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皆喟叹道:“皇上圣明仁德。”又斥:“阉竖小人猖狂乱政。”
  又有人问:“如此说,此番会派钦差往山陕边关彻查粮米草场事了?”
  杨慎摇头表示不知,却有意无意看了身旁沈瑞一眼。
  沈瑞当然知道,小皇帝确实正在挑去山西的钦差。
  端午之后寿哥见了沈瑞一次,果如张会他俩所料,寿哥提到张会守孝,因问沈瑞接替张会往山西去的人选,以及接手京卫武学的人选。
  沈瑞依照前言,说赵家早年在山西或多或少有些人脉,赵弘沛也深知经营事,推荐他同陆二十七郎往山西,为皇上探一探商路。
  至于京卫武学,沈瑞则表示事关重大,他识得的武人不多,还请皇上圣裁。
  不过他推荐了自己连襟李延清往京卫武学兵械局去。
  其实以李延清的学识和他父亲李的面子,考个庶吉士是没问题的,但李延清却对做翰林没甚兴趣,压根都没去考。
  之前他也同沈瑞聊过,对于沈瑞提出刊印一本关于营造工程的集子十分看好,更听沈瑞提起了京卫武学想印兵械的书,两人又聊了一些武器的构想,李延清大感兴趣,便同父亲李深谈一番,最终说服父亲让他去了兵部观政。
  李治水是出了名的,后来修建泰陵、督建西苑,两处工程都完成得十分漂亮,得了寿哥赏识。
  寿哥听说李的儿子也喜工程,更是热衷兵械,不由大乐,直道子承父业甚好,应下调李延清到兵械局。
  至于京卫武学,虽然寿哥嘴上抱怨张会这一守孝,都没得用的人顶上,沈瑞也不帮他想人选分忧,但心下对于他们二人懂分寸还是颇为满意的。
  赵弘沛和陆二十七郎往山西去,只能说是为寿哥办“私活儿”,与粮仓草场无关。寿哥这边还要选派一个钦差下去好好查查边关的猫腻,这却不是沈瑞能置喙的,寿哥也没有咨询沈瑞的意思,不过随口提了一句。
  事后在杨府书房里,沈瑞说与杨廷和父子听时,杨廷和道:“内阁议,还是依例让都察院出一人。只是,想来,皇上还是会派个中官同去的。”
  杨慎奇道:“先前查出这些事儿的就是刘瑾派内官监的中官去查的,这次还要派中官?”
  杨廷和捻须道:“皇上圣明,岂会偏听偏信。这次只怕是要派东厂的人去。”
  刘瑾已俨然诸中官首领,然却也不是内廷人人都俯首帖耳,单是丘聚就与刘瑾打擂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有人传出小道消息来,若被东厂抓了把柄的,只要给丘公公送银子,保准不会叫你落在刘公公手里。
  这就等同于捡了条命回来,可却也是从刘瑾手里夺人命。
  有两次刘瑾要整的人叫丘聚放过了,刘瑾也是火冒三丈。
  不过,这两人不和正是朝中大佬们所乐见的。
  想来,这也当是帝王所乐见的。
  小皇帝一手平衡之术玩得漂亮,不会不对中官也用上的。
  对此,沈瑞,乃至杨慎,都是心知肚明。
  两人在席上迅速交换了个眼神,都没作声,仍旧端着酒盏听着诸人的钦差人选分析。
  院里正热闹间,外头忽然传来叩门声。
  院子浅,戴家人手不全,门房什么的都没配齐,当下戴大宾的一个长随跑去开了门,然后大声禀道:“刘仁刘公子,李经李公子来贺公子乔迁之喜。”
  院中诸人都是一愣。
  虽然都算是“衙内”,但杨慎、沈瑞却与兵部尚书刘宇的公子刘仁实没甚交情。这位李经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戴大宾也下意识低声道:“我并不曾请刘公子。”
  但来者是客,戴大宾当下整了整衣襟,与林福余一同出去相迎。众人面面相觑之后,也都起身相侯,以尽同年之礼。
  片刻就听得刘仁笑声,见他与一年轻公子随戴、林二人进得院中。
  刘仁是个衙内,今科排名靠前又得了官职,大家都是认得的。而那李经自言也是今科进士,不过是三榜二百一十名,已属榜尾,确如他所言“侥幸得中”。
  众人互相见了礼,重新入席。
  来了新客人,面对残席,总是不恭,戴大宾忙又吩咐仆从再去点菜来,重新开席。
  刘仁却笑道:“不必不必,是我来得迟了,怎好与你添麻烦。大家都是同年好友,理当共饮一壶酒。”
  他说着接过仆从送来的新杯碟碗筷,从桌上拿起酒壶来,自斟一杯,一饮而尽,亮了亮杯底,笑道,“既来迟了,我自罚一杯,向各位兄台赔罪。”又毫不忌讳的拾起筷子,就着手边儿一盘菜吃了两口。
  众人见他这样随和,都松了口气,大家彼此敬酒闲聊,一时席间恢复了些热闹。只是到底与他二人不熟,刚才那般高谈阔论朝中事的情形是不会再有了。
  事实证明,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是完全正确的。
  席间刘仁一直在与戴大宾攀谈,问他家中情形,准备何时还家云云,而那李经,喝了两盏酒,就有了些醉态,便急不可耐问道:“听闻宾仲买这宅子时银子有些不凑手?你我同年一场,我痴长几岁,理应帮衬贤弟。”
  场上登时一静。
  戴大宾不由皱眉,林福余性子急,已是撂下脸来。
  刘仁有些尴尬,瞪了李经一眼,忙圆场陪笑道:“宾仲莫怪,我们也是听说了此事,为贤弟着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