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且在书中直言。
  孔家身为圣人后人,为曲阜,为山东,为天下百姓着想,孔家决定封府自救。
  并且为了防止一些胆小之辈逃离孔家,将瘟病传出去伤到天下百姓,衍圣公请求太孙殿下派兵围住孔府,不许换任何一个人离开。
  太孙殿下得知此事,内心对衍圣公此举钦佩的同时,也派兵封住了整个孔府。
  孔府封闭的那日,年仅13岁的衍圣公,在城墙上高声立言。
  曲阜孔家乃圣人之后,为曲阜百姓,山东百姓,天下百姓,孔家全体上下,愿与瘟神抗争到底。
  更在其后高声大喝:“圣人威严不可欺,小小瘟神竟然敢在圣人道场作乱,吾孔家必斩之!”
  衍圣公虽年幼,其言却振聋发聩。
  孔家上下无论男女老幼,个个众志成城,誓与瘟神抗争到底。
  皇孙朱瞻圭闻衍圣公之状言,观孔家上下之壮举,内心触动之下忍不住热泪盈眶,跪地向圣庙三叩首,感谢孔府上下为曲阜,为山东,为天下百姓做出的牺牲。
  全军将士更是高声大喝为圣人助威。
  看完了文书上的内容,卢鑫愣愣的看着朱瞻圭。
  脑子里都在想着,孔家有这么伟大吗?
  注意到卢鑫的表情,朱瞻圭笑着道:“孔家乃是天下文人的信仰,如果要把真实情况说出去,恐怕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为了防止出现乱子,再加上他们毕竟是圣人后人,给他们一个体面,还是有必要的。”
  卢鑫听完佩服的连连拱手。
  殿下果然不愧是皇上最看重的皇孙,这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原本卢鑫以为,孔家人得罪了朱瞻圭,朱瞻圭在往朝廷奏报的时候,估计会把孔家人的丑态写出来,让朝廷的人好好笑话一番,以解心头之恨。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瞻圭不但没有那样做,反而把孔家写的如此悲壮感人。
  说实话,如果是不知道实情的人看到这份文书,绝对会被孔家的大无畏精神,感动的一塌湖涂。
  看来自己以前觉得太孙殿下会报复孔家的想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就这样,这封文书在山东地位最高的两个人确认下,被送了出去。
  “什么,山东发生了瘟病!”
  第一个收到这本书的,就是已经到运河的朱棣。
  在送信人禀报之后,朱棣心里瞬间就是一紧,担忧起了朱瞻圭的安全。
  瘟病这玩意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一旦被染上了,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
  现在朱棣脑海中的想法,就是把朱瞻圭给召回来,让其离瘟病有多远就走多远。
  “皇上,让奴婢来念吧!”
  旁边陪伴的一个太监,在听到这个信使是来自有瘟病的地方后,直接冲上前夺下了朱棣要接过来的文书。
  同时,对着护卫连连使眼色,让他们赶紧把这个信使送走。
  护卫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危险,连忙走上前客气的请这个信使先离开。
  等信使离开后,几个护卫又护送着朱棣去了另外一条船,然后又麻烦的换下来朱棣衣服洗漱了几遍后,喊来御医为朱棣诊断了一番,确认没问题了才放下了心。
  坐在新船上的朱棣,脸色凝重的对着站在船头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念吧!”
  “孙儿朱瞻圭叩问金安!”
  小太监展开文书,先念了朱瞻圭的问安,随后开始缓缓道:“几天之前,孙儿收到了衍圣公的信件,他在信中讲,曲阜孔家发生了瘟病,在发现的同时,他就……”
  小太监的声音朗朗响起,细细聆听的朱棣,表情从刚开始的担忧变成了凝重,最后却是变成了古怪之色。
  百盟书
  “瘟病发现的第二天,孙儿领兵到达曲阜,如今,在衍圣公的配合下,封锁了整个曲阜孔府。”
  “现曲阜各个医师,以及孔府学医者都在努力研究病症。”
  “我等所有人都有信心,在圣人的庇佑下战胜小小瘟神,请皇上请朝廷放心,大明必胜!”
  听完了这白的不像话的文书,朱棣看着小太监在经过护卫确认没念错以后,丢入火盆燃烧的文书,陷入了沉思。
  孔家的人刚得罪那小子,就遭了瘟病,这也太蹊跷了吧?
  会不会是那小子下的手?
  朱棣脑海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是朱瞻圭搞的鬼。
  不过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瘟病可不是普通的东西,一旦控制不住,那死的可不是一两个人。
  而是整个城池,整个区域的死人。
  朱瞻圭胆子再大,也不可能用这种杀敌1000自损2000的手法。
  想来想去,朱棣最后肯定。
  这件事可能真的是意外。
  俗话说得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孔家之人为了自己祭拜孔圣人的事都聚集到了一起,很多人都是从山东各地赶过去的。
  这一路上,鬼知道会染上什么玩意。
  说不准孔府爆发的这场瘟病,就是有人在路上染上的,然后到达孔府才传开的。
  朱棣微微的点了点头。
  他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接近事实,甚至原因很可能就是这个。
  想明白了这些,朱棣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果然,这帮家伙干的这些糟心事,连圣人都看不下去了,这子孙遭报应了,都不庇护了,看来是真被圣人给抛弃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