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第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落烟直到出了春月楼,方才觉得一口气喘上来了。
  容舒瞥了瞥她,忍笑道:“我带你去吃好吃的松子糖压压惊,松子糖还是要刚炒的最好吃。”
  两人从吴家砖桥过,刚要下桥,迎面却走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道士。
  老道士两道白眉垂在脸侧,目光矍铄,正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手里的蒲扇。
  那蒲扇裂开了三道痕,明明破烂得不行,可被那老道人握着,偏又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仙风道骨。
  容舒不知为何,一见着那蒲扇,便好一阵心惊胆跳,目光怔怔地被那把蒲扇勾住。
  大抵是注意到她的视线,老道士望了过来,下一瞬,便见他那两条长长的眉毛轻轻一抖,讶声道:“怪哉!你这姑娘这面相分明是短寿之相。”
  这话容舒与落烟自是听到了。
  落烟方才在春月楼跟猫儿似的,这会终于来了虎威,闻言便怒目道:“老人家胡说八道甚!”
  那老道士笑笑,捋着雪白的胡子道:“老道可不是在胡说八道,这位姑娘分明只剩两年的寿命,只不过——”
  他摇了摇头,“罢了,说了你们也不信。”
  容舒忙道:“只不过什么?道长不妨直言。”
  先前老道士说她是短寿之相时,容舒还只当他是误打误撞胡诌对了。
  可他后来说出两年之期,那便不是胡诌,而是当真有些门道。
  容舒一直不懂自己为何会复生,也不确定两年后她还能不能活。好不容易遇着个懂些门道的人,自是想要问个清楚。
  那老道士却不肯再说,只意味深长地看了容舒一眼,道:“不可说,不可说。日后若有缘再见,老道再说!”
  说着便要离开。
  “道长方才说我的面相分明是短寿之相。那是否出了什么变故,使得如今我的面相不再是短寿之相?”容舒道:“若不然,道长怎会那般诧异?”
  老道士听罢她这话,摇着蒲扇的手一顿,回眸看了她一眼。
  倒是个聪慧的姑娘。
  一时便来了兴致,道:“相逢便是有缘,老道应你一问。”
  容舒想问的可不止一个,只她知晓,似这种世外高人,最讲究的便是一个缘字,今儿能应她一问,便算不错了。
  是以她也不贪心,忖了忖便道:“若我两年后不死,可会有旁的人替我去死?”
  老道长挑了挑眉,道:“因果循环,一报一应,自来如此。只姑娘所问之事,旁的人会,但姑娘不会。”
  “为何我不会?”
  老道士却不答,“老道今儿只应你一问,日后有缘再遇,自会回姑娘你这一问。”
  这话才落下不过片刻功夫,那老道士的身影便彻底消失在桥的另一端。
  这样一番对话 ,当真是匪夷所思至极。
  落烟其实不大听得懂老道士与容舒的对话,但怕容舒多想,还是道了句:“姑娘不必当真!这年头偷坑拐骗的道士不知凡几,当初那位便是轻信妖道,这才惹了天怒。”
  落烟嘴里的“那位”指的是启元太子。
  这位太子爷监国那几年做了不少实事,却不知为何,忽地就迷上了丹道,造丹室建丹炉,听说还抓了不少童男童女,这才引起了民怨。
  启元太子在民间的名声委实是太臭了,以致于旁人说起他,都用“那位”来取代。
  容舒对启元太子印象也不好,但她不会因此就厌恶所有的道士。
  这世间有妖道,但也有好道士,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按下心头的千思万绪,她笑了笑,道:“我无事,走罢,我们买松子糖去。”
  卖松子糖的老叟见着她,乐呵呵地打着招呼,道:“可还是要多加些松子?”
  容舒笑着应是。
  那老叟一连撒下两勺松子,道:“上回同姑娘一道来的郎君,早几日也来老叟这买了松子糖。”
  顾长晋?
  他来买松子糖?
  他怎可能会喜欢吃松子糖?
  容舒一连眨了两下眼,道:“老伯确定是那人?”
  “确定,生得那样俊的郎君老叟怎会认错?姑娘再等等,指不定他一会就会来。”
  老伯对那郎君印象可好了,知晓这姑娘就是那郎君的心上人,便想着拉拉线,说不得就要遇上了。
  其实他也就是嘴上一提,却不想锅里的松子还未炒好,那郎君竟真的出现了。
  老人家一颠手里的铁勺,下颌往外一抬,笑呵呵道:“姑娘瞧瞧,老叟不仅手艺好,话也说得准。”
  容舒顺着望去,一眼便撞入顾长晋黑沉的眸子里。
  他也是……来买松子糖的?
  前世她给他做的松子糖放到潮了坏了,他都不吃呢。难不成他实际上是爱吃的,因着是她做的,这才不吃?
  也不是不可能。
  容舒自觉自己找到了真相,便道:“大,云公子也是来买松子糖的?”
  顾长晋还未应,那摊主便道:“姑娘,两份松子糖好了。”
  容舒忙接过,把银子递给摊主后,方听旁边那人不紧不慢道:“容舒,我是来寻你的。”
  容舒抱着松子糖的手微微一僵,他怎么又直唤她的名字了?
  他这人心防重得很,从前一口一个“夫人”地唤着她,可实际上那里头的疏离感一听便能察觉。
  这会直呼她的名儿,自是比称呼她“夫人”要疏离些的,可他那语气听着,却又像是故交好友一般熟稔。
  容舒一想,倒也理解。
  他只是不懂情爱,却不是不懂是非。
  这一世不管是干脆利落地与他和离,还是来扬州后的一路襄助,他对她多少是有些感激的。
  思及此,容舒也不再多想,把手里的一袋儿松子糖递与落烟,爽快道:“云公子可是要回屏南街?落烟姐与我一同去方便吗?”
  落烟是护国将军府的人,也是丹朱县主送来保护她的人。
  顾长晋略一思忖便应道:“方便。”
  三人一同往屏南街去,还是那个堆满空酒罐的院子,还是那几张藤椅,只眼下多了一个人,气氛好似就不一样了。
  常吉与椎云都不在,就只剩横平一人在这看屋子。
  横平想起常吉办事前碎碎叨叨的那句“记得给主子和少夫人制造点独处的机会”。
  便从里头屋子出来,对落烟道:“听说落烟姑娘是丹朱县主的护卫长,能否同姑娘讨几招?”
  落烟才不理他,她多少看明白了,这位顾大人根本就不似上京那些贵女说的,对容姑娘一点儿意思都没。
  她家将军到今儿都孤家寡人的,难得有个喜欢的人,她怎么也要帮自家主子把墙角夯实了。
  再者,主子们在院子里说事,护卫们跑去过招,这顾大人的长随脑子莫不是有病?
  “姑娘在哪,我便在哪。”落烟冷冷道。
  横平不似常吉与椎云,歪点子多,见落烟不应,默了默便继续做锯嘴葫芦。忖了忖,既然落烟姑娘在,那他也不必避开,索性便在院子里留下。
  于是院子里的人便由三人变成了四人。
  容舒察觉不出这里头的暗涌,顾长晋倒是淡淡瞥了横平一眼。
  “大人寻我可是有甚线索了?”小姑娘连松子糖都顾不得吃,一落座便问道:“沈家与廖绕之事可有干系?”
  顾长晋望着容舒,缓声道:“的确有部分海商与四方岛的海寇合作,秘密将大胤的丝绸、瓷器、茶叶卖出去。但这些海商里并无沈家,沈家自先帝开启海禁后便放弃了海上贸易这条商路,至今都不曾再碰。”
  说到这里,他声音略微一顿,带了点儿敬重道:“当初你外祖父是第一批遵循海禁之策,放弃海上贸易的商人。”
  建德帝在世那会,沈家仍是外祖父当家的。
  以外祖父的为人,的确不会偷摸着做有害大胤的事。
  “沈家作为粮商起家,经过许多代人的打拼,传到外祖手里方成为扬州第一巨贾的。”容舒说起那位从不曾谋面的外祖父,芙蓉面上不自觉地漾起了笑靥,“我听阿娘说,沈家鼎盛之时,生意遍布衣食住行里的各个行当,但外祖父从来不会为了利而放弃家国大义。”
  都说海上商路是一条金银路,多少人宁肯私下造船偷偷将货物卖往海外,也不肯舍下那笔利,可外祖父当真是说舍便能舍。
  嘉佑帝登基,沈家散去泰半家财后,外祖父再次做回了粮商,直到沈家交到沈治手里,方慢慢做起旁的行当。
  小姑娘说起自家外祖父,声音里的自豪是藏都藏不住。顾长晋听着她说,眸子里也渐渐带了点笑意。
  “沈治最初的确是遵循你外祖父的遗训,只做粮食买卖。但新近十年却做起了盐商,这些年他一直奔走在福建、山东以及辽东这几个布政司的盐场,他用过的盐引、路引皆有迹可循。”
  都说天下百味盐为首。
  盐商一贯来是大胤最富有的一批商人,沈家是做粮仓生意起家的,沈治会选择以粮换盐引,实则也是因着利字当头。
  也正是转做了盐商,方让沈家今日的家财比二十年前翻了数十倍。
  “福建、山东、辽东的盐场。”容舒细细琢磨着这几个地方,不解道:“为何舅舅不在江浙这边的盐场取盐?”
  江浙亦是大胤几大盐场的所在地,这里的水道四通八达,漕运便利,为何舍下如此便利的取盐地,而跑去福建、辽东去取盐?
  “正是因着漕运便利,各地的盐商都跑来江浙淮的盐场提盐,导致此处的盐不敷支取,而旁的地却又存盐壅滞。朝廷一直鼓励盐商去福建、辽东提盐,以缓解江浙的盐缺。你舅舅是领头往外跑的盐商,为此得了不少赞誉。”
  一切都如此合情合理,竟寻不出半点可疑之处。
  容舒只觉疑云重重,捏着油纸袋的指不由泛了白。
  顾长晋半垂的眸子在她削葱似的指定了定,须臾,他掀眸看着她道:“目前的线索的确查不出什么,但你放心,我会继续查。”
  容舒也知晓这事急不得。
  眼下至少还有两年时间,便是沈家、容家当真逃不过这一劫,她也给自己和阿娘留了退路。
  想到顾长晋在百忙之中还要替她查沈治,容舒一时既感激又愧疚。若沈治与廖绕有勾结,他查沈治倒也是顺手而为,可若是没有,那就成了耽误功夫的事儿了。
  “大人还有廖绕与潘贡士的案子要查,既然沈家与廖绕之事无关,大人便不必再查了。”
  容舒当真不想他分神,如今廖绕的事还有海寇偷袭扬州的事更加重要。
  想了想便道:“海寇一入秋便要登岸烧杀抢掠,扬州富庶,自来是那些海贼的目标。此事还望大人同守备都司的将军们做好准备,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是她第二回 同他强调入了秋便要防备海寇袭击的事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