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箭矢在天空中划过一条弧线,向着敌人落去。
  噗呲!噗呲!
  关宁军士卒所用的箭头都是铁质箭头,还多是破甲能力很强的三棱箭头。
  所以,哪怕是抛射,杀伤力也是相当的可观。
  最起码,只要能命中的话,射穿蒙古人身上的皮甲是不成问题的。
  更别说对这些穷哈哈的蒙古人来说,皮甲都是相当奢侈的装备,只有少量的贵族才能装备的上。
  大部分的普通士兵穿着的都是一身皮袍子!
  这些皮袍子看起来挺结实的,但也就能用于防护一些石质或是骨质的箭头。
  面对关宁的箭雨,这些蒙古人的皮袍子和没穿也没区别。
  基本上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贯穿!
  甚至,箭矢在贯穿蒙古人的皮袍子之后,还能留有余力,继续将他们的身体贯穿。
  并且,更重要的问题是,关宁军作为一只专业的军队,他们所用的弓都是制作精良的战弓。
  最基础的战弓都要求要有八力,其中的硬弓甚至超过十一力。
  个别猛将专用的强弓,弓力甚至超过达到了虎力的标准。
  (ps:虎力的具体标准作者忘了,哪位大佬知道可以书评区补充科普一下。)
  这个标准差不多是满清武力最巅峰时期,对于满洲八旗兵的战弓的要求。
  而吴三桂作为一个恐满症晚期患者,对这个要求可以说是全盘照抄。
  规定关宁军精锐所用战弓,最小也得是八力!
  而一力,差不多就是六公斤,十二斤!
  八力也就是四十八公斤!
  这还是最差的!
  完全可以说,这些关宁军精锐射出的每一只箭矢都是足以致命的。
  而蒙古人所用的弓,基本上都只是猎弓。
  让他们去射射兔子,黄羊等小动物或许可以。
  但如果要拿这样的猎弓上战场,还想要射杀着甲的军士,那可就是在为难他们了。
  其实,只要能看清楚蒙古人和满人之间的武备差距,就能理解为什么明末的时候,满人能将蒙古人按在地上揍了。
  满人的箭矢射过来,几乎每一下都能要人命。
  而蒙古人的箭矢射过去,却是连破甲都做不到。
  现在战场上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如此,在双方的骑射对决中,关宁军凭借着自己的武备优势,按着蒙古揍。
  一枚枚箭矢如同不要钱般,不断的向着蒙古人射去。
  有的是抛射,有的是平射!
  但几乎没有例外,关宁军这边的每一箭都能达到破甲的效果。
  而蒙古人的箭矢射过来,却是几乎不能对关宁军造成什么大的杀伤。
  不少冲在前排的关宁军士卒都是浑身上下插满了箭矢,但却是依旧在坚持战斗。
  对于这些披甲的关宁军而言,只要没被射中要害,就不是什么大事!
  因为,蒙古人的箭矢完全不能够破甲,只是挂在了他们的棉甲上,仅此而已。
  最多算是在给他们挠痒痒!
  双方的骑兵如同两股并行的直线,擦肩而过。
  一枚枚箭矢向着对方的阵列抛射而去!
  一轮骑射对决之后,双方各自调整阵型,准备第二轮骑射。
  两股洪流在宽阔的草原上分别绕了一个大圈,然后调转马头,向着对方杀去。
  准备进行第二轮骑射对决!
  崩!崩崩!
  弓弦颤响声接连不绝,箭矢飞射,地面上躺满了一具具身上插着箭矢的尸体。
  但十分明显的是,蒙古人的伤亡要比关宁军大的多!
  “准备手榴弹!”
  吴应麒大喝一声,下令指挥关宁军战斗。
  关宁军没少和明军对阵,自然是能发现明军手上那种名为手榴弹的利器。
  然后,他们便学了过来,自己也用上了。
  虽然关宁军的火药质量不及明军,关宁军对手榴弹外壳的铸铁工艺也不及明军,甚至他们更做不出拉弦的手榴弹……
  但是,这并不妨碍关宁军模仿不是?
  能用就行,他们还没到追求性能的时候。
  一枚枚手榴弹点燃之后,被投掷向了蒙古人的军阵。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手榴弹落地,爆炸声接连不断的响起。
  蒙古人的阵列中腾起一团团的黑烟,火光弥漫,不少蒙古骑兵胯下的战马都受了惊。
  发出一阵唏律律的嘶鸣!
  甚至有不少蒙古人被自己的战马掀翻了下来,然后被数不清的马蹄践踏成了肉泥。
  “杀啊!”
  “……”
  战场上的厮杀越发的激烈。
  这些蒙古牧民的韧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双方的骑射对决只进行到了第三轮,他们便在关宁军的箭雨和手榴弹覆盖之下崩溃了。
  甚至开始出现了逃兵!
  吴应麒见此一幕,知道机会来了。
  果断带人冲了一次!
  铁骑冲阵,战马践踏的大地都在抖动。
  马背上的骑兵穿着重甲威武不凡,呼啸而来的模样,相当的摄人。
  关宁军的铁骑呼啸而过,战马奔驰。
  长枪森然,似乎要将所有人的一切都给摧毁。
  蒙古人本来骑射就不是对手,对冲就更不是对手了。
  这些蒙古人骑射的本领不差,因为他们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