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鞑靼犯太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不忘、白莲花还有严嵩父子在船上几人吃着酒菜时,白莲花突然发现严世蕃似乎老是銫迷迷盯着自己看,便放下了碗筷,有些不开心的对着严世蕃说了句:
  “严公子,还望你自重一些!”
  严嵩这时也注意到了儿子严世蕃,马上训斥了严世蕃一句:
  “世藩,你不知道白姑娘是你杜叔叔的夫人吗?爹平时教你那些学哪去了?”
  严世蕃被父亲严嵩这么一训斥气的回到船舱去了。
  严嵩马上对着白莲花与杜不忘道了声歉:
  “不好意思了杜兄弟、白姑娘!”
  杜不忘摸了摸白莲花手,安慰了一下她,然后对着严嵩说了句:
  “严大哥,没事,严公子应该也是年少爱美,况且令儿她也确实长的好看,哪个男子见了不会心生爱慕呢!”
  严嵩叹了口气:
  “可气我这个逆子,居然如此不知礼仪,是我管教不严,我实在太过愧疚于白姑娘了!”
  白莲花这些气也消了一些,然后看了眼严嵩:
  “不好意思了严大哥,刚才确实是我太过激动了!”
  严嵩便转移话题对着杜不忘说了句:
  “杜兄弟,其实我这次约你,也是有件事想求杜兄弟你的!”
  杜不忘看着严嵩甚是好奇:
  “不知道严大哥有何事,直说便是,什么求的,严大哥你当我兄弟的话,我们之间以后就别说求这样话了吧。”
  严嵩一听脸銫变为了喜悦:
  “好,杜不忘不愧我严嵩好兄弟。”
  严嵩便把自己所求之事说了出来。
  原来严嵩是替皇帝来说情的,想让杜不忘再去北方领兵抵御鞑靼。
  此事杜不忘正要答应,被一旁白莲花拦住了:
  “杜大哥,你忘了你以前的遭遇了吗?”
  杜不忘很是坚决的回了句:
  “我杜不忘身为男儿,当家国有难之际,我怎能坐视不理?令儿,我已经决定赴北边了,你不用劝我了。”
  然后对着严嵩说了句:
  “严大哥,不过此时我去北方抵御鞑靼,可否给我缓三个月时间,我有一件要事需要去杭州办!”
  严嵩便说道:
  “可是现在大同、太原皆告急,没有杜兄弟您在,恐怕鞑靼人会打下太原后,一路向东直逼京师的。”
  杜不忘看了看来往船只,回了严嵩一句:
  “严大哥,可否让我缓一下,我明天早上就赶往太原去!”
  严嵩点了点头。
  杜不忘便拉着白莲花下了严嵩的船,回到了承天府的客栈之中。
  白莲花坐到床边后,就问了杜不忘一句:
  “杜大哥,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杜不忘在房中来回走了几圈:
  “边境告急,我身为大明子民,自然不得袖手旁观,可是我徒弟如今又深陷危险,我也不能不去救它,现在我杜不忘也真是两难了。”
  白莲花起身来拉着杜不忘坐到了自己身边,替杜不忘擦了下额头的汗珠:
  “杜大哥,既然如此,那我去帮你救英书和英琴,你明天就赶去太原不就行了吗?”
  杜不忘看了眼白莲花:
  “可是我不放心你啊,你武功也不算太好,而且我两个徒儿遇到的贼人定然也非一般人,不然它不会以血书来告知我的!”
  白莲花一笑:
  “杜大哥,你要相信我,我若是遇到困难,我自己能应付的,我其实最不想的就是与你分开。”
  杜不忘把手搭在了白莲花肩上:
  “令儿,我杜不忘真是对不住你,不过你要是真想一个人去杭州,记得去苏州找我兄弟胡虎,它肯定能帮到你的。”
  白莲花憋了眼杜不忘:
  “我就知道你是在乎我的,你不用担心我的,我自己会照顾自己的!”
  杜不忘亲吻了一下白莲花的脸,然后深情的望着她:
  “你这说的什么话?令儿,你知道吗?你现在可是我杜不忘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呢!”
  白莲花起身来开始替杜不忘解起了衣带:
  “我当然知道了,你明日去北边记得照顾好自己,我救了英书和英琴一定会带着她们去找你的,你记得等我!”
  到了第二天,白莲花顺着水路与严嵩父子一起乘船往杭州方向去了,而杜不忘骑着马拿着皇帝朱厚熜托严嵩给自己的任命手谕,就往太原方向急匆匆的赶去了。
  经过昼夜不停歇的快马奔波,杜不忘五天时间居然就已经到达了太原城外。
  这时的太原城外,已经一片荒凉之景,四处的尸横遍野,明显的可以看出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大战了。
  杜不忘纵马来到城门处,就开始叩门了。
  不一会,一个陌生的将军走到城门处,望了望杜不忘:
  “你是谁?进城有什么事?”
  杜不忘对着这将军大喊了一声:
  “我乃是朝廷新任命的西北王兼九边总制杜不忘!”
  这将军一听,来人叫杜不忘,名字这似乎有些耳熟,但是又忘了是谁,又大喊了一句:
  “你说你是总制大人,你有何凭证?”
  杜不忘于是从怀中掏出皇帝朱厚熜的手谕丢到了那将军手中。
  于是这将军把这手谕打开一看,赶紧亲自下楼替杜不忘开起了城门。
  然后带着城楼附近的官兵朝杜不忘一起跪了下来:
  “我周固等不识总制大人驾临,还望总制大人您莫怪罪于我等。”
  不一会,太原知府许绍和总兵辛栾也都过来迎接杜不忘了。
  杜不忘于是走到城楼上询问起了几人太原情况。
  只听总兵辛栾说道:
  “我们太原府在这个月内已经遭受了鞑靼兵十次攻城了,若鞑靼兵再来,恐怕这太原城就要跟朔州城一样,变成鞑靼人砧板上的肉了。”
  知府许绍接着也说道:
  “太原城中百姓不少都已经因为缺粮缺水死亡快三成了,而且这几日还出现了瘟疫,恐怕再过没多久,我们也会被传染上瘟疫而死了。”
  杜不忘便问了句:
  “可是我来时并没见到任何鞑靼人啊?你们为什么不放百姓逃走?”
  知府许绍表情很是无奈:
  “就算放百姓出去,它们也活不了,说不定还会被鞑靼兵抓住,因为现在我们整个山西、陕西、甚至京师都遭遇了大蝗灾,百姓几乎颗粒无收,就算逃出去了,迟早也饿死在路上。”
  杜不忘长叹了口气:
  “那,那些攻打我们的鞑靼兵,它们现在吃的什么?”
  总兵辛栾回着:
  “经探子报,这些鞑靼兵专抢百姓家,他们居然连人都不放过!”
  杜不忘惊了一下:
  “莫非他们还吃人?”
  辛栾点了下头:
  “是的,他们把我们大明百姓都是拿去烤了吃的!”
  杜不忘此时握紧了拳头:
  “这群鞑靼畜牲……!”
  不一会,有一个士兵跑了过来,对着总兵辛栾说道:
  “报,辛总兵,在城外十里突然又发现鞑靼骑兵身影,恐怕它们现在又要攻打我们太原城了。”
  杜不忘于是问了辛栾一句:
  “现在太原还有多少兵士?”
  辛栾回着:
  “九千左右!”
  杜不忘又问:
  “那鞑靼兵有多少?”
  辛栾说道:
  “据我们所知,这次所来鞑靼兵总人数有十万之众,而且都是作战灵活的骑兵,而且每次来攻打我们太原城骑兵人数差不多都在两万左右。”
  杜不忘此时有点疑惑:
  “为什么鞑靼兵不一次来十万骑兵直接占了太原城,而却每次只来两万骑兵呢?”
  辛栾看了看城外方向:
  “他们其它兵马应该在劫掠附近的边镇吧!”
  杜不忘便与总兵辛栾还有知府许绍一起,赶紧组织起了太原城防御。
  杜不忘这时才发现这些守城的士兵居然有不少老弱病残,而城中的百姓看的出,已经不少人都因饥饿、瘟疫,瘦的只剩皮包骨了。
  可是过了一个时辰,鞑靼兵居然都没有来攻城,这时杜不忘便询问了城外探子:
  “鞑靼兵现在什么情况了?”
  探子回着:
  “我们本来在十里外见到鞑靼兵了,可是不知道为何,鞑靼兵突然又不见了踪影,不知道去哪了!”
  杜不忘示意探子继续去打探后,便带着知府许绍和辛栾一起在城中四处巡视了起来。
  杜不忘见到城中这些饥寒交迫,瘟疫肆虐的百姓后,不免一阵心酸,便借机问了许绍一句:
  “许大人,你知道这瘟疫是怎么出现的吗?”
  许绍叹了口气:
  “这瘟疫听说是从我们太原城的饮水中出现的,不然现在城中百姓也不可能连水都没得喝了。”
  杜不忘便说道:
  “那你带我去看看这水源吧!”
  于是知府许绍带着杜不忘出了城,来到了城外的汾水一看,发现此时的汾水颜銫居然比黄河还要混浊,根本就不能饮用。
  杜不忘此时看着这混浊的汾水,轻叹了一下,然后又问许绍:
  “难道这么大一个太原城,没有别的水源了吗?”
  许绍回着:
  “没有了,我们太原百姓用水都是靠这汾水,而且我们整个山西已经有快两个月没降过雨了。”
  杜不忘一阵苦笑:
  “那你们现在都喝的什么?”
  许绍转身指了指不远处一座小山丘:
  “那里有一种果树,长的果实含有很大水分,百姓们都是从树上摘果子回来压出水来喝的,而我们因为衙门内有一口官井,里面还有不少水,所以我们这些官兵将士都是喝的里面的水!”
  杜不忘直接怒斥了许绍一句:
  “你们竟然有水为何不分给百姓喝?”
  许绍此时跪在了地上,甚是无奈:
  “若我们把井中水给百姓喝了,那我们这些官兵就得饥渴致死了,到时候鞑靼人再来,那谁又能来守城呢?”
  杜不忘示意许绍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去那山丘看看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