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乔三老爷看着沈瑞道:“早闻瑞哥之名,这回还是头一回见。不愧为沈家子弟,十四岁就过了院试,还是三元。”
  沈瑞谦道:“不算什么,不过运气,不敢当三表叔盛赞。”
  乔三老爷摇头道:“哪里有这样好的运气?瑞哥莫要过谦了……说到底还是天资出众,听闻你异母兄长当年童试也是三元。你要是在南京应考,也称得上一段佳话。”
  沈源不过是个举人,可生的这两个孩子,却是乔三老爷看着眼馋。想想自家独子,也是打小读书,已经十六岁,却连院试也过不了。
  沈瑾虽因病错过了去年乡试,可如今还不到及冠之年,下一科及第依旧是少年举人,前程似锦。眼前的沈瑞更不用说了,嗣父、老师、岳父都是进士,多方提点,加上自身资质,早晚要出头。
  沈瑞已经出继为嗣子,乔三老爷说的是本生家,在名分上沈瑾已经是沈瑞的族兄。
  乔三老爷这样的说法,就不大妥当,沈瑞不好接话,就淡笑不语。
  乔三老爷说完,也察觉到失言,清咳了一声,道:“听说瑞哥童试前在春山书院读书,如今怎么不去了?”
  沈瑞道:“府学里功课多些,余下时间还同家叔父读书,就没有再去书院
  乔三老爷闻言,有些迟疑道:“瑞哥过了童试的同窗们,也都去了官学么
  “除了进京府学的几个,其他同窗继续在书院读书的多。”沈瑞晓得乔三老爷打听这些,是为沈琰、沈兄弟,不过依旧是实话实说道。
  人人都晓得京城众书院中春山书院最好,可乔家想要送沈琰兄弟进去读书却不是容易事。
  若是那么好进,春山书院早已人满为患。
  即便乔家俯身去求沈沧,也未必会如意。
  要不然,乔家早就央求沈家将乔永德、乔永善兄弟两个送进去了。
  乔家兄弟在城北另外一家书院读书,那家书院也是小有名气。不过这兄弟两个接连落第,乔三老爷显然没看上,否则也不会打听旁的地方。
  乔三老爷迟疑了一下,道:“瑞哥府学同窗中,出身南城书院的人多否?
  沈瑞想了想道:“往年入学师兄们不大清楚,今年入学同窗中有四人出自南城书院。”
  乔三老爷感概道:“真是没想到,田家能将一寻常书院做到如今这个地步
  同春山书院这种翰林院子弟学校相比,南城书院不过是田家家学基础上发展的私家书院,里面的老师都是田家子弟或田家姻亲门生。
  如今南城书院即便不能与春山书院比肩,也名声在外。若不是南城书院限制学生人数,一直不肯扩大,说不得声势早已不亚于春山书院。
  对于这两处书院,乔三老爷都很意动。
  专门问询沈瑞,却是周公之意不在酒。
  不过沈瑞不动声色,乔三老爷实看不出什么。
  沈家那边,到底能不能容下沈琰、沈兄弟两个?能容到什么地步?
  乔老太太神主前,乔氏已经“嘤嘤”哭倒在地。
  沈珏跪在乔氏身后,也跟着红了眼圈,却不是感怀乔老太太,而是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族长太爷。
  去年秋随沈洲南下时,沈珏曾到过松江,见过族长太爷。
  同本生父母相比,一手教养他长大的祖父,更让他舍不得。
  原以为沈洲三年任满,回京时或许依旧是途径松江,祖孙有再见之时,没想到这次仓促回京。
  来京前沈洲已经交代,让他不要再南下,留在京城好生读书。
  如此一来,祖孙两个还不知有没有缘分再见,毕竟族长太爷已经是年近八旬的人。
  乔二太太、乔三太太得了消息,也匆匆地赶来,劝着乔氏起身,姑嫂妯娌说话去了。
  沈珏见过两位舅母后,就由婢子引着去了前院客厅。
  眼见乔大老爷、乔二老爷都不在,只有乔三老爷与沈瑞说话,沈珏心中纳罕不已。
  说起来,乔大老爷、乔二老爷与沈瑞还算相熟,这乔三老爷初次见沈瑞,有什么话说?
  小辈过来,乔家几位老爷不是该叫子侄出来陪客么?怎么乔家小一辈一个没见?
  乔三老爷见沈珏过来,脸上带了亲近,招呼着他坐了。
  乔三老爷看了眼沈珏,又看沈瑞,不信沈珏没提沈琰兄弟进京之事。
  沈洲去年路过南京时,知晓沈琰兄弟之事,即便无恶评,可也没有亲近之意;这还是向来和气的沈洲,沈沧夫妇的性子,可比不上沈洲好说话。
  乔三老爷嘴里有些发苦。
  可是他能如何?乔家子弟不成材,眼看后继无人,沈琰兄弟两个读书资质好,扶持起来,正好给乔家做助力。
  兄弟两人无亲族再测,乔家也不用担心给旁人做嫁衣裳。
  至于沈琰父祖念念不忘的归宗之事,乔三老爷本觉得顺其自然就好。
  若是能得了二房的谅解,回归沈家,不是坏事,与沈家多一层渊源;若是回归不了沈家,也无所谓。
  即便再来一次,他依旧会选择沈琰为长女婿。
  没想到赶上丁忧,这么快就进京,如今只是盼着沈家那边能大度些,莫要再纠缠宿怨,与小一辈计较。
  在正式去拜访沈沧之前,乔三老爷想要探探沈家那边的意思。
  看着面上一片平和却始终看不透的沈瑞,乔三老爷转头望向沈珏:“听说沈琰早年曾在沈氏族学做夫子,你们既有师生情分,以后同在京城也当多亲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