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御医刘声芳定定心神作为代表上前做证:“臣学艺不精,罪该万死!”
  由着众人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后,丹毒暴毙的理由得到充分认可,不待有人提储君皇嗣的话,允禄打头行礼:“皇上驾崩,奴才庄亲王允禄躬求皇主训政!”
  果亲王允礼之后,康亲王巴尔图立时表态:“奴才附议。”
  宝亲王弘历叩头:“儿臣恳请皇伯母训政。”
  在场的王公大臣不是皇主家人就是王府门人姻亲,混到现在的位置都是人精,皇帝最倚重的两个兄弟全偏向皇主,十阿哥没断奶,凭宝亲王与和亲王两个没成气候的皇子敢和皇主掰手腕?除了简王府一脉的几个王爷贝勒,全都跪了下来。
  ☆、二九六、孽根狂澜图力挽
  二九六、孽根狂澜图力挽
  书雪无意转正,又不能在此时立弘历为帝,思虑半天后只能折中:“显亲王!”
  “奴才在!”显亲王衍璜出班。
  “你与马齐为首,持孤手谕带户部、吏部、兵部正堂尚书前往正大光明殿请大行皇帝遗诏过来!”衍璜是诸王里头的中间派,马齐是弘历的叔岳丈,他们两个打头没人会以为皇主暗箱操作。
  书雪想了一想又说:“理亲王、裕亲王!”
  弘皙、广禄甩袖:“儿臣(奴才)在。”
  书雪吩咐:“你们两个带礼部、刑部、工部正堂尚书去天地一家春把备份遗诏拿来!”
  “嗻!”二王依命前往。
  允禄兄弟摸不着头脑,弘历蓦然多了一丝希冀。
  书雪叹口气:“内务府预备着吧!“
  偏殿喝茶的雅尔江阿帮不上忙,书雪扔下一句“我有分寸”后叫弘昁把他送回了畅春园。
  遗诏到手后,书雪拆开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又阖上,站起身说:“传孤敕旨!”
  诸王公大臣行大礼:“皇主万寿!”
  “皇帝大行,天下举哀,命中外除服,守二十七日孝期——”书雪犹豫了一下,“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军国政务,权听孤意处分!”
  “万岁!万岁!万万岁!”大部分人是头疼的:大行皇帝的遗诏怎么办?
  书雪抓着遗诏摆明是不想宣读,跪着的也没人敢刻意提醒,再说了,皇主想把宝亲王做成提线木偶,你就是有遗诏也不顶用,大行皇帝生前都敌不过皇主,何况现在还没了。
  唯有庄果二王暗赞:“您高明!纵然弘历脱不了干系,废太子可比废皇帝容易太多了。”
  靖亲王弘昊一语成谶,果真就出现了皇帝驾崩皇太子不能继位的现象。
  果亲王寻隙请示书雪:“四宜书屋还封着,您看——”
  “我们再去查探一番,想来不能有什么收获,一把火烧了就是!”书雪顿足:悔不该撤走皇帝跟前的内卫,现在变成了睁眼瞎。
  弘昍胆量最足,仗着身份特殊给弘历争取:“额娘,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登基吉日是不是要让钦天监准备了?”
  书雪眯眯眼看过去:“我的安排你没听见?”
  弘昍一个激灵,不敢多嘴再问。
  书雪遂命履郡王允祹、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满学士鄂尔泰、汉学士张廷玉为辅政大臣,协理朝务。
  与允禄允礼将雍正驾崩之夜的情景梳理大概,书雪总觉得少了头绪,只得拿颇受帝宠的炼丹道士当替罪羊,赐死为首的张太虚、王定乾,余众悉数流放;刘声芳等御医分受罢官降职处分,算是依照前约对其从轻发落。
  虽说立了弘历为皇太子,以允禄为首的宗亲不得不试探女主:“倘若宝亲王与大行皇帝驾崩难脱干系,皇嫂意属何人?”
  书雪捏捏额角:“皇帝只有三子,弘昼并无君主气度,弘曕不足三岁,从圣祖系拣择就是理亲王弘皙了。”
  允禄松了一口气,除了畏惧皇主自立,让帝位转到舒尔哈齐一系,最为忧虑的是废长立幼把弘曕扶上去,那样的话同样会生出大麻烦。
  书雪淡淡地说:“凡事以大清江山、祖宗基业为重,我干政的时候还没你们兄弟什么事儿,允禩、允禵这等羽翼丰满的都没翻起浪花,凭你们跟我动花花肠子,还得历练十年再说。“
  允禄二人面红耳赤:“臣弟不敢!”
  “行了!别把朝堂上勾心斗角的那一套用在我的身上,没心绪!”想到还有一桩无头公案没结果,书雪脑仁都疼,“弘皙虽是圣祖嫡孙,理密亲王却是康熙爷废掉的,果真立了他,大行皇帝与孝恭皇后算是什么?理密亲王还要追封帝位?将弘昼弘曕置于何地?”
  允禄允礼十分惭愧:“是臣弟想左了!”
  弘历对雍正暴毙的原因说不出所以然,又不能解释当天晚上出现在四宜书屋的理由,书雪只能从侧面入手,提审宝亲王府总管太监吴书来。
  吴书来只记得进屋后是被寇善才打昏,寇善才因何而死全然不晓,书雪动怒:“你别忘了,孤有演算天机的本事,你不回禀,孤折上十年寿限推导真相,届时不管是否与弘历相干,孤阳寿遭损,你们主仆难逃干系!”
  “奴才——奴才——”吴书来磕头如捣蒜,“奴才一定据实回禀。”
  “说——!”书雪的名声不是白给的,连皇帝都受唬,何况是区区的小太监。
  吴书来犹豫着招供:“奴才——奴才隐约见着了舅爷的身影——”
  书雪追问:“哪个舅爷?”
  吴书来一咬牙:“是——是贵妃主子的表弟熊霖大爷。”
  允礼点点头:“这就是了,我们原就见着黑影闪过,当时情急不曾细究,原来是他。”
  允禄踌躇着说:“皇嫂,天下都知弘历是您和大行皇帝共定的嗣君,何必多此一举背上杀父弑君的恶名?”
  “不管怎么说,先拘了熊霖再行打算。”熊为化姓,熊恪的本名为吴世霑,从了长兄吴世霖的排行,“恪”字出于其母金福格格的封号,回忆起来,行二的熊霖应该是承继吴世霖的香烟,本名无从知晓,熊霖二字却是印证,毕竟为吴三桂曾孙,书雪很难不动疑心。
  守门太监来回:“佟佳皇贵妃与和贵妃娘娘求见皇主。”
  书雪忙起身:“快请!”
  尚在人世的圣祖后妃,唯以此二人地位最高,且占辈分优势,书雪并不敢怠慢。
  “皇主万福!”佟佳氏为皇考皇贵妃、瓜尔佳氏为皇考贵妃,因不曾得到皇贵太妃、贵太妃的尊奉,地位尚在皇后之下,是以仍需向书雪行礼。
  书雪回了半礼:“佟妃母吉祥,和妃母吉祥。”
  允禄允礼向庶母问好后打千儿跪安,书雪遂让二妃:“请坐。”
  佟佳氏先开话头:“我们过来,一为问劳皇主,再者有事相求,望皇主恩准。”
  “妃母说的哪里话,媳妇原该常到宫中请安的。”书雪心思急转:这两位过来聊的哪门子天?
  “皇帝大行,皇主日理万机,我等本是清净之人,不得不依仗圣祖爷体面聒噪皇主,十四年前圣祖皇帝辞世,皇主于圣祖龙体之前立大行皇帝为嗣君,今大行皇帝驾崩,宝亲王只为皇太子——可是皇主有什么苦衷?”佟佳氏说完后和瓜尔佳氏对视一眼,起身告罪,“世祖皇帝遗训,‘后宫不得干政’,臣妾万死!”
  “妃母请起!”佟佳皇贵妃因孝懿皇后故颇受雍正礼遇,和贵妃曾照拂弘历,二人倾向雍正父子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书雪还不能向应付旁人那般敷衍了事或厉声呵责,“我虽贵为皇主,终究是爱新觉罗氏的儿媳,且完颜氏忠烈传家,圣祖皇帝既命我为诸皇孙之母,岂有舍子自立的道理?所以缓立嗣君,概因圣祖皇帝曾有归位嫡裔的想法,希望嗣子身后由皇长孙承统,然圣祖英明,深知此举不慎必殃社稷,嘱咐媳妇相机行事,大行皇帝暴毙,媳妇唯恐辜负圣祖皇帝苦心,是以颇需耗费心血细细斟酌。”
  二妃从新行礼:“妇人浅见,竟令皇主泄露机密,诚愧圣祖皇帝,臣妾该当闭门礼佛,为圣祖皇帝与大行皇帝祈福、为皇主祈福,亦为大清朝祈福!”
  果然是两个妙人!不用嘱咐,佟佳氏与瓜尔佳氏自己就暗示一定会对今天的谈话内容守口如瓶,倒省了雪的唇舌。
  大内侍卫上门前熊霖已然明晰无法逃脱,只得向熊恪交代前因后果,熊恪本就疑惑书雪压着弘历不教上位的用意,闻说后大怒,顺手抄起铁如意对其动用家法,确认熹贵妃母子并不知情后喝道:“我和你同去皇主驾前领罪!”
  “大行皇帝——”熊霖有些迟疑。
  “只能盼着皇主不会迁怒了!”熊恪没有急智,打定了管生不顾死的主意。
  熊恪在名义上是熹贵妃的母族远亲,平日却比钮祜禄氏更与内廷亲近,如今势态难明,侍卫并不敢有失礼数,锁拿熊霖后由着熊恪跟随。
  事关重大,在场的除书雪之外,仅有庄果二王陪审,听侍卫禀报后询问允禄兄弟:“你们以为如何?”
  允禄斟酌了一下回道:“熊恪为熊霖生父,未必就是不知情的,一块叫来也好!”
  书雪遂命侍卫:“带进来!”
  熊恪见到二王在场先是一愣,行礼后求道:“草民有下情回禀,冒昧恳请皇主屏退左右。”
  允禄兄弟的脸色不太好看。
  书雪微皱眉头:“庄亲王与果亲王都不是外人。”
  熊恪解释:“孽子招认罪行当有熹贵妃与宝亲王亲眼见证才好脱过干系,皇主贵冠大清自是无妨,二位王爷备咨臣职——”
  “请二王侧殿用茶。”书雪接受了熊恪的意见,“传熹贵妃与弘历畅春园见驾。”
  允礼初觉不满,允禄拉了他一下,勉强跟出来后听哥哥解释:“熊恪见地不差,我们是臣子,有些事儿不合知道,没人能把皇嫂如何,你我却容易变成心头软刺。”
  允礼恍然大悟:“您说的对,弟弟想左了。”
  允禄的顾忌不无道理,获悉真相的书雪气得砸了茶盏后还要衡量大局扶持弘历登基。
  ☆、二九七、行自绝亲掩恨消
  二九七、行自绝亲掩恨消
  雍正驾崩的迷局出自一场早有预谋但又临机决断的算计。
  不同于隆科多、年羹尧这样的新朝国戚党,异于允禩、允禵为代表的前朝皇亲党,皇主势力从康熙四十几年显露雏形后一路壮大直到雍正驾崩,康熙朝还好,建立势道政治的固伦义孝文华公主仅以皇权辅弼者的身份存在,最高决策权还是掌握在康熙手中。麻烦源于康熙立下了三三编制的遗诏:三道传位诏书的存在凸显了皇主的决策权,三道内容从缺的诏书赋予了书雪对嗣君的反制合法权。这六道诏书事实上构成对雍正皇权的制衡,但也仅是内部制衡而已,雍正如果不买账执意同书雪火拼未必就是败局,岂料天象示警,皇主的敕旨跟玉皇大帝的圣意衔接在一处,皇权的地位由雍正初年的略占上风在雍正三年后变为弱势,雍正八年压制无力后一败涂地,雍正十年的额尔德尼昭会战彻底奠定大清皇主无以动摇的至高地位,景陵献捷是最好的诠释,即使书雪尽量不问内政,帝主矛盾始终贯穿雍正朝始终。
  雍正不会希望弘历将来变成儿皇帝。
  想要做到这一点,在雍正八年后无疑是难以达成的目标,最快最简洁的方式是尽全力降低皇主在新朝的影响力。
  最初,雍正改变风格动用软刀子,可惜识人不明险些把自己栽进去,雍正十二年御医诊断丹毒难解,绸缪再三的雍正只能速战速决,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吕女刺驾失败后雍正密令熊霖救她不死,表面上“请皇主旨意”的做法又将这件事移花接木转嫁到书雪的身上,这也变成令皇主有口难辩的棋子。
  最初的计划是,雍正驾崩前以托孤之名先请书雪过园商议大事,熊霖把吕女带到四宜书屋,等雍正驾崩后将其处决,制造刺杀假象,而后书雪先至,紧跟其后的弘历和庄果二王看到殿内景象定会心生疑窦,与简王府并无瓜葛的畅春园首领太监寇善才出首作证吕女是皇主带来,不管有多少人相信,书雪身上的污点难以洗清,完全失去对朝政的影响力也并非没有可能。
  重点是那个表面看来与皇主一系找不出丝毫关系的寇善才,雍正精挑细选择中他,不免带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味,又承诺如果寇善才在指证皇主后自戕,弘历继统后一定厚待寇氏家人。寇善才表面上躬谢皇恩,心中并无构陷书雪的意思。
  孝惠皇后晚年,寇善才为救家人私盗御物,慎刑司判其杖毙之刑,跟着书雪进宫的弘昍因淘气撒欢偶然撞见行刑场面,疑惑之下问到内情后拗起性子非说寇善才是孝爱父母的好人。子因母贵,慎刑司岂敢与玄女福晋的儿子争执?气哭了小阿哥更有犯上之嫌,只好做个顺水人情从轻发落,弘昍把随身带的金锞子送给寇善才,让他给父母买点心,慎刑司因为徇情的缘故秘而不宣,知情的人十分有限。更早几年,书雪救下因为寇善才熬药触犯宫规的吴书来,也是没还的恩情,两下叠加,寇善才暗下决心定要答报皇主母子。
  获悉计划全过程的寇善才请到书雪后故意把她绊住,约莫着雍正咽气,熊霖也已布置好现场,寇善才把刚到圆明园的弘历主仆引到四宜书屋时呼哨传讯,待不知情的弘历进寝殿请安后又将吴书来打晕,自己咬牙往胸口上扎了一刀,心存担忧的熊霖中道折返不慎露形,如此才有后面的事儿。
  事实真像究竟如何众人不得而知,熊霖将雍正的计划和盘托出后书雪联系雍正驾崩之夜寇善才的举动终于拨云见日,如果不是他在暗中操作,这会儿简王府形势尚难预料。
  “我倒成了雍正爷的眼中钉!”书雪冷声道,“纵有千日的不好还有一日的好,我怎么就变得这般讨人嫌!”弘历跪在地上,张着嘴没有说出话。
  书雪站起来:”请庄亲王、果亲王,诏议政大臣、皇子诸王九州清晏会齐!”
  到了这种关口,熹贵妃一系只能听凭皇主发落。
  废太子不是难事,却也不像王府世子那般无关大局,书雪既无自立之心,让雍正断子绝孙不免过于狠辣,另立弘皙只是在理论上可行。
  皇主的脸色过于难看,庄果二王就不敢多嘴询问,百官集齐后听到“钦天监择吉日奉皇太子登基”的敕旨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