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2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士兵们交头接耳,“那是自然的,那可是并州铁骑!你是不知道……”
  “闭嘴!”有队率立刻粗声粗气地喝止住了他们,“有敌袭!”
  他这样大喝时,金柝刺耳又嘹亮的声音便一阵接一阵地急促响了起来!
  如果是于禁的步兵,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到了这里?
  如果是骑兵……他是如何这样精准地找到这一处高地?
  这些混乱的问题始于这支数量并不多的虎豹骑突然出现在丘陵上,这支骑兵不足五百人,但进退有度,他们每一个人都手持马槊,从丘陵上冲下来时如同卷起一阵血腥的狂风,顷刻间便冲散了太史慈正在结阵的士兵。
  而他们的反应又极其敏捷,当看到弓弩手被长牌兵围起来,准备用箭雨回击之时,这些骑兵立刻又四散逃开了!
  于禁的步兵还没有赶到,因此他们无法对徐州兵产生更大的杀伤,但即使如此,这仍然是一个令人心惊胆寒,并且大跌士气的下马威!
  直到张辽的并州骑赶到时,这些虎豹骑仍然如同嗅到血腥气的鲨鱼一般,围绕在徐州军的附近,不远不近,不肯离去。
  而远处的田野尽头,兖州军那乌云般的旗帜正慢慢出现在这片大地上。
  这场战争不需要双方再进行更多的交流,他们彼此很明白对方的意图,因此先金钲,后战鼓,弓手在前,藤牌兵在后,长戟或是马槊兵于两侧,谨慎地躲在鹿角后,等待着不知道将从哪个方向冲过来的骑兵——
  两边的阵线慢慢接近,箭雨也终于重叠交织时,黑云般的军阵中冲出了一队刀手,一面手持藤牌,遮蔽铺天盖日的箭雨,一面口中呼喝,与同袍并肩,大步向前!
  他们的速度那么快,几乎连箭雨也追不上他们的脚步,临近最后三十步时,甚至有人丢掉了藤牌,大吼着冲向了那些还来不及退后的弓兵!
  那锻打自兖州铁官的寒铁环首刀,深深地扎进第一排弓兵的胸膛,待拔出时,便是一场血一样的旋风!砍瓜切菜一般砍死了最前排这几名弓兵之后,徐州人的阵线顷刻间便被这些悍勇壮硕的选锋勇士拉开了几个小小的口子!
  令旗变换,军官大声咆哮,想要将这支敢死队剿灭,重整阵线之时,于禁的主力已经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弓兵已经后撤,一根又一根的长矛飞了过来,似是箭雨,却比箭雨更沉重,更有压迫力,那些力大无穷之人所掷出的长矛,刺穿藤牌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当第二排的藤牌兵也惨叫着倒下时,这片战场顷刻间似是变成了某位正要炫技的屠夫的案板,刀光飞快地抬起落下时,一片接一片的血光溅起!
  而手持钢刀的屠夫正站在中军层层保护的大纛之下,仍旧一脸冷峻地注视着这片战场。
  “太史慈亦不愧名将之誉,”他拎起马鞭,指了一指那尽管缓缓后退,但仍然在维持核心阵型的徐州军,“可惜毕竟强弩之末。”
  “毕竟不是陆廉亲至……”
  于禁的眼珠忽然微微动了一下,他的语气还是很平淡。
  “她亲至,又如何?”
  那些士兵的手臂仍然有力,但养精蓄锐的兖州兵更有力;
  那些士兵的战斗意志很顽强,但倾巢出动的兖州兵同样不在话下;
  那些士兵对这片土地很熟悉,但兖州兵也已经是第三次来到这片土地上了!
  这里是徐州,是别人的故土,别人的家园,那又怎样?
  战争不看谁更可怜,谁更正义,谁能流下更多的泪水,又或者谁的名声更好,更懂得怎么去安抚流民。
  陆廉也许是名将,但要她分心的事实在太多了,既然见到流民就会心怀不忍,大概见到这些死去的士兵也会心如刀绞吧。
  她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怎么比得过他?
  于禁很重视这个对手,重视她百战不败的名声,但他也坚信她总归将会遇到她也无法战胜的对手。
  那么,为什么不能是他呢?
  他不在乎庶民的性命,不在乎汉室、正道、宽仁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些名士大贤们鼓吹的玩意儿在他眼里一钱不值。
  但他在意他选择的主公是否不断取得胜利,也在意他自己是否不断取得胜利。
  他生活得很简朴,从来不好女色,军中所缴物资从不藏私,几乎没有任何爱好。
  除了不断地战斗,不断地获胜,不断地积攒阀阅之外,他心无旁骛,无欲无求——所以他怎么可能败给陆廉?!
  张辽勒住缰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虎豹骑又一次跑回了兖州军的侧翼,他也是如此。
  而战场尽管还不曾分出胜负,但他能看得出来,徐州兵只是在咬牙支撑,挺住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甚至连太史慈也不得不亲临战阵,拔剑厮杀。
  这的确是一名强敌,但这种压迫感并不陌生。
  他的目光转移到于禁的旌旗之下,心中这样想到,这一场战斗是在同于禁打,但他却有了极为熟悉的感觉。
  于禁军的士兵分工十分明确,即使在厮杀中也能听从调度,什么时候向前推进,什么时候后撤修整阵型,长牌兵撤退时,刀手上前,刀手退后时,长戟兵齐发一声吼,向前再进一步!
  ……这与任何高明计谋都没有关系,显露出的,纯粹是于禁自己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
  他的每一个命令都能够迅速且完整地传达下去,每一个士兵都能够立刻做出于禁想要的反应。
  在张辽的印象里,只有高顺能做到这一点,但高顺的陷阵营不足千人,而于禁这支精兵,足有五千。
  ——如臂使指。
  第263章
  陆悬鱼先关羽一步启程,她要向北去,围攻于禁。
  她同样也没有带太多辎重。
  那些辎重都留给了关羽,连带从这片沼泽地里运出物资的艰难任务也交到了关羽身上,但这比起他接下来要面对的事几乎也不算什么。
  那座被于禁挖出了五丈宽壕沟的淮安城也一并交给了关羽,但众所周知,辎重主要是帐篷、日用品、粮草等,那些数丈高的攻城器械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随行带上,翻山越岭,挑战沼泽湿地的。
  因而离开沼泽地之后,他还需要四处去砍伐树木,由军中的工匠与民夫制成云梯车和攻城槌,与此同时,还要将整座城池包围住——否则军队在西门攻城,守军从东门冲出来,不必杀人,只要对着那些庞然大物放一把火,也够攻城军队血压暴走的。
  这是曹操的军队迟迟没有完全合围下邳的原因之一,而此刻这种困扰同样出现在了关羽和陆悬鱼的面前。
  他们因此才不得不制订这样的计策,要诱于禁出
  只要于禁被攻破,那么守城士兵必然士气大跌,淮安城便可以不攻自破,重新回到他们手里。
  ……这其实不算什么很新鲜的招数,尤其是于禁不久前刚刚用过一次。
  傅士仁就是见到佯攻的兖州军,脑子一热,冲了出去,于是人也丢了,城也失了。
  现在他们重新来了这么一把,唯一的期望就是于禁和傅士仁一样不堪一击。
  ……似乎这种期望落空了。
  将两条腿从泥淖中拔出之后,士兵们扛着旗,拎着刀,默不作声地跟着她走上了林间的土路。
  有不知哪里的树叶飘落下,被风卷了过来,渐渐地堆积在了路边,士兵们踩过的时候,那些或苍白,或金黄的叶子便在一双双草鞋下发出了沙沙的响声。
  她骑着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黑刃背在身后,仍然安静沉睡。
  失去了这个战斗伙伴之后,陆悬鱼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也更加注意四周的动向起来。
  田野间很难藏住什么伏兵,农人的草屋多半也已经被焚毁,有些房倒屋塌,于是慈悲地掩盖住了主人家的尸体,有些房梁过于结实的,于是透过空洞洞的窗子还能看到里面飘飘荡荡的人影。
  她忽然勒住了马。
  “那里有人。”
  她伸手指了指几十步外,一块裂成两段的山神碑。
  亲随一夹马腹,马蹄轻轻巧巧抬了起来,踏进了已经荒芜田野间,随之而起的便是一声尖叫。
  有个瘦瘦小小,一身泥巴的身影从碑后蹿了出来,疯狂地奔着田野深处而去。
  “不要去追了!”她忽然喊了一声。
  “……将军?”亲随策马正准备追赶,听到她的声音,连忙又跑了回来,“行军途中遇见不明身份之人,原本便该带回详查,以防有间,将军何故放了他?”
  “咱们已在徐州了,又是奔着于禁去的,”她说道,“于禁心明眼亮,岂不知提防咱们的动向?他自兖州而来,必不可能随军带上一个稚童,更不可能收买这么一个本地的稚童。”
  “为何不能?将军……”
  “你看这沿路的景象,”她指了指远处那些战争来过的痕迹,“便知了。”
  于是骑兵也暂时地沉默了。
  “继续赶路吧,”她平平淡淡地说道,“还有,取些干粮,放在那块残碑上。”
  他们走得很远,但离战场还有二十里时,天还是完全黑了。
  斥候给他们带回来了消息,不算很好,但尚可接受:于禁的五千精兵结成半圆阵,已将她交给太史慈的士兵围住,但夜里两军无法打仗,因此只能各自扎营休息,没时间挖壕沟,就简单地用车子摆成防御工事,搭起帐篷,枕戈待旦。
  太史慈尽管落于下风,却始终维持住了阵线,因此于禁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一口气攻破,只好暂歇一步。
  “于禁必定也知晓了将军将至,最晚明晨,必将兴兵急攻,”这个张辽麾下的骑兵用一口并州风味的普通话说道,“因此张将军请将军示下,当如何退敌?”
  “先扎营休息一下吧,”她这样说道,“至于如何退敌……我得想一想。”
  尽管扎营,但兵士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要支起帐篷,要打水,要捡柴,要四处寻些野菜野果回来——军中自然是有粮米的,但副食稀少,只有咸肉与干菜,吃起来只能说勉强果腹——要是运气不错,再能打两只傻乎乎的锦鸡回来就更好了,打不到的话,在林间摸到一窝锦鸡蛋也成啊。
  这些士兵们忙忙碌碌地支锅烧水,将那些简单洗洗涮涮的食材一股脑地扔进去,然后就专注地盯着热气腾腾的汤锅,那里面什么都有,有蔬菜,有野果,有肉干,有鸟蛋,还有足够一队人吃的一只锦鸡。
  为了公平,那些东西基本都被切得稀碎,未必能漂在汤锅的水面上,因此士兵们无师自通地都学会了“轻捞慢起,勺子沉底”的技巧,见到水滚了一滚,立刻便急不可耐地捧着自己的破碗准备舀汤喝。
  ……当然,就算是掌握了多高明的舀汤技术,其实也捞不到多少就是了,但一碗热汤还是足以驱散行军途中的疲惫与劳累。
  比起士兵,她这里的伙食自然好了许多。
  一只烤鹧鸪,外加几只鹧鸪蛋,一碗菜汤,还有一块面饼。
  她盯着这份顶级的伙食发了一会儿呆,决定还是出门走走,四处巡视一番,找找胃口。
  大家都在急行军,不仅于禁和太史慈的兵马没办法修整出一个安全可靠的营地,她这里也是一样,只能用车子将营地围起来,再砍伐树木,绑些简陋的鹿角摆出来。
  天已经完全黑了。
  营地里十分嘈杂,但只要走出去,立刻就能感受到几乎令人窒息的安静。
  远处有树叶在风中摇曳,近处有流水潺潺而过,只是无论远近,附近都再也没有什么人家。
  她站在河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转过头去。
  “你怎么胆子这么大呢?”
  那个脏兮兮的小脑袋从石头后面小心地探了出来。
  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可以称他为大郎,但父母更喜欢称他为阿熊,啊呀,他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可是还是会因为编不好草鞋而被阿母骂……
  她坐在石头上,听着这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点紧张,因此话格外多,也格外找不到重点的嘀嘀咕咕。
  其实他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人的兵马,他不识字的,因此骑兵一过来,他就飞快地跑掉了,他慌得了不得,几天没吃什么东西,原本就怦怦乱跳的心跳得更快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