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笙从未站到过这样高的位置上,也没有感受过这些位置带给她的风险,她将茶盏捧到圣上唇边,“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您虽然艰难些,可如今也是天下共拥的圣可汗,长公主与东宫仍在您的身畔侍候,您还有什么不足意的呢?”
  “朕居天下之高,他们想从朕的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会柔顺屈从。”圣上就着她的手饮了几口茶,十分自然地握住了她的手腕,“阿笙,你想在朕这里得到什么呢?”
  他的手掌极热,苏笙不知道圣上到底是何处被伤,即便圣上并没有花费力气,她亦不敢挣脱,只得顺势坐在了床榻之上。
  “您这是做什么?”苏笙与圣上肌肤相贴并非一次两次,圣上并非会轻易放弃的人,但这样的情况之下,反倒是圣上比她更弱一些,她得顾及天子的伤口,不能轻举妄动,“臣女想要什么,您是知道的。”
  圣上无奈轻笑道:“朕送你鹦鹉,本来是盼着能博美人一笑,谁料到你会是这般作想?”
  虽道长安乐,争如在陇头。林间祝圣主,万岁复千秋。这本来就是司马相公为了皇帝放鹦鹉而赋诗,她不愿意做他金屋里的娇娥,也不喜欢这笼中鸟雀的日子。
  “为什么?”圣上问道,“太子有意另娶,你离了太极宫,又能到哪里去呢?”
  “天下的女子也不是个个都做过太子妃的,”她扬起头,对圣上坦然一笑:“她们如何过活,臣女也是一样。”
  “朕待你还不够好么?”圣上默然片刻,“连太子都比不得?”
  “您对我很好,可是人总是不足的。”现在的天子对于苏笙而言更像是一个弱者,她现在莫名生出几分耐心来劝哄,“您的喜欢就像是蜜糖一样,我得到了一点短暂的甜,就会想要更多。”
  “可是您总有一天会喜欢上别的女郎,不愿意再分一点爱幸给我了。”苏笙回答得磊落,“与其一开始就知道会失去,还不如从未得到过。起码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叫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
  人得到过那些甘甜,就不会再满足于无味的平淡,能被圣上宠爱垂怜是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繁华过后的凄冷最是难耐。
  天子的爱能有多久呢,男子承诺的时候每一个是真心的,可到了心意改变的时候,做不到也是真的。
  “朕为天子,一言九鼎,可在阿笙的心中,竟无半点可信之处。”在苏笙看来,圣上是该恼怒的,然而皇帝并没有变了神色,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她,“你当朕遇见一位娘子,就想着强占入怀,是这样的么?”
  “您替我换履的时候,臣女相信圣上一定是很喜欢我的。”她低头一笑,似牡丹不胜清风拂过的温柔,像是想到了当时的情景。“我想,若是阿耶再为我择一位郎君,也不会遇见一位您这样肯折腰待我的人了。”
  “可您也不是没有过妻妾的人,那些女子当年一定也是极鲜妍明媚的姑娘,她们为您而死,可是您现在还会惦念她们吗?”
  她这样问实在是太过放肆,这桩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一个女子因为得不到东宫太子的垂青,就设法污蔑知道这件事情的东宫妻妾,能被人倾慕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被一个宫婢得逞,让东宫血流成河,也让天子面上无光。
  这些女子无辜遭到报复,自然是可怜得很,可是她们的夫君,却未必记得她们。
  苏笙察觉到他手上的力道松卸,但仍是虚握了她那羊脂玉一样的手腕不曾放开,圣上默了默,这原本是他心头上的一根刺,每每想起,仍觉得不堪回首,“其实并没有……”
  她心头微颤,稍稍别过头去,“我知道,您是个长情的人。”
  “朕是说……”承认这样一件事情对于君王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圣上素来皎然的面颊亦有些红,不知是高热又烧了起来,还是因为羞赧,“她们其实算不得朕真正的妻妾。”
  “那时文皇帝与顺圣皇后新丧,朕在他们膝下最久,理应按照典仪,服丧三年。”
  按照仪制,天子不必服丧三年,能守二十七个月也就算得上是至圣至孝了,然而当时的圣上却是要守孝的。
  “祖父与祖母都很疼朕,当年顺圣皇后薨逝后,文皇帝的身体也就一落千丈,撑了不过两年,便追随祖母而去了。”圣上想起当年的事情,淡淡一笑:“那时几位侧妃入宫也只是在宫院里住着,东宫有许多政务要处置,朕除了宫宴,很少见到她们。”
  他从前并不明白,为什么祖父那样一个连突厥数度兵临城下都丝毫不惧的男子会因为祖母的逝去而心灰意冷,最后在与祖母一同居住过的云麓殿内溘然长逝,但现在却也初初明白,情之一字是何等扰人。
  出身名门的正妃未曾过门,疼爱圣上的祖父又驾崩,圣上也不好叫这些女子生育,正好因为服丧不能近女色,便将她们悉数留在了东宫的宫院中,等到服丧期满再说。
  但是那次入宫,却被大圣皇后身边的宫婢钻了空子,圣上已经记不起那些孺人的面庞,她们都是极守规矩的女子,被孝皇帝和大圣皇后挑选入东宫,知道圣上的兄弟也在觊觎东宫的位置,不敢在丧期勾引储君,左右大家都无宠爱,她们平常待在闺阁之中,也算相得,“后来的事情……宫中都传遍了,想来英宗贵妃与你说的应当不差。”
  男子遇上这种事情,向来被认为是占了便宜的那一方,然而不愿就是不愿,这无关乎男女,只是圣上对这些无辜遭祸的女子仍旧是心存愧疚,御极之后提拔了那几位孺人的娘家,她们的埋葬之处被宫中记档隐去,已然是无处可寻,圣上便为她们修建了衣冠冢。
  他那位未过门的正妃本来就极得大圣皇后喜欢,后来阿娘知道自己之错,虽然不肯承认,但也封了那家的爵位,聊作补偿,将尸骨赐还给她家中,破例允许入家中祖坟安葬。
  如果说顺圣皇后是天底下难寻的贤妻,那大圣皇后应该就是一个无情的皇后,权力赋予她为所欲为的资本,她也为权力而疯狂。
  文皇帝中意自己的长孙,但他平日在政事上却和母亲的意见相左,文皇帝与顺圣皇后在世时阿娘还有所收敛,等到祖父祖母先后辞世,圣上彼时失去一大助力,会被阿娘借机责难折辱,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自那时起,他便没有什么心思留恋女色,直到那日,一个醉酒的女子仰躺在了湖石之上,她像是山中的精怪一样,只需要一点香气、一个眼神、一句磨人的话语,就足以叫人一见倾心。
  “您同我说这些做什么?”苏笙似乎有些心乱,她有些惶惶不安,又不知道怎样做,“这是您的私事,与我又有何干系呢?”
  她才不过十几岁,却在这里听天子讲那些隐秘之事,红意蔓延到了颈项,手腕已经被松开,她坐在圣上的身侧,低头道:“明年的选秀一开,我想您总能遇到叫您动心的女子。”
  太极宫的女子是皇帝已经瞧厌了的,等到九州大地的灵秀美人齐聚太极宫,圣上也不会再执念于她了。
  外间的阳光顺着窗屉投射进来,微尘在光影里浮动,她的侧颜在光里显露出纯真无措的美丽,圣上抬手去拨开她额间的碎发,苏笙的身子轻颤了一下,末了也没有避开。
  日影微斜,有美对坐,当真是一幅极美的画卷。
  “不必了。”
  圣上欣赏着这个如同从画上走下来一般的美人,低声言语,如同情人之间的喃喃诉情,“最好的已经在这里了,朕何必舍近求远。”
  “即便是甄宓这样的绝色,也会有郭女王后来居上。”她怔了怔,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处被人轻启,有一种隐秘被人发觉的不安感,“臣女去替您请太医院使过来,您面上的热虽然退了,倒是还在说胡话。”
  圣上不免失笑:“阿笙,一个人如何,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你这个铁石心肠的姑娘,”他们相距咫尺,在这种时刻,即便是责备也有几分缱绻的意味,“连半分机会都不肯给人,就凭那些史书上的君王来定朕的罪过吗?”
  第40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您是圣人,我怎么敢来定您的罪呢?”苏笙被迫与他对视,“您说侍奉您的人都对您有所求,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您赐给我的,我又有什么是值得您求的?”
  圣上这样的男子,叫人动心,也叫人烦恼,她起身欲走,却被人按住了手。
  “阿笙,你……”圣上也觉得这样说难以启齿,“便不肯试一试么?”
  “或许这样说有离间陛下与东宫之嫌,”他的唇齿离自己这样近,苏笙一时乱了神,竟用手指轻轻抵住了圣上的唇,指尖感知到那片柔软的温热,她侧过头去,“臣女做一日太子的未婚妻,便不可能污了陛下的圣名。”
  圣上重新倚回枕上,含笑望她,“原来你在意的只是这个。”
  他的手指在榻边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笃笃之声,“于朕而言,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皇帝恐怕早就生出了废立之心,苏笙摇了摇头:“东宫之位由您赐予,您要将它收回也是易如反掌,只是朝野难免猜测是因为我一人才致使天家父子失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难道真的能名正言顺吗?”
  “民间常有帝王将相的话本,说的是英雄爱美人胜过江山,‘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可那些写话本的人本身也不曾做过君王,怎么会知道君王的想法。”她望着外面紧闭的宫门,“圣人,若是换作您,您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吗?”
  那些沉溺于美色的君王为了得到美人不惜与自己亲近之人反目,一旦真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谁不是害了美人的性命来保全自己,她有一句话,仍然不敢去问皇帝。
  就算是那个传说为了绝色美人而起兵倒戈外族的男子,也是在经过斟酌之后的决定,不是单单为了那个女子,等到外族封他为王之后,照旧是纳了许多侧妃,那个绝色的美人年老色衰之后也不知所踪。
  若是今日反叛的不是襄王,而是太子,一旦他们攻进来,太子因为此事向皇帝发难,圣上会不会将她作为替罪的羔羊推出去。
  圣上默然片刻,“朕不会有这样一日。”
  苏笙一笑置之,应了一声是。
  这样的回答在她意料之中,没有君王认为自己会有被篡位的那一天,但大唐的历代君主,几乎都曾经过数次宫变,谁能说君王就会一直坐在那张御椅上?
  “朕若是连心爱的女子也保护不了,那这个君王做的才叫失败。”圣上瞧她似乎是不信自己的样子,轻声问道:“阿笙,你不信吗?”
  她的眼神真挚而纯粹,像是天边的明月,皎然无瑕,“我不是不信您,只是觉得您好不容易坐到这个位置上,也不该为了我失去贤君圣主的美名。”
  苏笙见圣上颊边的红晕微有退散,又斟了一杯茶水与他,关切道:“您现在看着气色倒是好些了,不过臣女以为,还是该叫院使过来瞧一瞧的。”
  她似乎是个乌鸦嘴,才刚说过这话,圣上便又咳了几声,苏笙听着这刻意压低的声音心中有些莫名的波动,此刻只有她与皇帝,没有其他服侍的人,便也只有她能轻轻拍打圣上的后背替他顺气。
  “您这究竟是怎么了?”苏笙疑惑不解,她没有触碰到包扎伤口的凹凸处,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哪里伤到了,手不自觉地搭在了他的被角,“臣女能否瞧一瞧?”
  圣上却说不必,他的咳声暂止,笑她道:“男女授受不亲,你果真要瞧么?”
  儿媳在舅姑的病榻前亲侍汤药还说得过去,要是伤在羞人的地方,她当然是不能看的,苏笙见圣上仍有心情这样说笑,忍不住大胆嗔道:“臣女又不是没有见过。”
  他们两个情热的时候,圣上外面的衣裳也是松散开了的,她的好意反而成了圣上取笑的谈资,一时就松开了那片被角,“圣上既然无事,臣女便先告辞了。”
  他摇响了床边的铜铃,内侍鱼贯而入,“蔡国公的伤口可是已经包扎好了?叫他过来,朕有话要问。”
  皇帝召见臣子,大概是要说起今日遇刺的事情,这是前朝之事,又涉及了皇帝的同胞兄弟,这些内侍虽然是皇帝的人,但他们站在这里,也会让苏笙觉出些不自在来,她知道自己也不该留在这里,她轻轻挣脱了圣上的手掌,随着领命的内侍一同退出门外。
  圣上这一次却没有留她,只是将空了的茶盏放到了元韶手中,元韶瞧着床榻上因女郎坐过而产生的褶皱,面上的愁色一扫而光,躬身笑道:“看来苏娘子对陛下也是极为关心的。”
  “朕现在这样,与她能做得了什么?”圣上瞧他那样一副神情,心底觉得好笑,随后想起了什么,眉头渐蹙:“襄王怎么样了?”
  “回圣人的话,奴婢差人在外面打听了,襄王勾结禁军,他们一时半刻寻不到这处,便试图冲入行宫,将里面的女眷一并带走。”
  “他倒是也不算太蠢,知道用女眷来威胁朕身边的臣子。”圣上微微一哂,“四郎一击未中,朕在四周调动守军也不是什么难事,现下不过是困兽犹斗,成不了什么气候。”
  元韶立在皇帝床榻边,圣上这次也不过是被箭矢误伤,身上的皮.肉伤真论起来还不如那高热来得严重,但圣上这次却秘而不宣,反而在长公主面前一副十分严重、几乎不久就要山陵崩的样子。
  蔡国公当时护着皇帝离开,圣上是最大的目标,他也不免被流矢所伤,但好在没有伤到肺腑,稍微包扎过后知道圣上召见,也就不歇脚地赶到了皇帝的榻前。
  “臣请圣安。”
  蔡国公刚跪到一半就被圣上叫了起来,“朕躬安,这个时候了,你也不必拘礼。”
  内侍为蔡国公拿了木凳过来,他见皇帝这样靠在枕上,心中也有些酸楚:“臣已经派了两三路人去感业寺请太子调兵勤王,想来不出两日,叛逆即可剿灭。”
  蔡国公见这处宫室虽然华丽,用度却远不如南薰殿,叹气道:“恐怕还得请圣驾在此处再委屈些时日。”
  圣上躺了一会儿,那热症只持续了一会儿,他心中却是清明得很,他住过比这更凄苦的地方,在这里驻跸也不算委屈自己,“再派几路人去,襄王不知道勾结了多少人,朕这身上若不见好……”
  话音未落,蔡国公已经从凳上起身跪了下去,圣上见状失笑道:“你这样子做什么,朕也只是说万一,朕现在的身子到底不如年轻时硬朗,三郎作为东宫,总得在朕身边才好。”
  圣上要东宫留在自己身边,不外乎是存了要传位的心思,蔡国公不敢多言,“圣上,那猎场里诸府家眷可要调守军过去?”
  “有茂郎在外边调度,出不了什么大事。”圣上淡淡道:“派去楚地的人也应当在回来的路上了,谋逆是什么样的罪过,四郎不是不清楚,大圣皇后在日常说起四郎仁孝友爱,心慈面软,可现下竟做出这种事情,对他的妻子竟半点也不顾惜。”
  常人谋逆一般是祸延三族,而襄王本属天家,自然也就只能问王府众人与一同谋逆者的罪过,襄王游猎中途发难,天家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撕开,他这个做兄弟的行出大逆不道之事,皇帝这个长兄当然不再会顾及他的妻儿,蔡国公小心问道,“不知圣上想着如何惩处襄王妃与世子?”
  “四郎近些年育有多少子嗣?”
  蔡国公主管宗正寺,对这些事情还是清楚的,“臣记得上了玉碟的有四位公子,三位县主,府中有名号的孺人共计九位,其中崔侧妃与张侧妃的父亲都在禁军中任郎将。”
  “他在荆州过得倒是逍遥。”圣上微阖了双眼,“王妃与县主循旧例囚禁在太极宫东门,供给衣食。崔张二氏褫夺官职,交由尚书省议罪,至于那些孺人罚没入掖庭为奴。”
  蔡国公小心翼翼问道:“臣愚钝,不知那几位公子……”
  圣上望向他,目光仍旧冷冽,蔡国公暗自叹了一口气,十五岁以下的男子本来是当鞭笞三百杖,刺青流放三千里,但皇帝的意思怕是不肯通融了。
  天家无情,圣上虽未赶尽杀绝,但却不肯为襄王留下嫡亲血脉,蔡国公颔首行礼,领了天子的口谕,“臣知道了。”
  ……
  太子留在感业寺中已经几日,虽说佛寺清苦,然则他作为东宫,也没什么人能够约束住他,除了需要避忌主持慧明法师外,像是荤戒、酒戒这些清规戒律与东宫并无干系。
  英宗德妃与那位惹了事的孺人去后,太子并没有心思同苏月莹与另一位孺人寻欢作乐,不过寺中粗茶淡饭,到底是不合东宫胃口,有时也会有黄门从外间夹带了一些佛寺不该出现的饮食呈给太子与良娣。
  苏月莹下午正在佛前替英宗德妃诵经,这算是她婆母的头七,她这个做妾室的总该尽一份孝心才好。
  她偶尔敲得累了,也会放下木槌,低头瞧瞧自己的手掌,这一双洁白如玉的手,不久前才将一些细微的粉末倒入在圆空禅师服用的药中,现在却又在沾了荤腥之后,替她诵经祈福。
  苏月莹正走神,忽然听见门外太子那极重的步履声,连忙搭了侍婢的手从蒲团上起身相迎,东宫这几日除了同她一道用膳,几乎很少白日过来,见他满面喜色,还有些琢磨不透。
  “殿下,瞧您这样春风满面,这是发生了什么好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