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难道能说不敢?
  其实这种情况沈瑞也早有预料,亦与沈瑛、张会探讨过解决河南问题的一些方案。
  只是不无感慨,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在和幕僚们商量着怎么推动河南清丈,引豫粮入鲁、鲁豫交界设立官庄吸纳河南劳动力,处处想的是用河南来造就山东。
  如今……却须得山东输血扶起河南了。
  当然,他原本的心愿,就是把河南打造成大明的大粮仓。
  无论怎样,都比留在京中夹在各股势力中间疲于周旋强些。
  沈瑞不闪不避,直迎上寿哥的目光,道:“皇上既看重臣,臣愿勉力一试。”
  寿哥见他面上毫无惧色,不由欢喜,又使劲儿拍了拍他肩膀,道:“好个沈二!朕没看错你!”
  又道,“你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朕焉能让你犯险!现下,晋你为礼部侍郎,巡抚河南、山东,总制两地军务,总理赈灾事宜。命高文虎为参将,为蒋壑这总兵的先锋营,领兵三千先行往河南剿匪,顺路,护你上任。”
  对于升官沈瑞是有心理准备的,但原当不过是从山东布政使变成河南布政使,不想竟会是巡抚!且是巡抚两地,给他偌大权柄!
  “巡行天下,抚慰军民”,巡抚可协调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处理地方军政事务,这是直接给河南、山东地方官头上加了个太岁。
  这般跨行省总制军务的,沈瑞倒也不是头一份,先前刑部尚书洪钟就是总制湖广、陕西、河南、四川等处军务并总理武昌等府赈济事宜。
  后陕西军务归了杨一清管,现下又将河南剥出来交给沈瑞了。
  沈瑞特殊之处在于他的京官职衔——礼部侍郎,又是可管宗藩事宜的!
  既管了军务,就能调度地方卫所军将,又有高文虎这老熟人带着三千兵卒,尽可听他差遣,这既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他的人身安全,也是将他锻造成一把利剑,以对付河南宗藩,以及,妄图北上的宁王。
  无论如何,这个结果比沈瑞预想得好上许多,他也真心诚意谢了恩。
  因提及宁王,沈瑞将差事中的种种讲了一番,便又提了张鏊之事算是报备。
  寿哥听到那些宁藩私产时,一直是噙着冷笑,直到听到张鏊之名,才略感诧异的挑了挑眉。
  然而,这位的关注点却是有些跑偏,没在意张鏊是否通藩,反倒咂咂嘴,道:“奇也怪哉,沈林这谢老先生的亲外孙没动静,倒是张鏊这外孙女婿跳得欢。”
  沈瑞……默默撇开头,都不知道该作何表情了。
  寿哥依旧是那调侃语气,漫不经心道:“谢老先生也该是养老的时候了,不过张鏊既这样想寻个长辈庇佑,那就,让他丈人回京吧。”
  沈瑞不免认真看了寿哥两眼,以确认他这是玩笑话,还是……
  却见寿哥慢悠悠指了指他,道:“既你不肯去工部,那便让沈理回京,做工部尚书罢。”
  沈瑞足足愣怔半晌,直到寿哥哈哈一笑,表示君无戏言,绝非玩笑,他这才反应过来,再次叩谢天恩。
  这消息是比让他作巡抚还惊讶,更是惊喜!
  王华、杨廷和都与他谈论过这六部尚书侍郎的人选,哪个也没想到沈理身上去。
  原以为因有谢迁,只怕沈理一二十年内不会回京中任职。这却真个是意外之喜,这可是京堂!
  沈理的能力也是担得起工部尚书这担子的,他虽不如李鐩那样精通工程,但这些年在地方上,也已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当能有所作为。
  沈理进京后,谢家若还剩下门生故吏,也只会投奔他去,还有张鏊什么事儿。
  有沈理这老泰山看着张鏊,张鏊怕也不敢轻易为宁王做些什么,便真有个万一,沈理也可为女儿和离,摆脱张鏊。
  从哪方面看对沈家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
  “沈理委实将湖广治理得不错。”寿哥如是评价,“朕看了折子,他倒是用了不少你山东的法子。”
  沈瑞笑应是,表示兄弟二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有了好的经验做法也会互相交流。
  湖广先前也收了灾,同样匪寇横行,其实没比这会儿的河南好多少。有了沈理这份先例,沈瑞对河南也多了几分信心。
  既是如今接了河南赈济,少不得要与寿哥“讨价还价”。
  沈瑞负责查抄事,清楚的知道多少银子入了账,自然要为河南多讨些赈灾款。
  而山东这边主要是人事调动,寿哥应了沈瑞的举荐,升莱州知府李楘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调登州知府丁焕志为兖州知府(兖州与河南相邻),升登州同知林富为登州知府。
  如此,既可保山东海贸基调不动摇,也便于与河南互通。
  沈瑞犹豫再三,还是道:“臣还想向皇上讨一个人……臣窃以为,若此人能为河南水利工程尽一份力,则经营河南事半功倍。”
  寿哥扬了扬眉,道:“你可是瞧上工部哪一个人了?这你族兄还没接手工部,你便先来挖墙脚了。”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沈瑞却是笑不出来,他低声道:“臣,知李鐩李大人恐有重罪,但其在水利、营造上实是人才,听闻成化年间,李大人在山西救灾同时,广开水渠,救得万顷良田,政绩斐然……”
  寿哥骤然沉下脸来,冷冷打断他道:“难道昨日张会没告诉你清楚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