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个人才鱼贯进门,大包小包地放地上,有些惊讶地环视这间不是特别大的起居室。
  苏采青给每个人倒了杯水,自己也喝了一杯,说:“我先去做饭,有什么话儿等会再说。”
  幸好家里和吴婶那边都有个菜园子,扯两根黄瓜能炒个蛋,掐一些青菜、摘几个辣椒茄子,再加上一些肉,也能做一顿还算不错的饭菜。
  等到上桌吃饭,一大桌子人跟请客似的热闹。
  吃完饭,苏采青把两个妹妹安排在女孩房间的下铺,苏大壮和苏小壮在男孩那边的下铺,真是挤的满满当当的。
  还好几个卧房都算大,不然也拥挤得很。
  搞个大房子住,确实挺迫切的,虽然这新地方才住了一个月。
  过了两天,苏采青才从几个弟弟妹妹吞吞吐吐的话里面得知,他们是想留在城里干活赚钱,不想回乡下了。
  苏采青想了想,也明白他们的意思了,毕竟苏无妹那样的人进城后,变化都那么大,还能赚那么多钱,所以他们心思也活动了。
  苏大壮比苏采青还生气:“你们不是说来看看你姐就回去吗!怎么还要赖上她了?!她有七个小的要养,难道还要养你们啊?!”
  苏大壮把桌子拍的咚咚响,他感觉自己被骗了!出门之前几个人不是这么说的!
  平时苏大壮在家里也挺有权威的,所以苏小壮三个也缩着头跟鹌鹑一样,不敢吭气。
  苏采青安抚了一下苏大壮,转而跟三个人说:“如果你们真想留下,那就必须听我的。”
  三个人顿时大吃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得看了看彼此,还是七妹苏幺妹反应快,立马就说:“当然当然!俺都听姐你的!”
  另外两个也急忙附和。
  苏大壮有些着急:“五妹,他们几个可不是小娃娃了,给点吃的给件穿的就能打发了。光是一个小壮,一顿饭吃三碗,一个人一天就要吃一斤米,你咋养的起嘛?”
  苏采青说:“都是成年人了,有手有脚的,为什么要我养?他们几个肯定是要出去干活的,而我这儿我正好缺了人手,岂不是两相正好?”
  苏大壮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五妹你不用给他们面子……”
  苏采青摇头:“大哥你知道我的为人的。要是哪个不听我的,下次你来再领回去也不迟。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留下来,将来在城里博个前程,过上好日子,也不是坏事啊。”
  苏采青说的挺有道理的,如果继续反对,好像是要阻扰弟弟妹妹们奔好前程似得。
  苏大壮想了想,无奈地说:“那就听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苏采青:你们几个来的正好,我这儿正缺随便使唤的劳动力~
  第17章 找新的销路
  自从乡下开始包产到户后,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些田地。但是苏家都是人多地少,活儿也没那么多,几个弟弟妹妹一闲下来,两嫂子就看不惯。他们如果能在这儿挣个出路,或许也不错。
  苏大壮收拾东西要走,苏采青依旧买了不少东西让他带回去。
  和王朝英熟了,她总有路子弄到一些糖啊盐啊香皂啊之类的,也常帮苏采青带,苏采青也跟着沾了光,买这些日用品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和钱。
  “我记得大哥你家大闺女,和我家两个大的同年的,也该上学了。这是我给她准备的书包和本子笔,你给她带回去。”苏采青把这份礼物放进筐里说。
  苏大壮说:“不用不用,我家还没那个打算。”
  苏采青顿时眉头一拧:“没什么打算?没打算送孩子上学?”
  苏大壮顿时心里一跳,支支吾吾地说:“女……女孩子嘛,费那个冤枉钱干什么?”
  苏采青脸色立马就掉下来了:“大哥,我告诉你,咱们苏家的孩子,不管男女,都得去上学!出不起学费我来出!谁要是反对,我马上大嘴巴子抽过去!”
  眼看苏采青动怒,苏大壮忙说:“你别急你别急,我回去就和爹娘说!上学挺好的,挺好的,多明白道理。”
  苏采青之前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苏家人里,有知识,读了书的,实在是稀少。
  苏采青十分明白,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家庭,甚至对于整个国家,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抬眼看了看有些着急的苏大壮,又扫了一眼几个大气都不敢出的弟弟妹妹,苏采青吐了口气,语气温和了许多:“反正你听我的,回去和爹娘说,就说是我的意思,到了年龄的孩子都得去上学。没钱读书来告诉我,要是有人不乐意,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寄读也使得。”
  苏大壮也松了口气,忙说:“你放心,我知道的,回去我就给他们好好说说。五妹你跟着妹夫识了不少字,就变得厉害了那么多,多读书识字肯定是有好处的。”
  没想到苏大壮完全误会了她的事情,不过苏采青也不打算解释了。
  “好了,趁着时间还早,你也赶紧回去吧。他们三个我会好好照看的。”苏采青说。
  苏大壮应了,又去敲打了几个弟弟妹妹几句,叮嘱他们要老老实实听五姐的话之类的,才骑上自行车走了。
  送走了大哥,三兄妹还没来得及太高兴,转身看到苏采青,顿时又都怂了。
  虽然之前对城里的五姐很是向往,可是真到了这儿,对上这样一个五姐,几个人又完全没了得意的心情了。
  五姐敢和大哥发脾气,大哥还哄着她,可见五姐完全不能惹!
  苏采青对他们说:“你们先进来吧,我有些事问问你们。”
  几个人乖乖跟着进了门。
  苏采青见他们缩头缩脑的样子,有些奇怪:“你们那么怕我做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们。”
  三人完全不敢吭声。
  “都坐吧,杵着像是挨训一样。”苏采青指了指椅子说。
  三个人这才各自坐下了。
  苏采青坐下,说:“我想问问,你们都读了几年书?上到了几年级了?”
  兄妹三又不自在起来了,刚刚五姐那么严厉地说,苏家的孩子都得上学,说明她很看重这个啊。
  苏采青见三人都不好意思说,便直接点人:“小壮,你最大,你先说。”
  苏小壮很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说:“我才读完了小学,学校老师不好,也没跟着学多少个字。”
  苏采青点了点头,又示意苏幺妹说。
  苏幺妹也说才读完小学就没读了。
  最小的苏根妹,才读到小学四年级。
  苏幺妹又慌忙辩解说:“我们以前读半天书,放半天学,还经常搞斗争,老师也经常被那些人拉到校门口批*斗,根本就没法好好读书。”
  “读初中也远,又要花不少钱,所以才没读的。”苏根妹补充说。
  几个人没能好好接受教育,不仅是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整个社会不重视教育,当然就容易放任自流。
  对于过去那些荒唐的事情,苏采青不想回顾。
  苏采青说:“我知道了,错也主要不在你们。不过我这儿做事,也需要会一些文化,写字计数什么的,是必须要懂的。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晚上跟着云扬学认字和算数,回头我去打听一下夜校的情况,等你们条件合适了就去夜校上学。”
  夜校有扫盲的地方,也有人去读书准备高考,不同的班级,水平不同。这个时候成人考大学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就像以前科考一样,考生年纪差别挺大的。
  苏采青也没盼着几个能考大学,就学一些文化,以后做事也方便点。
  “我们不用干活吗?”苏幺妹问,他们来城里主要是为了赚钱啊。
  苏采青说:“白天你们当然要跟着我干活,我这儿缺人不是瞎说的。”
  三个人正期待着有什么活,结果是一些搬搬抬抬的体力活。
  不仅是他们,苏采青自己也要干。
  工厂生产出成衣后,就需要送到各个约好的商店去。王朝英还在拼命找店,苏采青就只好先把送货的任务接过手了。
  除了搬搬抬抬,还有要对货数量,检查瑕疵品,打包之类的事情,苏采青自然是忙的脚不沾地的。
  她手把手教三个人怎么快速检查所有产品,计数打包,等三个人上手后,她就可以稍微轻松点了。
  三个人累的不行,但也不太敢抱怨,因为五姐自己干的最多呢!
  晚上,王朝英骑着车来工厂看进度,苏采青擦了擦汗说:“今天发了一千多件出去了,仓库里还有几百,这速度还行。他们三个还在学。等到他们上手了,速度会快一些。”
  王朝英说:“你们这也太辛苦了。走!我带你们去吃饭!”
  苏采青还以为她担心几个人没饭吃,便说:“我拜托吴婶帮我做饭了,回去就有的吃,就不让你破费了。”
  王朝英说:“哎呀!这么客气做什么?我看你们几个辛苦,才请客的,要不是要上班,我也应该来干活才是。而且我去转了转,咱们的衣服卖的很不错,几个老板已经跟我结了第一批衣服的款项,还跟我约了第二批呢!我都记在这本子上了!”
  苏幺妹很吃惊:“那么多人要呀?我们这才送过去呢!”
  王朝英说:“那你可就小看我们的幸子衫了,电视剧多火啊!采青姐,这下我完全不怕了,十几万件完全卖得掉啊!”
  苏采青笑了笑说:“这边很快就有人会跟风的。所以我要尽快联系上海那边,把销路打通,只是这边出货还要人看着,我一时半会走不开了。”
  如果有个王朝英这样的大学生,或者贺红梅那样的高中生,苏采青教会了写对货单之类的,她就可以完全放手,去联系上海,广州,甚至北京的经销商了。
  王朝英想了想,说:“要不我把自力和表妹拉来帮忙好了。”
  她现在也十分明白销路的重要性。
  苏采青说:“那好,你尽快。我越早联系上海越好。”
  “你放心,我明白的。”
  大概是赚钱多了,王朝英请客也毫不含糊,上菜就让苏小壮三个人看得眼睛都直了,吃得撑得独自溜圆才罢休。
  借着这顿饭,王朝英和三个人也熟悉了起来。
  王朝英果然把黄自力和表妹弄来帮忙了,苏采青就去照相馆守着电话机打电话。
  电话号码都是从黄页上找的,这年头没有网络,想要找到公司或者经销商的信息不容易,有时候打错电话,被人骂个狗血喷头也是常事。
  苏采青穿了那么多世界,什么事情没见过,这点小事但是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兢兢业业打电话。
  打了好几天电话,话费都花了不少后,苏采青终于弄到了一批有意向的经销商的名单和联系方式。
  这天周末,王朝英也去了工厂那边盯出货,苏采青带着联系方式去找她。
  进厂的时候,就看到好几辆大卡车拉着布料进来了,原料库那边也是忙碌得很。
  找到王朝英,苏采青说:“我可能要跑一趟上海,带着咱们的样品去给他们看看,尽量多签几个单子。”
  王朝英第一反应是:“你家几个孩子怎么办?”
  苏采青说:“孩子都挺乖的,我不用太担心,最小的那个先喝几天麦乳精和米汤。而且我弟弟妹妹几个都在,他们也能照看。我现在担心时间问题。”
  “怎么了?”王朝英有些不明白。
  苏采青压低声音说:“我刚刚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几辆卡车拉着咱们幸子衫的那种布料,我怀疑还有其他人也下单了幸子衫,所以这个厂还会扩大生产,到时候竞争压力会大起来的。”
  王朝英也明白了:“所以咱们要抢时间找好渠道卖出去,不然别人就要跟咱们抢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