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影帝_1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英明的决定。这让你不致于陷入尴尬的境地,还得到了很多夸奖。”莱昂纳多笑眯眯地揉着埃伯特的头发,眼中满是得意。
  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猝不及防。1月4日,编剧协会刚刚宣布抵制金球奖,演员工会就紧随其后,与编剧协会携手抵制金球奖的举行。在两者的压力之下,1月7日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不得不宣布取消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
  事实上,在演员工会做出决定的一刹那,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就注定无法实现了,像埃伯特这样提前拒绝金球奖邀请的还好,那些兴冲冲收下金球奖请柬的演员们无疑就尴尬了,作为工会成员,他们不得不追随工会的脚步加入抵制金球奖的大军,可他们内心里是怎么想的其他人就无从得知了。
  总之,对于那些提前放话收到金球奖邀约的演员们来说,1月7日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但现在却没有人顾得上他们的尴尬,就连平时热衷于追踪热点的小报记者们都无暇关注某个明星在公众面前出了洋相了。现在,从金球奖宣布取消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好莱坞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定于2月24日举办的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
  奥斯卡顺利举办与否取决于编剧协会与制作人联盟的谈判结果。谈判如果顺利,编剧的罢工自然能够停止,他们当然可以为一个多月以后才举办的奥斯卡贡献自己的力量,可如果谈判破裂的话,编剧罢工必将持续,那时候即使是80年历史的奥斯卡也不得不停工。
  对世界电影业来说,奥斯卡停办绝对是个惊天动地的大消息!
  在奥斯卡80年的历史上,每一年的奖项颁发都会在预定的时间内举行,仅有过三次推迟。第一次是1938年的洛杉矶大水灾使得典礼推迟了一周,第二次是在1968年,颁奖典礼的日期与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的葬礼产生了冲突,最近的一次则是在1981年,因为有人试图暗杀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颁奖典礼被迫延迟24小时举行。
  可无论战前战后还是经济萧条时期,奥斯卡都没有停止举办过!
  当然,当美国国内面对各种突发情形的时候,有识之士们也会倡议当年的奥斯卡取消,可无论呼声有多么强烈,学院始终保持着沉默,坚持每一年的奥斯卡如期举行。比如03年,美国国内反战的呼声尤其强烈,但学院做出的改变仅是把奥斯卡影帝颁发给了象征着和平的《钢琴家》。
  这是学院一直以来的传统,比如美国国内反对越战最激烈的时候,学院将最佳影片颁发给了反对越战的《猎鹿人》,二战时期1942年的奥斯卡上,最佳影片则被颁发给了威廉·惠勒的《忠勇之家》,因为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保家卫国的故事,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然而,那些都是时局的变化导致的后果,推迟举办仅是时间上产生了变化而已,可如果编剧协会的罢工进行到底的话,奥斯卡想不停止都不可能。
  毕竟没有了编剧,谁来为主持人和嘉宾串词,谁懂得用最优雅的辞藻介绍出一部最佳候选影片,演员们都是作假的高手,可他们天生并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即便他们仍能在场上保持镇定,可想要妙语连珠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知道罢工会停止多久。”趁着有空闲的时候,埃伯特开车来到了奋进精英公司大楼。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自从编剧协会罢工之后,所有好莱坞人士出没的场所似乎都变得冷清了不少,往年如火如荼的颁奖季今年已经没有多少媒体报道了,就连博彩公司也似乎歇了业似的,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还在为福雷斯特·惠特克和埃伯特谁是最后的胜者而下注,可今年呢,在奥斯卡举办与否都不确定的时候,谁也没有浪费自己钞票的心思。
  当然,罢工对埃伯特这种堪称顶级的演员来说影响并不大。如果他今年有奥斯卡提名的话,他可能还要焦躁一阵子,可他今年和奥斯卡压根沾不上边,烦心事就该是其他人的,一点也沾不到他身上。
  经纪人先生忍不住感叹道:“真是个好运的小子。”
  奋进精英公司总部埃伯特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不过每一次到来,他总能有一些新鲜的感觉。
  才刚进楼,前台和电梯出入的工作人员便不停地与他微笑致意,埃伯特刚走到林恩所在的楼层,才打开门聊了几分钟,闻讯而来的公司高层便笑着迎上了他,和他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交谈。
  “觉得奇怪?”将埃伯特的不适与尴尬尽收眼底,经纪人先生轻哼一声。
  埃伯特点点头:“我记得……我上次过来,他们好像也没有这么热情过。”
  “当然,愚蠢的小子,趋利避害是商人的本能。你一年都不会在大楼露一回面,和高层的交往联系也不多,这几年入职的新人除了知道有个叫埃伯特·道森的家伙是公司的签约明星之外根本没见过你一次。”林恩继续道,“偏偏你又拿了奥斯卡。你知道你给高层的感觉是什么吗?游离。你对这家公司感情不深,但是你偏偏又是最赚钱的明星,他们当然希望竭尽全力留住你。一个巨星所带来的影响力抵得上十个二线明星。”
  “巨星?只是你自封的吗?我可从来没有这么认为过。”埃伯特觉得林恩的语气分外好笑,便不由自主插嘴了一句。
  “总之,公司的高层担心你抽身离开,毕竟所有人都看得出你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是转投caa或者wma一定有不少人抢着要你。”
  这点埃伯特倒是承认。奋进精英毕竟是一家以电视签约艺人为主的公司,旗下虽然不乏大牌影星,如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可论及潜力与发展速度,他们当中没有人可以与埃伯特相比。林恩甚至可以相当自豪地说,埃伯特现在就是奋进精英旗下的头号巨星。
  刚加盟的时候,埃伯特仅是好莱坞上升势头不错的一名新星而已,但他的发展实在凶猛,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就升上了一线,所主演的电影部部大卖,商业上的成绩令人瞩目,在奖项方面,他也超过了奋进精英旗下的多数老牌明星,在27岁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年纪拿下了小金人。
  论及将来的发展,埃伯特同样不弱。大卫·芬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奔着奥斯卡拿奖去的,蝙蝠侠系列的第二部《黑暗骑士》也已经定档于今年上映,有第一部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口碑作为保证,加上预告里“小丑”、“双面人”这几个备受欢迎的反派参与,这部电影大爆的可能性超过50%。
  埃伯特发展出众,奋进精英高层既骄傲又矛盾。埃伯特的成功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年轻演员加盟奋进精英,尤其是电影演员,公司一直以来在电影方面的短板很好地得到了补充。但随着埃伯特的势头越来越旺,公司高层矛盾地发现,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吸引、留住埃伯特的条件,除了钱,哦,不止,还有他的经纪人林恩·霍克。
  可林恩·霍克就是个油盐不进的刺头儿!他每一年靠着埃伯特给的分成收入就能雄踞多数公司高层之上了,哪怕奋进精英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挽留他,可是股东内部对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某些权势颇深的老牌经纪人同样不希望林恩打破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收入层级,除此之外,他们也担心给钱会把林恩的胃口养大,就这样,他们只能稍稍提高了林恩年终的分红比例,其他方面的资源则给的很有限。
  于是新的问题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林恩还能一门心思地帮助他们把埃伯特留在奋进精英吗?
  答案是未知的。
  其实奋进精英公司大可不必如此苦恼,埃伯特对现状还是很满意的,虽然现在奋进精英在剧本和资源的争取上带给他的帮助十分有限,可在埃伯特事业的上升期,为了他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奋进精英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而且演员真正走到一线,经纪公司能够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个时候往往是明星回报公司的时候。而奋进精英之所以担忧,是因为一线演员出走的频率同样很高,这种情况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桃子被其他人摘走了,那位演员的声望和影响力只会回馈在新公司身上。
  埃伯特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他很年轻,在仍然活跃在好莱坞的一线男演员当中,他是年纪最小的,所以他并没有太多同龄的竞争对手。当一个优秀的剧本需要他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时,他就会是电影公司的首选。
  那些40岁左右的演员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好的剧本就那么多,前有汤姆·汉克斯、丹尼尔·戴·刘易斯这样的演技派大咖,后有莱昂纳多这种70年代出生实力、演技同样不俗的后辈,他们都是这些演员事业上的对手。
  每一年奥斯卡也仅有五个席位而已,为了争夺一个不错的剧本让自己的事业再上一层楼,平素优雅的男士们也会撕的头破血流,但最终,还是有人需要去接那些质量并不算太高的剧本。
  成名要趁早,这是埃伯特来奋进精英转了一圈之后最大的感慨。比如他,比如莱昂纳多,他们演不了中年面临婚姻危机的男性,也演不了头发斑白为国家奋斗终生的政治人物,电影公司并不信任他们可以把这一类角色演好。但好莱坞毕竟有一些电影是需要年轻演员担当主演的,这个时候莱昂纳多和埃伯特就会被纳入考虑的范畴。
  “总之,我也没有把你带去caa和wma的打算,他们那里大牌明星太多,资源总不会只分配给你一个。但是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和他们提条件,那些傻瓜只要我不向他们要钱就多少条件都能满足,而且,我在这里也待得很开心。”
  “因为你是金牌经纪人?”看着游刃有余地处理着所有事情的林恩,埃伯特微微笑道。
  第187章 奥斯卡
  时至2月,整个好莱坞依然笼罩在编剧大罢工的阴影之中,奥斯卡能否按时举办依然是一个谜团,但与之相关的,奥斯卡之前的几个颁奖典礼都呈现出了冷清的状态,明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红毯简陋到极点,熠熠的星光似乎被蒙上了一层深黑色的幕布,只透过缝隙能窥探到其中的一点隐密。
  虽然这是一场由编剧协会主导的大罢工,但加上演员工会的参与,明星们的日子同样不太好过。
  编剧协会所抗议的话题之一就是行业内部贫富差距过大,而演员工会内部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2007年8月起,以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为源头,一场金融海啸正在席卷整个美国,虽然目前经济上还没有呈现出崩盘的倾向,但毫无疑问,美国的经济正在接受一场未知的考验。
  好莱坞与华尔街的联系虽然不是那么紧密,但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背后都有大财团作为依靠,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和索尼哥伦比亚这样的电影巨鳄都是美国500强的企业,危机来临时这些公司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普通人的想象,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抗危机,他们费尽心思削减风险成本,第一项措施就是降低明星的片酬。
  对于一线明星而言,降薪的波及还不是那么大,毕竟让莱昂纳多、约翰尼·德普以及埃伯特这些拿着好莱坞顶级片酬的大明星忽然损失500万到1000万美金并不科学,他们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并不亚于那些电影公司的主事者,除此之外,他们是票房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位大明星恼羞成怒决定辞演的话,电影公司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机智的电影公司便把目光聚焦到了二、三线演员身上。几乎是心照不宣地,二、三线演员的酬劳被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发展空间越缩越窄,与一线明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演员工会内部,勤勤恳恳不停跑片场的底层演员仍然拿着微薄的薪水,这就使得工会成员们的收入呈现出金字塔般的分布状态,顶层与底层的收入差距太过悬殊,这对于行业内部的良性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这段时间里,好莱坞的媒体们也就编剧罢工现象纷纷发言,起初主要的话题仍然是围绕编剧遭遇的种种不公,不久之后便转到了对一线明星身价过高话题的讨论上。
  一方面,一线明星过高的身价影响了演员这个行业的发展。人人都想成为顶级明星,可底层演员同样是电影行业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有大明星们拿着高片酬,底层演员却只能拿着微薄的薪水不停忙碌,时间久了,这种落差感会使底层演员逃离片场,愿意继续投身表演行业的人们也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一线明星的片酬也给电影公司造成了压力,明星的片酬过高而制作费有限的情况下,电影公司只能不断压缩拍摄成本以满足大明星的需求,电影的质量便很容易受到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演员的片酬分布应该是良性的,顶级演员和剧组其他演员间的差距也应该比较合理,如果一个大明星的酬劳比剧组其他所有演员的酬劳加起来还要多,这样的状态是很不健康的。
  在好莱坞,回报比是衡量一个明星号召力的重要因素。威尔·史密斯能够一直拿高片酬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电影几乎部部票房大卖,莱昂纳多拿高片酬的原因是他的电影几乎不亏本,他不走商业大片的路线,电影公司或多或少都能赚到一些,尤其在dvd销售方面。而能如威尔·史密斯、莱昂纳多一样十年如一日始终拿高片酬的演员却很少,多数演员的发展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例如本·斯蒂勒和亚当·桑德勒这类喜剧演员,喜剧是好莱坞类型片中最能够以小博大的一类题材,尤其在圣诞和暑假档期,可喜剧题材很容易受到质量和笑料的影响,亚当·桑德勒收入最高的时候能在男演员收入榜上排行第一,但一旦他有几部作品显得“不那么好笑了”,他的收入便会立刻降低。
  其实演员自身不愿意降薪的话,并没有人能够真正逼迫他。
  在埃伯特的前世,约翰尼·德普在《加勒比海盗3》上映后便向迪士尼方面开出了天价酬劳的要求,那时候凯拉·奈特莉和奥兰多·布鲁姆都宣布退出系列第四部的拍摄,迪士尼为了挽回《加勒比海盗》这个最成功的真人系列,不得不同意了约翰尼·德普的要求。那时候德普的薪酬在整个好莱坞都是顶级的,然而,随着《加勒比海盗4》口碑失利,德普接连几部电影票房遇冷,在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口中,德普便成为了一个大水货,有勇气邀请他担纲主演的电影越来越少,制片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把他纳入考虑范畴,于是,德普的事业便自然而然遭遇了瓶颈。
  如果他想继续出演一些质量上乘的电影的话,降薪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这种选择并非他个人意愿做出的,但现实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面对。
  好莱坞从来就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加勒比海盗》第一部上映的时候,全好莱坞都在大声夸赞着德普,呼唤他、赞美他、邀请他,可不过短短十年时间,德普立刻成为了他们眼中的票房毒药、大水货,对于一名事业曾攀登上高峰的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件极残酷的事情。
  但这又是每个演员都必须经历的,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会一辈子走红,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挑错剧本,能够熬过来的自然始终站在好莱坞的顶层位置,可那些熬不过来的,他们只能强迫自己去适应这种落差感,除非他们想要永远失去他们的事业。
  2月14日,仍然处于热烈关注下的编剧大罢工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在距离奥斯卡颁奖典礼仅有十多天的日子里,编剧协会宣布这次大罢工结束。虽然罢工的最后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制作人协会和投资人的退让还是让处于底层的编剧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大明星们却已经不再考虑这次编剧罢工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了,在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到了原定于2月下旬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既然编剧们已经恢复了工作,奥斯卡的举办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果然,很快,奥斯卡组委会便宣布了颁奖典礼会如期举行,并且公布了主持人的名单,主持脱口秀节目战绩出色的乔恩·斯图尔特。
  埃伯特同样收到了邀请函。作为上一届的影帝,他要作为颁奖嘉宾颁发本届影后的奖项。
  相比较上届奥斯卡,这一年虽然是奥斯卡这个古老奖项的80周年纪念日,但由于编剧大罢工的影响,典礼的准备和各项安排都稍显匆忙,而且不久之前好莱坞还处于阴云密布的激烈对抗之中,突然之间阳光明媚歌舞升平也是不可能的。
  在本届奥斯卡上,男演员部门的五位提名人分别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约翰尼·德普、乔治·克鲁尼、汤米·李·琼斯和维果·莫特森,他们之中埃伯特稍微熟悉一些的也只有约翰尼·德普,但毫无疑问,在几位提名人中,获奖概率最低的恐怕也是约翰尼·德普,他的《理发师陶德》这次仍然是与蒂姆·波顿合作,约翰尼在其中表现不俗,然而电影并未入围最佳影片的争夺,比起《血色将至》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和《迈克尔·克莱顿》的乔治·克鲁尼,约翰尼·德普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在奥斯卡上,演员所主演的电影是否入围最佳影片对演员获得奖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媒体和公众对奥斯卡的态度虽然冷淡了一些,但关于颁奖季的猜测却一直在继续,只不过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太少,博彩公司那里也没有太多对演员的押注,尤其在奥斯卡并未确定举办与否的时候,结果如何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