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六九、移星走月苍穹转
  殿内鸦雀无声,隆科多正得意,胤禟冷冷讽刺道:“汗阿玛是要皇十四子胤祯继位,爷几个都听着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胤禟的话让十四党抓住了一线生机,场面竟逆转靠向了胤祯,胤禩心中大恨,假意请示康熙:“是四哥继位还是十四弟继位敬请汗阿玛明示!”
  康熙现在有出气没进气,漫说听不到胤禩的话,即使听到,也没力气说出来,嘴唇颤抖着没有任何反映。
  “佟国舅!”书雪看着诸般丑态极为康熙心寒,转头看向隆科多。
  “奴才在。”即使与眼前这位不和,隆科多也决计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立在了书雪跟前。
  书雪吩咐道:“‘宽民苛贵’匾后有传位圣旨,可速去取来。”
  “嗻!”隆科多命人取下匾额,半天方从夹缝中取出裹黄诏书,哆嗦着呈给了书雪。
  书雪头也不抬:“宣!”
  隆科多一目十行,最后只读了末尾:“朕赐简王福晋诰书三册,准其代朕降旨,监管嗣君行政,皇四子胤禛克承朕躬,着即皇帝位,钦此!”
  胤禟“嚯”地站了起来,眼神清冷地看着胤禛。
  “汗阿玛,不孝儿来晚了”甲胄全身的胤祥终于赶到,连滚带爬凑到了康熙的床前。
  康熙嘴角微弯,表情瞬间固定,书雪伸手一探鼻息,千古一帝已是去了。
  “汗阿玛——”书雪跪了下来。
  哭声瞬间掩盖了整个大殿,隆科多趁势向胤禛行大礼:“先帝驾崩,奴才叩请万岁早登大宝主持先帝丧事!”
  胤祥一甩马蹄袖:“臣弟奉旨听宣,简亲王与世子率丰台大营、锐建营尽于宫外候诏。”
  隆科多控制了内廷,最大的变故却在驻京两营,胤禛听了胤祥的话真正放下心,面含感激地看向书雪。
  书雪给康熙拉了拉被子,俯身向胤禛行大礼:“臣皇室皇主完颜氏参见皇上,愿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雅尔江阿统驭京防兵马,书雪手上握着三道遗命诰书,哪个不看她的脸色行事?胤祉、胤祺、胤祐、胤裪、胤禑、胤禄、胤礼、康王、显王紧随其后,均以君臣大礼拜谒新皇。
  得,该跪的都跪了,哥儿几个也甭矫情了,除去胤禩、胤禟、胤俄,满汉要员都低了头。
  胤禩见大势已去,无奈地屈了膝,胤俄略一犹豫,跟着跪下去,只有胤禟突兀地屹立不动。
  书雪狠狠瞪了过去,眼睛一动不动盯着胤禟。
  胤禟极不甘心地弯下腰:“叩见皇上!”
  胤禛克制着侧过身子:“王嫂请起,众卿平身。”
  新上任的皇帝还没说话,书雪忽道:“将‘体仁宽贵匾’与‘唯恕中庸匾’奉回王府。”
  永焕亲自带着侍卫抬走了两块金匾。
  联想到方才情景,胤禩等人恍然大悟:皇父许是不止留了一道遗诏。
  虎口夺食是不能的,眼睁睁看着最后的希望被抬走,爷儿们心中酸涩:千防万防,还是没料到老爷子到底给了书雪决断之权。
  名分已定,胤禛方有心思料理后事:“命中外除服,八贝勒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大学士马齐、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总理朝中庶务,简亲王雅尔江阿安定九城,礼部拟谥,京官正三品以上者俱入宫守灵。”
  “奴才(臣等)遵旨!”众人山呼而起。
  定了仪呈,众人各司其职,胤禟刚出大殿就抓住了书雪:“你为什么非要帮着老四?”
  书雪反问:“你是让我违背大行皇帝的旨意?”
  胤禟没有松手:“汗阿玛把调军令牌都给了你,隆科多算得了什么?若立十四,难不成他还亏待你不成?”
  “混账话!”书雪动了怒,“社稷之重,岂由你我左右?”
  胤禟并不退缩:“既然如此,你抬走的两道匾又该怎么解释!”
  “只一条,我是按汗阿玛的旨意行事。”书雪缓缓脸色,“你方才意图篡改汗阿玛口授遗诏,已然是不忠不孝的罪过,不合汗阿玛旨意我能有决断枢机的权柄?”
  胤禟紧握了书雪一下后将手放开,苦笑道:“你叫我和八哥如何是好?”
  “只要你恪守臣弟本分”书雪咬了咬牙,“皇上若当真为难你,我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胤禟长叹一声,转头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在隆科多与胤祥的全力协助下,胤禛很快稳住了局面,首先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圣祖,谥“仁皇帝”,宣布明年改元雍正,奉生母德妃为圣母皇太后,册嫡妻乌喇那拉氏为皇后,正位坤宫;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位列众妃之上,余者或妃或嫔各有封份。
  因有三年不改父制的传统,胤禛对朝中人事的变动不是很大,除命胤祯回京奔丧由平王讷尔苏暂摄抚远将军职外,另晋八贝勒胤禩、十三阿哥胤祥为亲王,复雅尔江阿双俸,额外晋了弘昍贝勒爵,可谓是恩重于威。
  雅尔江阿十分知趣,局势稍稍稳定就商量着妻子把令牌交了上去,胤禛推辞一番接下,把简王夫妻好一阵褒奖。
  没过几天,内廷传出太后染恙的消息,书雪不好托大,素服前往永和宫问安。
  好巧不巧,书雪刚进东六宫就碰到了对头,新晋贵妃年馨若乘撵而来,虽未正式册封,仪仗却极为齐全。
  见书雪站在凤辇旁边,年馨若大为得意,当即命执事太监住脚,故作吃惊望了过来:“这不是简亲王嫂吗?您也来给太后请安?”
  书雪对眼前这位贵妃娘娘的好感约等于负数,碍着对方身份勉强点头答了个“是”字。
  年馨若皱眉不悦,她跟前的贴身婢女锦兰代主子指责:“福晋虽是亲王继妃,按秩却在贵妃娘娘之下,如何竟对我们主子失礼。”
  书雪冷冷瞥了年馨若一眼,反问锦兰:“你倒教教本福晋,该以什么礼数向贵妃娘娘回话?”
  锦兰一梗:“自当有主仆之分。”
  书雪笑了:“本福晋嫁进王府近二十年,这还是头一遭有人主动认作我的主子,今儿可真是大开眼界了。”
  年馨若忍不住刺道:“此一时彼一时,福晋还是福晋,馨若可不是以前的馨若了,福晋还是识时务的好。”
  书雪没有回话,身后静鞭响起,却是胤禛兄弟到了。
  年馨若亲见过书雪对胤禛冷眼相向,只当他也心存不满,下撵行礼后由着丫鬟如此这般把方才的情景描述了一番,安之若素的等着书雪担负不知尊卑的罪名。
  胤禛还没说话,胤俄先大笑起来:“哈哈——你让王嫂给你行礼——哈哈——!”
  年馨若有些不知所措,很是委屈地看着胤禛:“皇上——。”
  胤禛远远望见年妃在撵上与书雪说话已是不满,被几个兄弟嘲笑哪里忍得住,当即斥责爱妃:“你的规矩哪里去了,竟由着奴才冲撞主子!”
  年妃正要争辩,胤祥抢先解释:“贵妃娘娘,先帝临终遗旨,加封王嫂为安和皇室室主,皇上在位她便秩同皇后,将来皇上身后就是皇太后节钺,按先帝遗诏,在皇上和皇太后跟前也是不用下拜的。”
  这事儿不是秘密,年馨若要是有心也不会出这样的丑,在书雪面前,什么顾命、辅政统统都是浮云,年羹尧掐着胤祯的退路地位重要不假,比起书雪一系的戡乱作用绝对不值一提,即使雅尔江阿把军权交出去也没人敢轻易招惹简王府。
  “还不向王嫂赔罪!”于公,书雪手上握着三道内容从缺的遗诏,这东西没用完,皇帝都要绕着走;于私,胤禛父子前后欠了书雪四条命,护着小妾打恩人的脸?胤禩几个正巴不得他与书雪翻脸。除非脑袋装的是浆糊,否则绝对要做好官样文章。
  “爷——”年馨若难以置信:自己好容易成了仅次于皇后的贵妃,难道还要被书雪继续压一头不成?这叫她情何以堪?什么叫秩同皇后?先帝犯得什么糊涂?总算没傻到家,她并未把话说出口。
  “贵妃娘娘!”胤俄从旁拨火,“想让王嫂给您行礼也不难,给皇上吹吹枕头风叫他裁了王嫂的封号就是了。若去掉安和皇室室主不解气,索性将简亲王福晋的爵号一撸到底,那时可就任你揉搓了。”
  年馨若还真就满是期盼地看向了靠山。
  胤祥恨不能上前甩“小四嫂”两巴掌,顺带连哥哥都怪上了:我不管了,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胤禛还没说话,书雪先向年馨若笑道:“贵妃娘娘,得意不可忘形,皇上即使要给你出气也需等出了大行皇帝的孝再说,你宁耐一时,说不准我就被贬到你宫里做三等宫女去了,那会儿你纵有万般不忿也尽可发作,何必现在争长论短?”
  “王嫂玩笑了!”胤禛的脸阴沉的仿佛能滴下水来,转头训斥年妃:“跟王嫂赔罪,再去你主子娘娘那儿领罚,好好学学规矩体统!”
  年妃见胤禩几个都用轻蔑的眼神瞥向自己,哪敢违拗胤禛的意思,忍着气福了下身:“馨若失礼,请王嫂海涵。”
  书雪看向胤禛:“皇上和众位爷是来给太后请安的?”
  胤禛挥退年妃:“王嫂请——!”
  年妃羞惭告退,连给太后请安都无颜去了。
  德妃跟前是皇后与琼琳侍候,待众人行礼赐座后方问胤禛:“你把延禧宫的首领太监处置了?”
  前日在乾清宫为大行皇帝哭灵,宜妃越位跪在了德妃前面,胤禛一怒之下严惩了宜妃跟前的两个贴身太监,德妃因而有此一问。
  胤禛起身答应:“是。”
  德妃叹了一口气:“当日先帝并立四妃,以‘惠宜德荣’为序,这四十年凡行大礼宜妃姐姐都是列在哀家前头,哀家不意帝命我子承统,既有福报,你何必多做计较?”
  “宜太妃对额娘无礼,儿子岂能视若无睹?您既然有意宽宥,儿子自当从命。”皇父大行日浅,胤禛当然不想担负苛待先朝遗妃的名声,德妃开了口,他也就顺水推舟应了下来。
  德妃点点头,又看向书雪:“皇主这几日辛苦了。”
  书雪口称不敢:“还请太后保重凤体。”
  “先帝在时常夸你灵透,是能撑得起大局的,今日看来果不其然。”书雪全力辅助胤禛稳定朝纲,德妃当然是承情的。
  “您过誉了。”胤禛继位的最大变故是胤祯,那也是德妃的儿子,即使没有自己她也不会有损失,在这儿决计不能以功臣自居。
  德妃思考的角度明显不同,国不可一日无君,胤祯远在西北,要是胤禛被压制下来得便宜的还不是胤禩几人?退一万步讲,即使胤祯回来继位,以胤禩的人脉能力恐怕早把朝局掌控了,自己这个太后还能当安稳就怪了。
  闲话片刻,胤禛请示德妃:“额娘,宁寿宫和慈宁宫都空了多年,您想住哪一处就告诉儿子,儿子让内务府去收拾。”
  “不必费事”德妃神色黯淡,“等大行皇帝奉安后再说吧。”
  “嗻”胤禛知道德妃现在无心谈这些事,打定主意日后再说。
  “皇帝”德妃犹豫着说,“老十四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若他任性妄为你这当哥哥的还要让着他些。”
  胤禛脸上的不自在一闪即逝,遂即答应:“额娘宽心,儿子心中有数。”
  ☆、二七〇、哀中求喜又伏哀
  二七〇、哀中求喜又伏哀
  作为呼声最高的皇位继承人,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心理落差明显是难以接受的,胤祯还是新皇的同母弟,悌不悌的说着多余,皇太后健在,孝字大如天。
  头顶悬着上方宝剑的未来雍正爷四处掣肘,最大压力还不是皇太后,胤禛带了十三弟趁夜诣王府见“太上皇”。
  一位皇帝两个亲王站在书房看“太上皇”写字,雅尔江阿觉得失礼,咳嗽一声提醒:“福晋——”
  书雪搁下笔:“皇上的来意我明白,您觉得我从畅春园抬回来的两块匾有什么乾坤?”
  胤禛咬咬牙:“是汗阿玛给八弟和十四弟的传位诏书。”
  书雪又问:“那皇上以为,我选哪道匾的圣旨是自己的意思还是汗阿玛的意思?”
  胤禛不语。
  书雪拿起宣纸:“送给皇上的。”
  胤禛念出声:“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