤祥看着明显眼生的女儿,无声叹了一口气。
  在自己跟前时不大知觉,见少了一个孩子吃饭的书雪还是不自在:“不知道歆蕊用膳了不曾。”
  “你就是多心,胤祥福晋见到她,不一定怎么稀罕,还能委屈着亲闺女?”话是这样说,雅尔江阿也觉得别扭,“就怕吃不惯睡不惯。”
  翻来覆去折腾了一晚,天还没亮雅尔江阿就被摇醒:“奇了怪了,我随驾到塞外也是几月的工夫,那会子都不像现在焦心。”
  “那时候你就是离得远她也住在你的地头!”雅尔江阿的回答一针见血。
  天亮以后,不等永瑾过去,外面通传:十三福晋来了。
  书雪“嚯”的起身:“快请。”
  兆佳氏领着一对儿女进来,歆蕊急步跑上前:“额娘。”
  书雪把女儿搂到身旁,含笑看向兆佳氏:“快给福晋置座。”
  弘暾被推出来磕头:“伯娘安好。”
  书雪给了见面礼,教孩子们见过兆佳氏后一起扎堆玩耍。
  兆佳氏从新起身:“王嫂,虽说仗着您的体面汗阿玛宽恕了我们爷,可他实在不方便随意走动,您别见怪。”
  “患难的夫妻是一体。”书雪示意兆佳氏归座,“有些话不便说,往后好好的,我们歆蕊可还小。”
  “是。”兆佳氏命随身丫鬟取出针线,“这是我给王嫂做的斗篷,您别嫌弃。”
  书雪教忆画接下:“你的心意我领受,以后大可不必。累着自己个儿是小,还有孩子要照顾。”
  兆佳氏坐了小半个时辰即起身告辞,书雪留着歆蕊说晚上再送她过去,兆佳氏自无不允。
  恩重难言恩,昨晚入睡前,胤祥原本想叫妻子顺路去雍王府走一趟,兆佳氏冷声笑道:“我只认得简王嫂家的门口!”
  胤祥无法,兆佳氏对胤禛极有成见,度量再大,充其量是不说而已。
  忠保四月大婚,书雪需得压场子,接着到五月里是永保婚事,永保本身有功名,还是正四品骑都尉,在京城算得上青年才俊,大礼十分体面。
  第二天新人过府敬茶,雅尔江阿很给面子的留在家里等着,书雪挺高兴,给了一架百子千孙珊瑚屏风做磕头礼。佟佳氏羞涩的收了,还听大姑子嘱咐:“早给额娘添孙子。”
  在家的孩子都过来拜见舅母,佟佳氏抱了抱弘昍,还被“小流氓”占了便宜。
  书雪笑道:“你们还要去国公府,别在这儿耽搁久了,改天过来说话。”
  回伯爵府的路上,小夫妻耳鬓厮磨:“大姑奶奶家比二姑奶奶家的规矩好些。”
  永保知道妻子这话是针对国公府的一屋子通房侍妾说的,因笑道:“你大可放心,姐姐不比旁人,我要敢纳二美,一顿打是轻的。”
  佟佳氏脸颊一热,嗔怪道:“爷浑说什么呢。”
  永保见妻子红晕似脂,不由情动:“你看我真心不真心。”
  三朝回门,佟家坐实永保连通房都没一个,欣慰之余都觉惭愧,佟国维满口称赞:“完颜氏的规矩极好,做了姻亲孩子不受委屈。”
  连隆科多都不再多嘴,前不久,阿灵阿指使儿子阿尔松阿于市井毁谤简王府与民争利,书雪在接到折子时直接批复:“向有废直王党羽同世家谤诬二阿哥,朕隐不发,今复毁王府,此实可恶,着都察院揆叙细查,拿首恶掌嘴!”
  打驴震马,被点名的揆叙因为“废直王党羽“五个字十分心惊,世家钮祜禄氏的族长阿灵阿推了门下佐领顶缸,又有敦王居中说情,如此才得过关。
  六月间弘昊种痘,书雪一意照看孩子,康熙顿觉压力,等弘昊全须全尾跟着额娘进宫请安时笑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朕今日始知。“
  书雪微微含笑:“并非臣媳妄言,予臣媳一省,未必不及现在的督抚做得来。”
  康熙捻须颔首:“却是谦虚。”
  弘昍遗传了书雪耐寒畏暑的体质,穿着肚兜在老太太跟前凑趣,太后摩挲着弘昍的脖子和书雪闲聊:“听你额娘讲,你兄弟媳妇有孕了?”
  “是”书雪放下扇子,“坐床喜,又是头一胎,阿哥格格都稀罕。”
  太后笑道:“你们都过得好,你额娘是圆满了。”
  “嗨,大嫂不在京城,她享不得清福。”书雪眨眨眼,“几时能像您这样就好了。”
  “不好的都瞒着我,可口的多吃点儿,坐乏了就走两步。”太后叹口气,“十五的婚期在冬月,只盼着他们能过得顺意。”
  书雪苦笑着摇摇头:“皇家的媳妇哪里容易当?比着夫妻情分,妯娌间十三弟妹倒最顺意,石家姐妹四人,两个是我的二嫂,二阿哥福晋是嫡出,论教养不比庶妹强十倍?如今落得这样的结果!裕王福晋去年在一月间折了两个阿哥,她让地方走了裕王还是不缺福晋,指望十五弟妹过得如何光鲜?”
  太后反倒笑了:“她们该是有福的,胤祺保泰不被你骂的极狠?”
  胤祺、保泰都属于被大妇党领袖刮过的亲王之一,保泰在去年为侍妾舒穆禄氏、瓜尔佳氏请封侧福晋,书雪大恼,恒王的请封折子也被驳回,语气就温和一些,这个直接责骂:“汝福晋丧子哀恸,至于伤命,汝妻孝未满,尚急侧室之急,诚属不慈不义!”不但吓得保泰上请罪折子,裕王太福晋西鲁克氏都跑到宁寿宫为儿子说情,后来虽然渐渐露了消息,康熙持默认态度,两家王府都没敢再寻晦气。回头等保泰醒过神来,意识到简王福晋的二嫂还是自己福晋的亲姐姐,怨怼之词随之消散。
  ☆、二四一、菩萨身前灯难净
  二四一、菩萨身前灯难净
  弘昍的两周岁生日后就是十三皇子府四阿哥的满月宴,因有歆蕊架着两府关系,皇子福晋多数到场致贺。
  养孩子养出的后遗症是,对她好就得对她身边的人好。
  书雪是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歆蕊的物质生活没得说,如今回家,十三皇子府就远远跟不上标准。既舍不得让她受委屈,又不能叫她在姊妹间立异,只能间接把十三皇子府的阿哥、格格全养着。兆佳氏心里有数,竟是连拒绝的话都不能说出口。
  八月里康熙出塞,依据前例给监国皇子留密旨:“凡有奏本,俱交简王府裁度。”
  胤祉吓了一跳:“万一有军国要务——”
  康熙随口说道:“简王府自发御前。”
  本该驾轻就熟的书雪很快接到一本棘手的折子:孔四贞病榻奏本,希望死后能葬在其父身边。
  这种事书雪原可做主,但孔四贞不仅是满汉之间的政治牌坊,还差点变成顺治老爷子的皇妃,涉及到她的事儿书雪就得斟酌。
  禀告给太后听,老太太颇为感慨:“老一辈的渐渐凋零了,乌兰最近也不大好。”乌兰是太后胞妹,顺治唯二在世的遗孀淑惠妃。
  书雪请示:“您看——”
  “找两个高明的太医看看,有个万一就顺着她的意思。”太后叹口气,“也是命苦的人。”
  “是”书雪答应着,“这就去办。”
  两位老太太都算能熬,康熙回来给老娘过完生日再次出门的第三天,孔四贞薨逝于府邸,没出头七,淑惠妃薨于宁寿宫。
  亲妹妹死了,老太太哀恸难免,比之以亲王仪下葬的孔四贞,淑惠妃的治丧级别需更高些,内务府调了顺治端顺妃去世时的旧档给书雪过目,请示过太后即以旧仪举丧。
  人有生老病死,淑惠妃年至七旬,太后虽然伤感,很容易就能想开,在收到康熙的慰问家书时还说:“到现在的年纪,该享的福都享了,过了今天都不用为明天做打算的。”
  书雪笑道:“您当我私心为己,千千万万保重凤体,万一哪天汗阿玛跟我翻旧账,有您在也是我的靠山。”
  太后十分无奈:“你这张嘴——真是——”
  不是儿子娶妻,康熙铁定吊着冬月尾回京,书雪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好容易推了折子,缠着雅尔江阿去京郊的“木心庵”上香。
  说是上香,书雪并非虔诚佛教徒,散心的元素居多。
  “怎么不去谭拓寺”陪着媳妇去尼姑庙,简王爷多少觉得脸上挂不住。
  “远!”书雪眯眯眼,“有菩萨就成,再说离得远了汗阿玛能准你的假?”
  “你是放心不下几个孩子吧?”雅尔江阿把媳妇揽在怀里,“不过也好,许久没单独出来了。”
  书雪上嘴咬着丈夫的脖颈:“我可是天天翻你的牌子,不许扯怨妇腔。”
  雅尔江阿低头反击:“谢女王临幸!”
  书雪气喘吁吁:“咱们是去进香的,别亵渎菩萨。”
  木心庵本是孝庄文皇后降旨为金福格格与孔四贞修建的祈福之所,如今两位公主虽已谢世,经四十年扩建,几与谭拓寺齐名,庵堂新上任的姑子主持净实享着国禄,与京城贵妇都是惯熟的。
  闻说简王夫妇前来进香,净实早早安排弟子清扫全庵,清晨起就率领上下于山门外迎候。
  进正殿拜过菩萨,书雪捐了香油钱,左右看一回方笑道:“有些皇家庙庵气象。”
  净实陪笑:“福晋倒是头回下降小庵。”
  “也是不得空,该常拜佛祖菩萨的。”书雪指着供奉在菩萨跟前的两排大小不一的油灯问,“那个是做什么的?”
  净实回道:“是京里福晋、诰命的许愿灯,多数是在菩萨跟前求保子嗣平安的。”
  “哦?”书雪来了兴致,“怎么个许愿法?”
  净实细细解释:“福晋有所不知,世间的男女不拘贫贱富贵,降生后都有夜叉追讨前世孽债,行的好,菩萨自然保佑——”
  “那些不行好又心虚的就供了灯在菩萨跟前求宽恕?”书雪笑道,“有意思——”
  净实明显被噎住了:“福晋玩笑了。”
  书雪伸手比了下:“你倒讲讲,这都是谁供奉的?”
  “回福晋,您跟前这个是两江总督府夫人求福运的‘长禄灯’,旁边略小些的是苏努贝子夫人供的‘安运灯’、再往左那盏大的是故大学士伊桑阿诰命为孙子奉的‘平安灯’,挂尾是承恩公府九门提督侧夫人为夫、子进敬的‘泰吉灯’——”
  书雪忽问:“头上那两盏最大的呢?”
  “菩萨左边的是府上太福晋求的‘祥顺灯’”净实怔了怔,小心翼翼地回道,“搁右边的是庄王府的‘背子灯’。”
  书雪笑开了花:“庄王府的这盏灯得有一斤灯草芯子吧?”
  “许的愿越大越多,许愿灯自然越大。”净实原本还想游说书雪与庄王府打擂台供奉一盏,见此情景只得作罢。
  闲逛一回,弟子传报素斋预备齐整,净实请示:“福晋,外面飘起了雪花,后院开得好梅花,还是恪纯公主栽下的,您要有雅兴可到暖厅用膳。”
  雅尔江阿皱皱眉头:“福晋耐不得寒凉——”
  “下雪不冷化雪冷,无妨——”书雪向雅尔江阿笑道,“指定不比咱们家的饭菜差。”
  到了后院,果然见菜色十分精致,净实还道“过于简薄,于贵人不恭”云云。
  膳后用过香片,夫妻二人动身回府,上了马车,雅尔江阿询问:“你不是要请尊菩萨回去么?”
  书雪笑了笑:“不必。”
  车驾刚转到官道,引路护卫回话:“爷,前面有大学士王掞大人府上老太太的马车误在泥里,好像车轴坏了。”
  王掞之母徐氏年近九旬,是京城里少数的高寿贵妇。
  书雪吩咐道:“去看看。”
  “臣妇王徐氏见过王爷、福晋。”老太太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