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影帝_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会。”
  只不过以他的情况,他应该很难给一个女人婚姻,埃伯特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
  在后台待了一会儿,副导演就上来通知埃伯特电影就要开始放映了。埃伯特轻轻拍了拍莱昂纳多的肩膀:“伙计,别伤心了,不如一起去看看这部新电影,你今年应该还没看过我拍的电影吧?”
  莱昂纳多脸上的尴尬之色一闪而逝。不过此时的埃伯特正在和副导演丹·布拉德利说话,并没有注意莱昂纳多的神色,但即便他注意到了,他也不会联想到莱昂纳多已经看过了《加勒比海盗》这件事。
  埃伯特的座位被安排在紧邻导演加里·罗斯的最中间一排,巧合的是,被安排在嘉宾席位上的莱昂纳多恰好坐在埃伯特的正后方。这家伙虽然穿着西服西裤,可品味却一如既往的糟糕——西服有些宽大,袖子几乎能遮住半只手,裤腿也稍微有些长,总之,明天他这副造型登报的话,时尚记者们恐怕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头批到脚。
  当然,宽大衣服也是有好处的,他敢确定这段时间莱昂纳多并没有减肥,如果穿的过于紧绷的话,他那一眼看到底的小肚子一定会彻底暴露在众人眼前。
  不过前世敢于坦胸露乳拿着水枪到处嬉戏的莱昂纳多一定毫不在乎。
  就像埃伯特目前还处于靠脸吃饭的状态,莱昂纳多却已经远远超出靠脸吃饭的境界了。
  两个人走过狭窄的过道走上席位的时候,莱昂纳多忽然停了停,他瞥了埃伯特一眼,神色有些古怪的看着他。
  “怎么了?”埃伯特拍拍他的肩膀,“怎么不继续往前走?”
  “我记得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身高似乎比我低一点。”莱昂纳多扬了扬下巴,“可你现在已经比我高了,年轻人都长这么快吗?”
  埃伯特踮起了脚尖,这样他看起来更有身高优势了:“半年前大概是184,已经有半年没有长了。”
  “恐怕接下来也没有什么再长高的希望了,再高一点就不太适合和女演员配戏了。”莱昂纳多打量了埃伯特一眼,吹了个口哨,“哇哦,我忽然发现你是我的朋友当中最受小女孩喜欢的类型,就是长得太嫩了一些,你看起来也像个小男生。”
  他似乎忘了当年《泰坦尼克号》爆红全球的时候,“杰克·道森”阳光帅气的长相不知吸引了多少女性粉丝,在其中,高中女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很快,和凯瑟琳·肯尼迪、加里·罗斯等主创人员打了招呼之后,埃伯特就安安静静坐了下来,等待电影的开场。
  近一个月前《奔腾年代》已经在全美各大院线投放了预告片和海报,海报是以埃伯特和“勇士”为主角拍摄的,他倚着那匹个头不太高的小马,眼神却温柔的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这是第一张以埃伯特单人作为主角的宣传海报,拍摄《白夜追凶》的时候他甚至连一张海报都没有,《加勒比海盗》的主海报是以约翰尼·德普、凯拉·奈特莉和埃伯特三人作为卖点的,约翰尼·德普占据了海报正中间的位置,埃伯特和凯拉·奈特莉分居两侧,主配角排位一目了然。
  而现在,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张海报,这不仅意味着他事业的巨大进步,也意味着他拥有了更多问鼎主要角色的机会。
  根据环球影业宣传部门的反馈来看,预告片和海报所产生的宣传效果还算不错。
  这和《奔腾年代》的剧情有关。这部电影虽然不是投资巨大、特效炫目的商业大片,但它却牢牢抓住了美国民众的口味——这是一部无关美国现在和未来的光辉荣耀,却与美国艰难的过去息息相关的电影。
  美国人的自豪感不止存在于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华丽征程中,他们同样自豪于过去的自己是怎么克服困难,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甚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简单来说,《奔腾年代》诠释了“美国梦”的真谛,它讲述了一匹瘦弱的、野性的却十足坚强的马是怎么从逆境之中成为冠军的,这既是马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从这样的背景来看,《奔腾年代》对于那些白发苍苍经历过饥饿和困顿的老年人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还有那些曾经流着泪看完那本《海饼干:一个美国传奇》的读者们,他们也恐怕不会吝啬几美元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放映厅内的灯光彻底消失的那一刻,屏幕上便出现了环球影业标志性的“universal”字样和一颗深蓝色的地球图案,这是北美观众最熟悉的电影标志之一,和哥伦比亚影业的火炬女神标志、派拉蒙的山峰标志等一起成为了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电影标志。
  电影是以一段简单的男声独白开始的,黑白色的图片彷如回放一般立刻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年代,一辆辆熟悉的车和汽车标志让现场最年轻的观众也能对那段历史产生一点印象——无论是福特还是大众都是美国街头最熟悉的汽车品牌,电影以这个作为开头再合适不过。
  大部分人都在愉快地看着电影的时候,莱昂纳多却处在神游状态,他知道此刻光是一个放映厅内就可能有几百个记者在偷偷的等着他。他从不怀疑美国小报记者的耐心,那些家伙曾经蹲守他家三天三夜只想拍到他在哪个女人的床上过夜,等待失败后那些家伙竟然也不愿意离开,而是到他家附近的垃圾桶去翻找了一遍,无论他们找到的是避孕套、针筒还是破裂的酒瓶,他们总能得意地宣称自己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狗屎的秘密!他从来不乱扔避孕套!
  他的视线很快汇聚到了电影上。
  事实上,他对《奔腾年代》的剧情和拍摄手法很感兴趣。《飞行家》讲述的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如果马丁最终真的挑中了他在其中出演角色,他应该可以从这部电影里学到一点东西。
  莱昂纳多一开始是抱着探究的态度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渐渐的,他的态度由一开始的散漫随意变得专注非常,一双蓝色的眼眸紧紧盯着屏幕,坐姿也变得端肃起来。
  第59章观影心得
  以莱昂纳多从影多年的经验看,《奔腾年代》绝对是一部平均水准之上的作品。
  杰夫·布里吉斯演活了一个成功的汽车推销员形象,克里斯·库珀的演技同样一如既往的老辣,他们都是好莱坞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即便他们不是可以左右电影公司决定、主宰一部电影命运的巨星,可他们是好莱坞的中坚派,是每个导演都喜欢的勤勤恳恳却发挥出众的绿叶角色。
  这两人的发挥固然出色,可让莱昂纳多最为震撼的还是埃伯特的表演。
  莱昂纳多一直很清楚埃伯特究竟多么适合当一个演员,他的外表优势固然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演技与灵气。
  在演绎《白夜追凶》里哈普这个角色的时候,埃伯特就完全摒弃了外貌的优势,刻意把自己化妆成一个面貌沧桑的中年男人,果然,电影上映的时候,媒体上一片赞誉之声,专业影评人们纷纷称赞埃伯特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演技。
  莱昂纳多本以为这是埃伯特试图获得演技肯定的一种手段,就像妮可·基德曼、查理兹·塞隆等女星为了获得奥斯卡影后而刻意扮丑那样的手段,可当埃伯特在《奔腾年代》里的表演完整的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所有的“他以为”都只是假象。
  好的表演,是可以让观众彻底沉浸其中而忘记演员样貌的。
  年轻时的马龙·白兰度是好莱坞首屈一指的大帅哥,他出演的《欲望号街车》让无数少女如痴如狂,可真正让马龙·白兰度成为影史最伟大演员之一的,却是他出众的演技。
  马龙·白兰度一生一共获得过8次奥斯卡提名,2次得奖,在1952——1955这四年间,他每一年都出现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单上,那时候30岁左右的马龙正处于人生中最帅气迷人的阶段,玩世不恭、风流浪荡、行为乖张,按理说,他应该是古板固执的学院评委最不青睐的演员,可在他出众的表演下,学院的坚持并没有持续太久,1955年马龙就凭借《码头风云》捧回了自己的第一座奥斯卡奖杯。
  那一年他才31岁。
  在莱昂纳多看来,学院并没有天生歧视外貌出众的演员,他们没有获奖,只是因为他们的表演不足以击败比他们更加出色的对手。
  外貌是上帝赋予他的子民最珍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些演员掩饰自己无能的借口。
  尽管常年出现在各大媒体评选的最不受学院青睐的演员榜单上,莱昂纳多心里却非常清楚,和那些备受学院宠爱的演员比起来,他的表演还太过稚嫩。
  他选择抛弃自己万人迷的外表也并非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为了学院让看重自己的演技而非外表,而是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未来该走的道路。
  他不愿意在《泰坦尼克号》取得的巨大成就上睡大觉,荣耀属于詹姆斯·卡梅隆,不属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靠外表取胜的演员总会犯一样的错误。他们总能比那些外貌不出众的演员更容易获得观众青睐,更容易成名,更容易成为高票房电影的男主角……成功来的如此轻易,他们就会吝啬付出努力,对演技和艺术的追求就不会太过强烈。
  汤姆·克鲁斯曾经三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击败他的对手分别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杰弗里·拉什和凯文·史派西,论名气汤姆远胜这三位,可让学院评委做出最终抉择的标准始终都是汤姆不占优势的演技。
  莱昂纳多一直认为埃伯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可是从《白夜追凶》看到《奔腾年代》,他发现埃伯特可能比他想象的更接近成功。
  在《奔腾年代》中,埃伯特扮演的瑞德·波拉德是一个年轻的骑师,桀骜不驯、暴躁、倔强、孤独……有太多太多的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这个角色,而这个人物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和心态在生活,还是要看演员的演绎。
  埃伯特的表演出乎意料的丰满。
  不仅仅表现在赛马失败后的暴躁上,更表现在坠马入院得知比赛可能要取消的那一幕。
  在电影屏幕上,瑞德·波拉德神色苍白地躺在比他面色还要苍白的大床上,眼中没有悲伤、没有愤怒,反而蕴着淡淡的笑意。
  当查尔斯·霍华德说出比赛取消的话时,他也只是静静摇着头,神情坚定地说着“不要取消。”
  他的身体是脆弱的,但他的灵魂却好似一团燃烧着的火苗。
  当一个完整的单人镜头仔细地呈现出他所有的表情时,最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那双倔强的蓝眼睛里似乎酝酿着泪意。
  埃伯特的表演入微到连他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演绎出了独属于瑞德·波拉德的情绪,这一刻没人在乎埃伯特·道森是谁,观众们只知道这个人是瑞德·波拉德。
  观众群中甚至出现了轻轻啜泣的声音。
  一位装扮入时,领口点缀着青色领结,胸前别着胸针的老先生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他出生于1923年的一个富裕的家庭,1933年那年他才10岁,父亲因为股市的惨败跳楼自杀,母亲从生活优渥的家庭主妇沦为洗衣工,因为缺乏食物,他失去了最年幼的妹妹,刚刚懂事就要偷偷摸摸的在工厂里干活,在垃圾箱里捡食物,幸运的是,他挨过了最艰苦的年代。
  瑞安·波拉德成为“海饼干”的骑师之后的生活肯定比他幸福的多,可在这位老先生看来,瑞德·波拉德的命运和他极其相似,他们都失去了倚靠,年纪轻轻就得面对生活的残酷面。
  这位老先生后来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可在他有生之年他都从未进过股票交易所,也从未从事过任何股票交易,童年时的惨痛经历于他而言仍然是一片阴影。
  屏幕上,瑞德·波拉德正如数家珍地向他的代替者阐述“海饼干”的习性和优点,提到这匹马的时候,他的嘴微微往上弯着,表情虔诚得仿佛一个单纯的孩子:“别鞭打左侧,它小时候总是左侧被鞭打。”
  当他的代替者说出“我希望是你出赛”这样的话时,他的眼神里没有怨怼,没有沮丧,反而充满了诚挚的鼓励:“别这样,我与你同在。”
  他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失望,没有疯狂,可对于现场的数位观众而言,他的平静更加催泪。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这样的内容:“这无疑是《奔腾年代》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埃伯特·道森的演技在这一刻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很难想象一位年仅23岁的演员会有如此出众、老辣的表现。看似放手实际上极为不舍,他对‘海饼干’的了解甚至超过他自己——他不怜惜自己的生命,无论是眼盲还是腿瘸,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瑞德·波拉德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