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沈家在松江一家独大也不是什么好事,与陆家结盟也是必然,其实早在陆家家主带着那假倭寇的尸身找到钦差时,沈陆两家就已经站在一条线上了。
  商量罢了这两桩事,沈洲沈润两位并徐氏便歇着去了,剩下兄弟三人又研究了一番条陈如何写。
  末了闲聊时,沈理问了沈瑞杨恬的病情,又问沈瑾婚事。
  沈瑞沈瑾两个皆是叹气。杨恬病重,目前还没有什么好法子。而沈瑾的婚事更是老大难问题。
  沈理表示岳母娘家那边倒是有适龄的姑娘,谢阁老也曾侧面问过沈理,只是那姑娘家世品貌都十分寻常。以沈理看来,四房乱成那样,是需要一个厉害一些的当家主母的。
  就在他们兄弟谈论沈瑾婚事时,宫里也在有人关心着状元公的婚事。
  坤宁宫东暖阁里,张太后笑向寿哥道:“娴姐儿也大了,你大舅舅总想为他找个好人家托付。”
  寿哥脸上笑容半点未变,心下已是冷笑,若是张太后将张玉娴硬塞进宫,那就别怪他翻脸了。
  岂知张太后下面的话是,“听闻新科状元沈瑾为人端方,年纪也适合,又未定亲,倒是堪配娴姐儿,皇上,你意下如何?”
  寿哥愣了愣,随即,脸上的笑容渐渐扩大开来,只是眼中光芒越发冰冷。
  就像天底下所有的孝子一样,他对母亲说话时的声音温柔悦耳:“母后瞧人极准……”
  第六百一十三章 凤凰于飞(十二)
  坤宁宫东暖阁
  见皇上也赞成张玉娴与沈瑾这门婚事,张太后松了口气。她原还担心皇上闹脾气,因厌恶张玉娴而毁其婚事。
  虽然对这个侄女不甚喜欢,但事关张家脸面,她也不想张家女儿嫁得不好。
  她对沈瑾的家事是极不满意的,但母亲与大弟说的对,外头这样的风向,一个年貌相当的状元公已经是张家最体面的选择了。
  至于让张玉娴进宫,她是想都没想过的。
  “既然皇上也看好,便请皇上赐婚吧,也是张家和状元郎的体面。”张太后整个人都轻松下来,笑向寿哥道。
  张家是不信一个小小状元会拒绝张家的好意的,之所以希望皇上明旨表态,是希望借此掩盖过去张玉娴的那些“谣言”,也为了让那些御史看一看,皇上依旧亲近张家,满嘴胡吣的都可以闭嘴了。
  寿哥笑容格外驯顺,却道:“母后忘了,历来只有皇室宗亲有赐婚一说。”
  轻飘飘一句话堵得张太后肝疼。
  张家不过外戚耳。
  她先前轻松温暖的笑容变得僵硬起来,口中只道:“是哀家糊涂了。”
  寿哥笑眯眯道:“母后若是欢喜,下懿旨也是一样的。”
  张太后脸色愈发难看起来,却只能道:“罢了。”
  要的就是皇上表态,太后表态有什么用。
  且懿旨又如何能与中旨相比,慈宫懿旨也就对内宫有用罢了,内阁却是不买账的。
  这会儿外面弹劾张家正欢,正经八百下旨,万一被内阁封回折了面子不说,引来御史更加猛烈的弹劾,婚事没准也要黄了。
  寿哥就如不知就里一般,仍是满面笑容,一副孝子事事恭顺模样。
  张太后盯了儿子片刻,才道:“等沈状元提亲,哀家作个女家大媒也是一样。”
  寿哥笑而不语。
  一室静谧。
  袅袅青烟从精铜鹤炉长喙中缓缓溢出,沉香清甜的味道弥漫于整个殿内。
  然本应使人心平气和的香味却不曾安抚下张太后,她只觉得一阵阵的胸闷。
  扭头去看了周遭宫人,只见得一个个都低眉顺目装聋作哑,连她宫里素来最会凑趣的梁恭也木头桩子似的戳在那里,让她看着越发不快。
  忽然想起身边另一个说话最为中听的太监吴忠来,她这边才放人出去选婚,又被那天杀的总与张家作对的御史刘玉弹劾。
  思及此处,张太后挑眉问寿哥身后恭敬站着的刘瑾道:“选婚的事如何了?”
  刘瑾没想到这把火能烧到自己身上来,不过好在这次他来,就是有了准备的。
  自从刘瑾攥住了司礼监,又管了神机营中军二司五千营后,也异常忙碌了起来,已不能时时随侍在皇上身边,这次之所以能跟来,恰是因着皇上吩咐的选婚事宜。
  只不过,皇上原是为太后若提及将张玉娴选入宫而备的后手,现下……刘瑾忍不住目光望向小皇帝。
  就这一迟疑的功夫,张太后已是不耐烦道:“哀家听闻外间也有弹劾高凤的?当初老娘娘只道他稳重,故选婚一事让他掌。哀家看他是稳重太过了!这样拖拖拉拉,中宫人选迟迟不定,也不利子嗣!这宫里哪个不比他利落些!”
  高凤因是东宫老人,被太皇太后钦点总揽小皇帝选婚事宜,这也是太皇太后一片爱惜维护孙子之意,只盼高凤与皇上一心,为皇上选出可心的人来。
  也正因如此,才让张太后不满。张太后身边除了吴忠外,还有几个管事牌子也被派出去大肆插手选婚之事,无它,总要选出合张家心意的人选来。
  这会儿张太后如此直白的斥责高凤,若搁在平时,高凤这总揽大权怕是要被收去了。
  但是……
  寿哥起身略略施礼,毕恭毕敬道:“让母后为儿子的事忧心了。实则,朕方才从老娘娘那边过来,高凤已是将人选奉上来了。”说着回头冲刘瑾打了个手势,刘瑾躬身行礼,倒退着出了暖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