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第10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短短一个月,上京风云变幻。
  半个月前,柳元遇袭的那一日,她去了趟大慈恩寺与都察院左都御史孟宗见了一面。
  这位总宪大人戚甄听兄长提过几回,是个心思深沉之人,刑首辅与兄长都想拉拢他,却都铩羽而归。
  孟宗与谁都不亲近,但也谁都不得罪。
  一个不愿意站队的人,在朝堂上的路惯来难走,偏他能力卓绝,得建德帝重用,也得嘉佑帝重用。这么多年来,将一整个都察院治理得如同铁桶一般,旁人便是想收买他底下的人都不容易。
  孟宗从不卷入党争,更遑论与后宫的妃嫔有牵扯了,戚甄也不知此人因何要见自己。
  然而孟宗在那小佛堂说的第一句话差点儿就将戚甄惊得连手里的念珠都握不稳。
  “这小佛堂皇后娘娘想来不陌生,嘉佑二年的四月初六,娘娘便是在这里秘密生下小公主。”孟宗淡淡道。
  一句话,将戚甄拉回了那个雷雨交加的春夜。
  那一年的大年初六,嘉佑帝病危,彼时他膝下只有刚满一岁的皇长子萧熠,整个朝堂人心浮动。
  那会戚甄已经被诊出喜脉,可她不敢声张。
  这后宫能出多少意外,她太清楚了。
  然而千防万防,依旧防不住身边的人,她有孕的消息一走漏,刑家的人埋在坤宁宫的暗桩便行动了,若不是桂嬷嬷谨慎,她肚子里的孩子根本保不住。
  彼时她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子还是公主,决定了戚家与她的未来。
  若是个皇子,戚家的旧部还有朝中大部分武将都会拥护她,若是女儿,戚家的下场,她的下场,她孩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兄长为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将戚家三四名与她差不多时间有孕的女子悄悄藏在了上京,还包括兄长的一名小妾。
  四月三日,那小妾动了胎气,提早发动,生下一名男孩儿。
  她不得已出宫,以母亲托梦的借口,去大慈恩寺祈福。四月六日,她喝下催产药,彼时她将将有孕七个月。
  她在大慈恩寺的佛堂疼了整整一夜,气若悬丝之际,她望着佛堂里的玉菩萨,心道这就是报应。
  戚家一直拥护的人是启元太子。
  当初将她嫁与萧衍,也不过是为了蒙蔽建德帝的权宜之计。建德帝昏迷,启元太子监国的第二年,戚家甚至已经准备好要除掉萧衍,好让她假死回戚家,以戚家旁支女的身份嫁入东宫。
  父亲将兵权交还朝廷之时便已定下了此计,一方面是保住戚家,另一方面也是为戚家谋一个东山再起。
  后来建德帝将她赐婚七皇子,父亲还松了口气,道七皇子的生母只是一名宫女,七皇子不得帝宠又是个体弱多病的,便是日后除掉他,也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戚甄从出嫁的那一日便知晓了,早晚她要亲手杀了萧衍的。
  可惜她动了情。
  兄长送来毒死萧衍的药她用在了启元太子身上,逼着戚家拥护萧衍。
  戚家多年谋划因她而废,萧衍活了下来,她也成了皇后,她以为他们终于可以回到从前在太原府的生活了。
  小腹越来越疼,戚甄疼得浑身发颤,疲惫感与无力感逐渐蔓延在四肢百骸。
  也就在那时,戚衡让人送进来一碗药,嘱咐医婆子,保大不保小。
  孩子已经有了,她肚子这孩子对戚家来说生不生下来已经不重要。
  戚甄挥去医婆子喂到唇角的药碗,一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医婆子,她曾经失去了一个孩子,不能再失去第二个。
  以戚衡的手段,只要她失去意识,肚子这孩子便会没命。
  散去的力气逐渐回拢,戚甄盯着高案上的玉菩萨,咬着软木,弓起身体,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见一声孱弱的几不可闻的啼哭声。
  大雨倾盆,雷声轰轰,佛堂里的烛火明明灭灭。
  戚甄望着那只有两个巴掌大的糊了一层血污的小东西,眼睫微湿。
  她的声音那样小,跟初生的小乳猫一般,孱弱得几乎听不见,可到底是活下来了。
  翌日,戚甄抱着早产的孩儿回去坤宁宫。
  半个月后,萧衍从那场来势汹汹的伤寒症里醒来,给那孩子赐名誉,萧誉。
  戚甄在大慈恩寺产子的佛堂是供奉戚家列祖列宗的小佛堂,那日在佛堂里的全是坤宁宫与戚家的人,这么多年来,这秘密一直藏得密密实实的,她不知孟宗是如何知道此事。
  孟宗那话一落,她立马寒了脸,道:“孟总宪此话是何意?”
  孟宗不疾不徐道:“皇后娘娘不必担心,微臣今日来此不是为了结仇,而是为了同娘娘合作,为表诚意,微臣先同娘娘告一密。”
  戚甄眯起眼眸,道:“什么?”
  “戚家五姑娘并非那日娘娘在佛堂生下的孩子。”孟宗淡淡道:“那孩子在送回戚府的路上便被人劫走了,如今的戚五姑娘不过是戚左都督从戚家旁支抱来的姑娘。娘娘想必还记得,那时戚家旁支便有三名有孕女子藏在上京。”
  “孟大人,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戚甄拔高了音调,满面怒容,双手忍不住紧握成拳。
  “那日陪在小公主身边的共有两个医婆子并两个乳母,小公主被掳走后,戚左都督派人杀了她们,连同那日的车夫都被灭了口。只其中一名乳母却是命大,抛尸野外后死里逃生,竟活了过来。她自知不能让人知晓她没死,于是自毁容貌躲到边关去了。”
  孟宗抬眸望着戚甄,道: “待得娘娘见到那乳母,便知微臣方才所说究竟是真是假。”
  戚甄心中早就因着孟宗这话而掀起了惊涛骇浪,若她的孩子当真被人掳走了,以兄长的手段,的确有可能会寻个旁的婴孩李代桃僵。
  可谁会掳走那孩子?如今那孩子又在何处?
  戚甄按捺住心中所有的惊疑不定,稳住心神,缓声道:“孟大人方才说要与本宫合作,又是何意?”
  “柳公公一行人今晨在渡口遇险的事,皇后娘娘大抵已经有所耳闻,想必娘娘也知晓这是谁的手笔。”孟宗慢慢转着手里的玉扳指,道:“柳公公两日前早已让人将所有证据秘密送入内廷,扬州的事,三法司定然会查到底。微臣敢断言,戚家与二皇子,娘娘一个保不住。”
  今晨渡口发生的事戚甄的确已经知晓了,也明白这一次皇上不会轻饶戚家。
  她静静望着孟宗,“孟大人想要如何合作?”
  孟宗正色道:“戚左都督狼子野心,十九年前在大慈恩寺秘密换走了真正的二皇子,企图混淆皇室血脉,李代桃僵。此事娘娘亦是被蒙蔽在鼓里,微臣自会寻回真正的二皇子,届时娘娘只需认下那孩子便可。”
  “孟大人可知这是欺君之罪?你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在混淆皇室血脉?”
  孟宗反问道:“娘娘可知皇上为何要请老尚书做怀安世子的蒙师?”
  戚甄一怔,“怀安是小十二的遗腹子,皇上——”
  她的话音骤然一顿,像是想明白了什么,许久,她恍然道:“皇上他从来就不打算立萧熠或者誉儿为储君。”
  萧衍不像先帝,也不像启元太子,或者该说,他没有半点萧家人的刚愎与自负。
  他选储君定然是选择最适合做皇帝的那一人。
  将怀安交给老尚书便是想要亲自培养一个合适的储君。
  “皇后娘娘看得明白,”孟宗道:“大皇子与二皇子在皇上眼中,从来就不是合格的储君人选。只可惜怀安世子到底太小,老尚书的身子已经等不及。”
  不仅老尚书等不及,便是嘉佑帝也等不及了。
  “皇上本就对二皇子的身份起了疑心,自是不会将皇位交与二皇子。娘娘若不另辟跷径,日后得登大宝的便是大皇子。微臣今日来此,便是要给娘娘亲自铺一条跷径。”
  那时的戚甄万万想不到,孟宗口中的“跷径”竟然是萧砚,也万万想不到将萧砚救走的是云华郡主萧馥。
  想到萧馥,戚甄捏着团扇的手不由得一紧。
  从大慈恩寺回来后,她便派人去查孟宗所说之事。
  当年在小佛堂给她接生的医婆子以及桂嬷嬷亲自挑好的乳母的确都不见了踪影。
  孟宗不仅知晓那日发生在小佛堂的事,也知晓那孩子在哪里。
  “当年掳走小公主的人便是云华郡主,娘娘放心,微臣已经派人去接小公主与当年那名乳母。至于云华郡主,”孟宗微微一笑,道:“微臣自会解决,砚世子的母亲有娘娘一人便足矣。”
  虽孟宗口口声声会解决萧馥,但戚甄却不想将她交给孟宗。
  从窗外的秋海棠收回目光,她看向桂嬷嬷,道:“守在梧桐巷的人可有新的发现?”
  桂嬷嬷摇头道:“暂时没有消息,咱们守在那处的人日夜盯着,连个猫影子都见不着。”
  戚甄揉了揉眉心,“萧馥身边的人都是当年她母亲留给她的,奇人异士不少,再派些人去查查最近可有西域那头来的人。”
  桂嬷嬷忙答应下来,迟疑道:“娘娘,您当真要与那孟大人合作?梧桐巷那位是云华郡主亲手养大的,老奴担心他会与您离心。”
  “嬷嬷,你觉得本宫还有旁的选择吗?”戚甄苦笑道:“你道兄长为何会愿意听本宫的话,认下他偷换皇嗣的罪?戚家已经败了,刑家与戚家多年来势同水火,萧熠一旦登基,戚家怎可能会有活路?兄长便是看清了这局势,方肯认罪的。认下萧砚,只要本宫在,戚家多少能保住香火。”
  桂嬷嬷忧心忡忡道:“老奴怕的是云华郡主已经查出当年的真相,若砚世子知晓是您……”
  戚甄叹息道:“本宫本就欠了启元太子一条命。若那孩子要为父报仇,本宫也认了。”
  午夜梦回,启元太子不止一次入她梦里,问她为何要变心,又为何要杀他。
  只她杀他,不仅仅是为了救萧衍,还为了他那些疯狂的炼丹之举。若是再重来一次,她依旧会选择杀他。
  桂嬷嬷并未注意到戚甄神色的怔忪,继续道:“皇上当真会相信那位是真正的二皇子?”
  戚甄回过神,听罢这话便笑了笑,道:“皇上不会信,但只要那孩子是真正的萧砚,他便会默许本宫认下他。”
  戚甄很清楚,嘉佑帝十分喜欢那孩子。
  帝威深重。
  嘉佑帝这些年是愈发地喜怒不形于色,可每次在她面前提起顾长晋,他面上都是带笑的。
  何止嘉佑帝呢?
  孟宗、陆拙还有狱中的老尚书,这些手握重权的人都喜欢他。
  孟宗与她合作,可谓是把身家性命都交与了她。实则以孟宗的能力与心计,不管是何人坐上那位置,他都会得到重用。
  他本不必冒险的。
  除了这些老臣,那孩子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与读书人。
  这一次他在扬州府做的事,如今上京的百姓谁人不知?
  就连宫里烧炭的宫婢都知晓四方岛的海寇是顾御史招安的,重创四方岛的炸药是顾御史带人去埋的,与海寇恶战之时顾御史更是受了重伤,不得不留在扬州养伤。
  戚甄放下手里的团扇,眸色渐深。
  柳元与潘学谅一行人才刚回来不到半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顾长晋的事迹宣扬得人尽皆知,这是有人在为他造势。
  这些人里,有诸如潘学谅这般被他折服的人,也有似孟宗、老尚书这些一心要拥护他的人。
  不得不说,这位顾御史是幸运的,竟能得如此多的人为他铺路。
  上京的风云变幻顾长晋倒是从谢虎申嘴里听了个七七八八,只他对此早有预料,也明白这趟回京,等着他的是什么。
  十月十八这日,顾长晋与上百名金吾卫终于抵达上京。
  入秋后的上京,天气是一日比一日冷。
  柳元披着件绯色大氅,亲自在金水桥等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