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重生) 第15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杀伐果决的嘉佑帝,唯一的优柔寡断便是她戚甄。
  戚甄知晓他今日为何要说这些话,为何要提起从前。
  他是在同她解释,为何他一定要让那孩子消失。
  他想要萧砚做个明君,一个毫无污点的明君。
  他也在担心,萧砚会同他生父一般,为了一个女子就彻底疯魔,枉顾人伦、枉顾江山社稷。
  只那孩子何其无辜?
  本就是他们的错,才叫她从一出生便成了萧馥复仇的棋子。
  就因着她是戚甄与萧衍的孩子,就连活的机会都不能有吗?
  这对她何其不公?
  “我带她走。”戚皇后道:“皇上放心,我不会让她回来上京,我陪着她在大同。太子……想来也会同意的。”
  萧砚若真喜欢她,此时便该放下对她的执着。
  除非他连皇位连命都不要了!
  嘉佑帝未置可否,只将贵忠送来的密函递了过去,道:“这是太子叫贵忠送来的信。”
  戚皇后心中起疑,接过信,一目十行地看完,旋即不可置信地抬起眼。
  “这是何意?他不是萧砚?”
  嘉佑帝“唔”了声:“你说他如何敢写下这信?又如何敢大放厥词,道他只要为帝十年,便能保大胤四十年安稳?”
  当真是轻狂!
  他可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权衡好朝堂上上下下的势力,究竟有多难?
  可偏偏,嘉佑帝竟然不觉生气,甚至想要知道他何来这样的底气,敢许下这样的诺言!
  “他这信中所言是真的?”戚皇后呼吸渐渐急切,细致将手里的信函捏出了一丝褶皱,“他当真不是萧砚?”
  “朕已经派人去浮玉山寻萧砚的尸骨,按照他信中所说,萧砚当年得了时疫不愈,被葬在了浮玉山的一处山谷里。倪护卫死后,也埋在了那处。萧砚幼时曾在东宫断过腿骨,只要让孙院使瞧瞧那尸骨,便知那具尸首究竟是不是萧砚。如此,也能知晓太子所言究竟是真是假。”
  这事儿戚甄是知晓的。
  那时小萧砚还不足两岁,腿骨断裂后,启元太子一连斩杀了十来名宫人,孙院使耗费了好些时日,方方治好了萧砚的骨裂,没叫萧砚成了瘸子。
  “若他当真不是萧砚,那他与那孩子便不是同族兄妹……”戚皇后喃喃着道,忽地眼睛一亮,反手握住嘉佑帝的手,目露哀求,“萧衍,日后他们的孩子,也是萧家的子孙!”
  嘉佑帝望着戚皇后那双哀切的眼,喉结缓缓下沉,并未应话。
  时光飞逝如水,一转眼便又过去十多日。
  时值桃月,春雨涤尘,东宫的梅花渐渐败了,桃花却渐有荼蘼之艳色。
  到得月中,小桃林里的桃花已然开得如云如雾了。
  兰萱今日又去折桃花,回来时忍不住同竹君说:“若是姑娘在这就好了,今儿这桃花枝她定然喜欢。”
  竹君笑她:“姑娘才走多久,你就念叨个没完了。”
  二人说了好一会话,忽然东宫的长史火急火燎地进来紫宸殿,道:“快把殿下的寝殿收拾好,殿下回来了!沈姑娘也回来了!”
  东宫里的仆从们好一阵忙活,正严阵以待呢,不想顾长晋与容舒压根儿就没能回去东宫。
  二人乘坐的马车甫一进城门,就被皇城军给拦下了。
  顾长晋早就有所预料,他看着容舒,笑道:“我们一起进宫。”
  容舒回他一笑,颔首道:“好。”
  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日迟迟, 清风穆穆。
  晌午的日头炙在人身上,炎炎熠熠。
  容舒与顾长晋十指紧握,缓步行在漫长的宫道里。
  这座世人眼中的庄严肃穆的巍峨皇城, 她曾以为她一辈子都不会踏足的。如今, 她却心甘情愿地来了。
  宫人们稽首立在宫道两侧, 汪德海一见到二人的身影,立即上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个礼。
  “殿下,沈姑娘, 皇上在乾清宫等候多时了。”
  他们这一行人从大同离开之时,便已经有人往宫里送消息了。
  何时在驿站下榻,何时到顺天,又何时会抵达城门, 嘉佑帝早就知晓。
  汪德海领着人过来时, 他正在看顾长晋送回来的赐婚圣旨以及那张小像。
  见嘉佑帝迟迟不发话,汪德海小心翼翼道:“皇爷?”
  嘉佑帝放下手里的小像,温声道:“让他们进来罢,皇后若是来了, 你让她到偏殿去, 告诉她,在那等着便好。”
  汪德海忙答应下来, 弓腰出去。
  厚重的木门缓缓合拢,很快又“吱嘎”一声被人从外推开,两道人影联袂而来。
  嘉佑帝定定望着他们, 恍惚间, 好似看到了许多年前, 他与戚甄离开山洞之时, 十指紧扣的场景。
  他到如今都记得那会作为七皇子的萧衍是以何种心情牵住戚大姑娘的手的。
  那时的他们两个心紧紧靠着, 好似只要他们一起,下一瞬即刻死去也无甚所谓了。
  无畏无惧。
  死生与共。
  嘉佑帝的目光从二人紧扣的手缓缓上移到右边那位身着霜白袄裙的姑娘。
  正如戚甄说的,这孩子生得像他,也像她。
  只她比小像里的她要清减些。
  贵忠说她在那场雪崩里受了伤,在一座道观里将养了数日伤才好。之后舟车劳顿赶往大同,又赶来上京。想也知道这一路定然是乏累的,只她神态丝毫不见疲意,反带着一种温婉的蓬勃的生气。
  嘉佑帝抱过萧熠,抱过萧誉,甚至连怀安出生时,他也抱过。
  唯独眼前这个孩子,他与戚甄的孩子,他唯一的女儿,他不曾抱过,不曾见过,也不曾说过一句话。
  思忖间,容舒已然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道:“民女沈舒,叩见皇上。”
  嘉佑帝缓缓垂眼。
  “起来罢。”
  他望着她始终低着的眼睫,道:“你说你叫沈舒?”
  “是,民女舍了父姓,随母亲入了沈家族谱,是以,民女如今姓沈。”
  嘉佑帝默然。
  恍然想起当她还是承安侯的嫡长女时,因着出生不祥,不得祖母与父亲待见,自小便被送离了上京。
  便是后来回了上京,在侯府的日子也称不上好过。
  嘉佑帝自小就知道不得长辈喜欢是何种滋味。
  只他好歹是个男子,也是个皇子,父皇再是忽视他,他的日子也会比她好过。
  “你今日来,想同朕说甚?”
  嘉佑帝的声音很温和,面色亦是和煦。
  他很清楚,太子会带她来,定是她想要来的。而她来,定然是有事相求。
  果然,他话音刚落,龙案下的姑娘便恭谨道:“民女,想同皇上讨回一命。”
  讨回一命?
  嘉佑帝怔了下,下意识看了看她,又看了眼顾长晋。
  身着玄色常服的男子并未察觉到他的目光,又或者说,丝毫不在乎他的目光。
  他只是静静地望着那姑娘,唇角噙着淡淡的笑,目光柔软。
  嘉佑帝复又看向容舒,问道:“谁的命?”
  容舒不疾不徐道:“是民女的命,民女出生在嘉佑二年四月初六的那条命。”
  那是出生在嘉佑二年四月初六的小公主的命,是出生就被生母舍弃,之后又死在了嘉佑二十三年秋的命。
  嘉佑帝道:“那你现下的命,又是谁人的命?”
  “是沈舒的命,沈舒出生在嘉佑二年七月十五。”
  容舒不卑不亢道,她的这条命,前二十年,是阿娘给的,而往后的每一年,是顾允直换来的。
  是以,她如今只是沈舒。
  只是前世今生,他们欠她的那条命,必须要还她。
  嘉佑帝沉默。
  她自称民女,她说她姓沈,她要讨回那条出生在四月初六的命。
  这姑娘,今日入宫不是为了认亲,也不打算认祖归宗,更没打算质问他们、痛斥他们。
  她只是平静地、决绝地要讨回一条命。
  至于讨回去的这条命要做何用,嘉佑帝如何猜不到?
  “你是要朕还你一命,好救太子?”
  “是,民女的命是太子救的,民女想要还太子一命。”容舒说着,双手高举于额,拜了一个大礼,接着抬起头,目光坚毅地与嘉佑帝对视,一字一句道:“还请皇上还沈舒一命!”
  嘉佑帝望着她这双与戚甄如出一辙的眸子,竟然十分不合时宜地想着,她这性子瞧着软,实则烈。
  这点不似他,也不似戚甄,大抵是随了她那养母。
  他轻“唔”了声:“朕明白了,朕,会给你一个交待。你先到偏殿去,朕与太子还有话要说。”
  说着便唤了一声“汪德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