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都穿现代了,发财很合理吧 第12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停战。
  一起进了柴房。
  夫妻二人笑看着孩子打闹。
  自从敏敏送来书信,家中的欢笑声也多了起来。
  云文随口一问:“你寄了回信没有?”
  刘碧君点头:“寄了,只是看样子,年后才能到。”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这个年代,车马邮件很慢,思念很浓。
  北京。
  1月26号。
  比北湖建平农场晚一天,邮差也到了。
  “蔡红军、冯晓草……韩维彬,有你们的书信和包裹,赶紧过来拿。”
  居民楼热闹了起来。
  喊到名字的,没喊到名字的,家家户户都打开了房门,伸出脑袋往楼下望过来,一脸的兴致勃勃。
  现在的人没有娱乐活动,随便什么事儿都能引起围观。
  韩家4口人正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猫冬。
  听到喊话,韩维彬已经麻利起身,吴梦叮嘱道:“别和他们闲扯,拿了东西立马回来。”
  他重重点头:“放心。”
  上次的棉被惹得很多人眼红,夫妇二人被骚扰了许久:有打听是那个亲戚的,有话里话外问有什么渠道,还有问借棉被的……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吴梦每次一想起,都忍不住暗骂自己一次。
  都怪她一时没注意,让顾晓芳给看见了,传得整栋楼人尽皆知。
  过了5分钟,韩维彬还没回来。
  吴梦有些不放心,起身传了一件老旧的棉服走了出去,刚打开卧室门,就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半个人高的包裹走进来,放下,喘着粗气。
  她第一时间把门关上,窗帘也全部拉上。
  “这么多啊~没人多嘴吧。”
  闻言,韩维彬沉了脸:“老陈两口子一直凑过来,顾晓芳手不干不净想要弄开看里面是啥……”
  吴梦心里一紧:“她没看到吧?”
  “放心。”韩维彬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接着,得意一笑:“我一个神龙摆尾,把两个人的手甩开,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跑回来,没给他们插手的机会。”
  吴梦被逗笑了。
  韩维彬扬了扬信封:“先看信吧。”
  吴梦忙点头。
  夫妻二人依偎在一起,打开了书信。
  最后,两人看着厚厚的一叠票据,以及一整页的物品清单,久久不能言语。
  ……
  言归正传。
  知青宿舍内,余敏继续总结。
  第二,在友情上:火车上,认识了陈智斌、章烨和董倩;下乡后,和张兰芳志同道合;又幸运的结识了刘翠翠;队里,柏故帮了她很多,让她赚到了第一笔金,买到了身份证,还因此结识了郑婆婆和钱玥姐一家;包子铺的刘奶奶和王爷爷是她的贵人,没有他们,余敏可能再也见不到外公;赵菊婶、刘玉姐、张书青、胜男婶子一家……
  总而言之,她遇到的大部分都是贵人。
  第121章 选拔先进知青
  第三,事业上:首先,她和钱玥达成了长期合作;其次,在她生活的年代,也有了章烨这个交易渠道。
  最后,财富上:2023年,卖海鲜、卖茅台赚了200多万,之后和章烨做生意,来回倒卖,增增减减,除掉零头,现在账上还有195万元。
  70年,手上有130500元,按照江华县现在私下买卖一套住房300元的行价,她够买435套了。
  当然,她不会买。
  江华县的房子没有投资价值,她自然是要买北上广深,最多再买一些省会城市的房子。而房子能够正式买卖,还得等到1983年。
  慢慢等吧。
  说回来,除了钱,她最大的财富,是一套帝王绿翡翠首饰、一箱金子、一千斤大黄鱼、100幅古画、500本古籍和一个鸡缸杯。
  值得一提,100幅古画之后65幅是真品,但是假的作假手艺也很高超,有些年代也久远,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500本古籍,她拿出来的时候,于爷爷和陈爷爷都高兴极了。陈爷爷虽然是从事翻译工作,但是他也是一个文学教授。
  于爷爷很细心。
  100幅古画和500本古籍,都被他分类造册,余敏也从中获益许多。
  ……
  新年只有3天假。
  队上倒是没这么严格,现在天气冷,农作物也种不下去,还处于农闲时候。余敏不是王淑霞和徐珊那种积极分子,能清闲自然求之不得。
  大年初五。
  她和钱玥去看了一场电影。
  2月中旬。
  春耕开始了,余敏也不能再偷懒,开始每天和张兰芳一起下地耕田。过了一个冬,地里的土冻得硬邦邦,一天她只能松1/3亩地。
  一天下来,她腰酸背痛,浑身就像是要散架了一样。
  见此,张兰芳有些心疼:“我宿舍有万花油,回去后我给你揉一揉,舒筋活血。”
  闻言,余敏捶着腰直点头:“好。”
  “都是这样过来的,只能靠你慢慢习惯了,现在春耕还好,至少天气凉爽,等后面5月收菜籽、晒菜籽,还有秋收,才让人脱一层皮。”
  “种地可真辛苦~”
  “那可不,要不然大家会用尽手段往城里去,还不是乡下太苦了。”
  人的适应性很强。
  才过了7天,她已经完全适应了春耕的强度。赶在3月之前,把油菜和番薯种了下去,知青办,众人也在自留地里种起了蔬菜:茄子、豆角、辣椒、黄瓜、冬瓜、南瓜……
  之后,队里还要种:水稻、小麦、玉米、土豆、花生。
  余敏也是第一次了解,每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都不一样。
  3月1号。
  这天,余敏照常上工。
  10点,柏为民过来通知她们:“今天下午2点,去大队部开会。”
  开会?
  两人对视一眼。
  张兰芳好奇的询问:“队长,开什么会啊?”
  柏为民摇头:“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和知青有关系,到时候去了你们就知道了。”
  “哦,好。”
  目送他离开,张兰芳嘀咕:“和我们有关系,会是什么?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是是下半年才定,还早得很……”
  余敏不以为意:“想不明白就别想了。”
  张兰芳点头:“也是,反正下午就知道了。”
  ……
  大队部。
  自从年前单独开火之后,这还是第一次10个人聚齐。平日里,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余敏和刘凤见面还是会打个招呼的,至于王淑霞和徐珊,彼此眼里都当对方不存在。
  柏爱国也不废话。
  “今天叫大家来,是为了县革/委会的先进知青选拔。”
  这话一出,大家激动了起来。
  “先进知青?”
  “太好了,大队长,我们公社有几个名额?”
  “大队长,这先进知青怎么评选呢?”
  “……”
  其中,余敏异常冷静。
  人贵有自知之明。
  她就是一个懒蛋,这个先进知青十有八九和她无缘。
  “先听我说完。”
  上方,柏爱国抬手:“先进知青选拔全权由革/委会负责,面向的是江华县所有的知青,女知青选10人、男知青选10人。”
  “公社有4个名额,男女各一半,在全县10个公社里面属于前列,但是大家要知道,双板桥公社一共有13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知青,少得七八个,多的十几二十个,算上来至少100号人。”
  “100个人选4个,25个人里才有1个。咱们大队也才10个人。”
  听到这里,陈智斌咋舌:“这也太难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