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恢复高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卧槽,这日子真特么不是人过的,老子再也不要农民户口了。”
  深夜时分,顾骜回到那间作为生产队办公室的平房、把报到手续办完之后,累得倒头便睡。
  他完全没料到,农民的盛夏双抢忙碌得多么没人性。尤其是他后世从小夏天用空调,这种日子简直无法想像。
  第二天早天刚麻麻亮,负责接受他的那家农户开工了,也毫不客气地一把把顾骜提溜起来,一起去干活。
  顾骜到的时候,双抢已经过半,早稻和其他成熟作物都已经收割回来晾干了,所以他只要负责插秧扶秧晚稻行——听说这已经算轻松些了。(江南种两季作物的地方才需要双抢,也是前一季抢收来,后一季立刻抢种下去,要赶时间。东北那些只种一季、生长期很长的地方,夏天不用那么忙了。)
  如果赶早稻还没晒干入仓的时节,那不仅得每天16个小时干活,还得一边干活一边时时注意天气。
  遇到夏季的雷雨,刚看到乌云来得奔命一样往回跑,赶在下雨之前把晒稻子的油布全部收拢起来。不然稻子要是被淋几次霉了,等着饿肚子过荒年吧。
  负责接收顾骜插队的这家农户姓郑,家主是个40来岁的年人,有妻有儿。郑大伯为了告诫顾骜努力干活,还拿村坊里的旧闻恐吓他:
  “干活手脚麻利点儿!小小年纪别躲懒!前年有个沪江来的知青,做事挑肥拣瘦,生产队里已经给他优待,专门让他负责收晾稻谷。结果他还睡午觉、不看着点天气。雷雨一来整个组的谷子都被淋了,霉掉几千斤。
  最后犯了众怒,枢机给他评了最低的工分,口粮只给12斤一个月,还拿糠皮凑给他,整个生产队没一个为他说话的!最后活活饿死了!到了这种地方,好好做人,你在城里手眼通到天都不顶用!”
  顾骜知道这种地方是秀才遇到兵,没地方让你花钱解决问题的。既然初来乍到,那收敛些吧。
  当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反正他来之前,已经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啃完一遍了,复习时间也不紧张。只要考前最后三个月让他找找状态,没问题。
  刚来插队,乖乖接受个下马威,端正态度把最农忙的季节扛过去,后面才好说话。
  于是一连将近20天,顾骜都非常勤恳。一句怨言不说,干最粗最累的插秧活儿,扛过了八月最炎热的时节。
  公社/生产队的枢机,以及知青办的人,期间几次来家访,郑大伯给的反馈也不错。枢机便把顾骜定性为“积极接受再教育改造”的那一类好份子。
  到了八月下旬,农忙季节过了之后,顾骜每天晚会借点煤油点灯看书,到后来渐渐发展为花钱买煤油。
  他插队的那地方,倒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不起电灯,而是没有跟城市的电并通电。
  只有乡里自己搞了个小水电,汛期的时候农民用电基本不要钱,但汛期过了没电了,电灯也彻底成了摆设,还是得烧煤油。
  而这些困难,都是顾骜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他印象里,“农村没电”怎么也得是民国时候才有的情况。
  央视电视剧里,明明那些知青们听说高考恢复后、都在农村欢欣鼓舞地挑灯夜战复习苦读!
  只能说是神剧编辑害人不浅了。
  顾骜只能一点点适应现实。
  ……
  顾骜在农村苦熬的同时,京城也是暗流涌动。
  是否恢复高考的问题,博弈非常激烈,从7月份开始讨论,一直讨论了两个月,还剩最后一块大石头绕不过去。
  1977年,还是《学好件抓住纲》的年份。
  要转过头去、等明年的伟大全会翻篇后,才敢正式提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77年想恢复高考,最后一块大石头,便是6年前(71年)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推荐制大学”,正是那个件确立下来的。
  而那个件,又是已故的伟大领袖亲笔圈阅过“同意”的。
  激烈的会议,一直开到9月20号。
  最后,终于被新伟大领袖亲自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人人日报》内参的调查结论,6年前的《纪要》,貌似已故领袖圈阅的并不是最终版!而是在领袖圈阅之后,又被张、姚二贼拿去润色并最终定稿的。
  这无疑相当于“矫诏”!
  这个调查内参立刻被转发给所有与会者,恢复高考的最后理论障碍被扫除了。
  9月25日的会议最终表决日,全体一致通过恢复高考。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后世史学家纷纷揣测:要是当时没有发现“矫诏”的问题,恢复高考说不定真得拖到79年、全面实事求是之后了。
  因为前世看过历史剧,所以顾骜对9月25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记忆非常深刻。
  自从9月以来,他已经进入了全速复习的状态。
  因为跟郑大伯一家厮混得不错,加顾骜又有钱、最农忙的时节已经过去了,所以顾骜开始拿钱买工分。
  郑大伯家里还有一个12岁的女孩、一个才8岁的男孩,本来还没到当劳力的年纪。
  但在顾骜出到每天5毛钱的顶替价位下,郑家的小孩立刻把顾骜那份农活顶过去了。
  郑家人多次好顾骜到了农村还那么刻苦读书,究竟是图个啥,都被顾骜以“说不定将来要考试升学”的揣测搪塞了过去。
  反正顾骜说得很是语焉不详,将来别人也没法说他是预言家。
  既然他有钱,随他便了。
  不过,顾骜这样等过了9月25号,甚至都等到了十一国庆节,都没等来恢复高考的通知。
  一开始,他以为是徽省地方偏僻、山区消息闭塞,也没着急。国庆节这天,他特地骑自行车去了l县长兴,把胡州市面近几天的所有类型报纸统统买了一遍。
  然后仔仔细细全部翻阅。
  还是一无所获。
  “不可能吧,都一个星期了,又不是六百里加急的古代,怎么消息还没传到地方?”
  他又花了几毛钱,去县里拍电报,问老爹和姐姐在钱塘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但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顾骜便关照姐姐,注意时刻打探小道消息,别怕花钱。
  姐姐被他的诚意所感,满口答应。
  由过了一周,实在等不住的顾骜,问生产队枢机和知青办的人请了假,名义是回乡探亲。
  ……
  顾骜回到家那天,是10月11日。
  第二天午,本来只有他和姐姐在家,但老爹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明明是班时间,却飞蹬着自行车冲回了家里。
  “问认识的在京城一机部的关系弄到的——国wu院今天的件,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老爹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
  顾敏“哗”地从椅子站起来,满眼震惊地看着弟弟。
  真被弟弟赌了!
  “别张扬!楼!楼说。”老爹拍了女儿一下,示意不要大惊小怪。
  顾敏也知道事情严重,连忙楼锁门,还不忘轻声问父亲:“这个……不算刺探国家机密吧?”
  老爹肯定地回答:“不算,教育部的件,9月25号通过了、报国wu院。是国wu院又审核了十几天,今天才正式作为红头件发出来。
  现在无非是平头百姓还看不到罢了。听说《人人日报》和新华社,大约还要再过10天才会正式报道。”
  顾骜听了这个消息,终于松了口气。
  姐姐的第一反应,则是关切地问他:“嗷嗷,你在农村有吃苦么?他们让不让你花钱买工分?既然消息确实了,后面你可别耽误时间干农活了,安安心心好好复习吧。
  你没过高,语和政治肯定不行。但我看你数理化都不错,万一真能考个大专,也算我们顾家光宗耀祖了。”
  顾骜被姐姐的期待闹得哭笑不得:原来在姐姐眼里,他只配考个大专?
  不过,谁让他没有正经过高呢。
  “放心,我一定会考的。姐,你也静心念书吧。”他一边安慰了一句,一边想到一个问题。
  马风既然鞍前马后帮了他这么多,如今事到临头,有了提前的内幕消息,也该跟对方通个气。
  他倒是不觉得马风这种学渣水平也配参加高考,只是觉得能以此劝对方立刻一心向学,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马家找马风。
  马家的家长都在,告诉他马风在本市郊区的生产队插队,并不远,也30几公里。
  顾骜便骑车找了过去。
  他到那支生产队的时候,马风果然也没好好在干货,而是拿钱买别人顶工分、自己做点投机倒把事情。
  反正务农更有钱途是了。
  看到顾骜出现,他还有些惊喜。
  “顾哥?你怎么回来了。”
  “到旁边没人的地方聊吧。”顾骜很神秘的样子,让马风也立刻紧张了起来。
  两人走到一条田埂,四周百米内都看不见人,顾骜才轻轻吐露:“国wu院件下来了,今天刚刚下来的:恢复高考,今年的考试日期,定在12月旬。但是,《人人日报》要21号才会报道,偏远地方,说不定更晚得到消息。”
  马风一下子呆了。
  随后是由衷的感叹:“顾哥,你预测得神准啊!我跟着你赌果然没赌错啊!”
  “赌?你又赌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