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着就是在火堆上燎烤,等?冒出一股米香,这竹筒饭刚好就成了。
  小草小心的拿开烫手的竹片,里面的米黄澄澄的,冒出一股竹子还有干果的香气。
  麦子用刚刚做好的竹筷,挑出一点尝了一下,这米一抿就碎,不如糯米的口感。
  好在这栗米里面有新竹干果烤出来的味道,也能吃个稀奇。
  小草也赶紧尝了一下,囫囵吞枣的咽了下去,“好吃!麦子,这个跟竹筒一起烤出来好香!”
  等?吃完两根,小草帮着麦子一边烤竹筒饭,一边生火。
  这竹筒饭做起来也不难,小草看完一遍就学会?了,只是要注意烤的火候,小草可是做竹筒最?好的,难不倒小草。
  很快,沉睡的众人被这块浓郁的竹米香勾引醒来,就看到?麦子她们在烤着竹筒。
  那股米香却?没有看到?踪影,麦子见好些人醒了,就将做好的竹筒饭给送了过去。
  “石头,咱不能要,昨天你们还教了我们做竹筒,这是大?家感谢你的。”徐婶连连摆手,推了回去。
  “给我们这些粮,我跟小草路上推着多费力,还不如大?家帮我们多吃一些。”
  麦子只能一个一个的说道,“这竹筒饭就能放一天就坏了,我们也吃不完。”
  这些爱惜粮食的村民只能接了下来,等?吃这竹筒饭时,喜滋滋的夸着麦子小草聪明,这竹筒竟然还能做饭吃。
  等?大?家都整理好行当,麦子将剩下的竹子都揽在了她和小草的板车上,这样又有许多柴火可以用了。
  而且这竹片轻,烧的火又大?又旺。
  六七日后,一行人已经?到?了并州城池。
  一路过来,齐国的村落大?多修的都是泥墙,很少瞧见用草棚子搭的屋,看来齐国要比金朝富裕的多。
  这里人来人往,有挑着担子的货郎,也有不少难民混杂在其?中,只是进城门必须出示路引。
  石老渡步往前,颤颤悠悠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文书给守城的官兵。
  这个牛高马大?的官兵仔细瞧了一瞧,便命人将他们带走。
  麦子疑惑的看着大?山,这个汉子露出了他的一口大?白牙,自豪的说道:
  “我爹是村里唯一的秀才?,所以我们村才?敢来齐国逃命,有了这个文书就不怕我们被齐人扣押起来。”
  麦子小草这才?了然,天下人都敬重读书人,所以他们才?能不被齐国官兵刁难。
  池家兄妹也一脸惊异,没想到?平时,雷厉风行的石老竟然还是秀才?。
  要知道他们的爹如此聪颖,最?后都只考了一个童生回来。
  众人都被带进了并州的县衙,围墙都是用的青砖红泥,大?门是青铜铸造。
  上面挂着一个牌匾,刻着两个大?字,麦子猜测这就是并州,心里默默记了下来。
  古代的文字实在太少,这些逃荒的日子,偶尔她也翻翻那本三字经?,和小草一起认认字。
  不过她也就能背个前面十?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至于后面的,她可是背不了,和这书上的字对不上,好在还能问一下池东两兄弟。
  直到?现在,她们也只是认了个囫囵吞枣,毕竟一路赶路,身体都疲惫的不行了,哪还有精力去认字。
  进了大?门,里面是一排的厢屋,跟着这个官兵,这二十?几人来到?了一个西侧屋子。
  屋子里面放着三处案桌,一个头须发白的老头坐在最?中间,身上穿着绸蓝缎子做的衣服,两鬓的头发被高高梳起,用了一根木簪插在中间固定。
  老头手上握着棕黑色的毛笔,面前摞着一叠又一叠的账簿,见有人来了,从?账簿下面抬起头。
  面容发白,眼角长?着许多皱纹,双眼底下全是青黑。
  带领着他们的官兵立马上前禀告了事情,老头儿?从?椅子上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对着石老做了一个读书人的礼。
  石老也回了一个揖礼,两人言语了一番,老头从?柜子里取出一沓文书。
  溪水村的人便一个接一个的上前登记,上去一个男子,石老在旁边慢慢地念起籍贯年龄。
  老头儿?则在文书上记录着此人的面貌体型,大?多都是面黑无须,体高身壮,脸有黑痣。
  很快就轮到?了麦子小草她们,老头已经?在文书上写上男,体矮人黑,粗眉浓目,面无黑痣。
  见此,石老自然说道:“田石头,十?岁,溪水村田家,父母双亡。”
  小草则是,体瘦人矮,面黑无须,面有黑痣。
  “田五,十?二,溪水村田家,父母双亡。”
  ……
  “安槐,九岁,溪水村安家独子。”
  等?弄完路引籍贯文书,已经?接近黄昏,众人这才?从?衙门出来。
  村人找了块是四下无人的墙角,这天气也不会?下雨,大?家都是露天而睡。
  石老轮流安排了村民值夜,这并州看似繁华,进城后却?发现城内的粮店都是关着大?门。
  从?城外?到?城中,他们就碰上了四次被抢粮的人家。
  村民们也是内心惶惶,虽然之前他们已经?碰到?了不少,但这毕竟是齐人的地界。
  第54章 白素英
  可能是这个地方离县衙不远, 一夜平安无事。
  第二日,溪水村人拿着路引推着板车,挑着担子离开了并州, 继续向东就?是郯县, 过?了阳泉,跟着官道往东南走就是徽州。
  云中镇的老人说, 这徽州有山有水, 他们祖籍就是从徽州迁过来的,所以麦子想去徽州看看。
  大概走了两月左右, 溪水村的人终于到了阳泉。
  树上的叶子枯黄, 一路经?过?的那些?废弃的荒田,粮苗上空空落落,都被流民薅光了豆子。
  偶尔经?过?一些?偏僻的乡路,还能找到些?干瘪的豆荚, 里面的豆子比当初麦子拔下来的小豆苗还要小。
  好在越往东走,偶尔也能碰到些?水, 只是被前面的人挖的一干二净, 少的可怜。
  这也给了溪水村莫大的希望, 再?往前走, 说不定就?不缺水了。
  靠着竹林的那片水潭, 和路上找到的水, 这些?日子大家都没有脱水症的症状。
  赶了快两月的路, 如今算算日子都已?经?秋末了, 最近的天气也陡然开始降温。
  大家赶路的行程又快了一些?,本来穿着短打的麦子, 现在已?经?换上小草改过?的山匪外套。
  以前还在大井村时,小麦子的冬天都是靠窝在干草被褥里度过?, 每年都穿着这一套短打衣服,就?这么度过?了八九年。
  阳泉的城镇修的矮小,和金朝的蓟县差不太多。
  自从过?了郯县,官道上多了许多逃荒的齐人,这批队伍里面最为显眼的就?是拉着驴车的一家大户。
  说是大户又有一些?不伦不样,这家人大多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只有一个漂亮小姑娘,身上穿的是细棉布,面容姣好,肌肤白嫩。
  同这拉着驴车的一家同路了些?日子,麦子只知道这家人姓白,郯县来的,看了这般排场,麦子不由得对这家人多关注了几分。
  一对年近五十的老夫老妻,膝下四个儿?子,个个人高马大,长的周正硬气,小女儿?娇气聪颖。
  溪水村的人停下歇息,这家人也跟着在不远处歇了起来。
  这时白家的小女儿?,大大方方的走了过?来,来到了麦子的面前,停住不动。
  麦子心惊,莫不是这两天偷偷打量,被她?发现了,不应该啊,她?自认为做的还是十分隐蔽。
  白素英自然不是来找这个黑不溜秋的黑蛋,瞧他紧张的样子,虽然动作很小,自认为阅人无数的白素英一眼就?看了出来。
  麦子抬眼看到,这个姑娘虽然是站在她?面前,眼神却是直勾勾的盯着池西,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找她?。
  只见这个温温柔柔的姑娘柔声道,“你?们应该没有多少水了吧?我们这里还有多的,可以跟你?们换些?粮吗?”
  池西被直愣愣盯着,耳朵也染上了一些?薄红。
  池瑶连忙点?头,瞧二哥被看上了,毫不犹豫的开口道:“好啊,姐姐,我们可缺水了,能不能多换一些?,我们可以给你?一袋粗面。”
  白素英听到有粗面可以换,心中窃喜,只是面露难色:“可以是可以,只是那水我可是搬不过?来。”
  池瑶一听,急忙把池西卖了:“没事儿?,我二哥力气可大,让我二哥同你?过?去拿。”
  见这姑娘点?头同意,池西脸上的薄红也消散了,提着木桶就?跟着白素英走了过?去。
  白素英见他只拿了一个木桶,不禁开口道:“再?拿一个吧!你?们这么多人,一桶怎么够用。”
  几人听到这姑娘的话目瞪口呆,池瑶立马反应过?来,将槐花的木桶一并塞到了池西手上。
  连忙道谢,夸着白姑娘人美心善。白素英领着池西,两人远远离去。
  池瑶喜滋滋的说道:“这姑娘可真是个大善人,那么珍贵的水说给就?给,还是二哥有面子。”
  池东轻轻拍了池瑶的头,“别打趣你?二哥,你?大哥就?没面子了。”
  麦子悠悠叹气,虽然她?们不缺水,这种好事咋就?不能降临在她?头上呢?
  只怪这脸蛋太黑了,麦子没有错过?这姑娘脸上的暼过?去的鄙夷,心中郁卒。
  池西跟着白素英来到了他们的驴车这里,见白素英对其?家人说,跟他用水换了些?粮,这些?人也毫不心疼。
  池西觉得奇怪,如今这么缺水,这家人却毫不担心,反而将珍贵的水用来换粗面。
  池西将手上的木桶递给了他们,很快就?提了两桶满满的水下来。
  第55章 以物换水
  看着白大哥轻松单手提着木桶走了下来, 应该得有半桶水。
  池西心里想着,用?手接过木桶后,却发现这两桶水沉甸甸的, 接的很满。
  看来这白家人的力气都很大, 难怪一点都没有想着遮掩。
  这里面的水也很清澈,没有一点泥土, 应该是?沉淀了下去。
  看来他们的水确实很多, 才能这么大方的拿出来换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