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他们受了也无所谓。
  有宣义司在,杨峥对军队的掌控绝无仅有。
  只是不希望因此事,而跟生死与共的兄弟起了隔阂。
  而且几乎可以猜到,朝廷还有下一步。
  杜预当即上书回绝了西羌护军之职,以自己资历能力不足为由推辞。
  张特在金城,周煜在伏罗川,暂须时日。
  黄吉前脚走,后脚南面的使者也来了。
  杨峥心中咯噔一下。
  去年那么好的机会干掉邓艾,姜维却错过了。
  这说明蜀国内部也不是一团和气。
  费祎遇刺身亡,姜维头上的紧箍咒被撬开。
  蛰伏了这么久,看来蜀军又按捺不住了。
  北伐——
  第二百八十五章 来使
  蜀大将军费祎遇刺,嫌疑最大的姜维非但没有被蜀主治罪,反而越发被重用,假节、都督内外诸军事。
  鲁芝和杜预曾分析过蜀国局势。
  荆州蒋琬、费祎、董允、吕乂相继离世之后,荆州士人日渐凋零。
  而本土益州士人实力不断增长。
  原因很简单,随着岁月的流逝,元老派系和荆州派系都在不断凋零之中,死一个少一个,而益州系却能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刘禅父子也是外来势力,与益州士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吻合。
  所以一直重用荆州士人,压制东州与益州。
  蜀国若是不北伐,则蜀主的正当性都会受到质疑。
  而只有北伐,才能整合各派,不至于内部分裂。
  用后世的话说,北伐就是蜀国的政、治正确。
  这便是蜀主重用姜维的内在逻辑。
  而姜维天水降将的身份,刚好附和所有要求,不是荆州系,不是益州系,在蜀国没有根基,还忠心耿耿,文武双全。
  蜀主不用他用谁?
  当然,这些都是鲁芝杜预的揣测,不是定论。
  任何一个集团的内部都是无比复杂的。
  “在下傅佥,奉大将军之令,特来拜会杨太守!”一年纪与杨峥差不多的蜀将拱手道。
  “你便是傅佥?”
  黄初三年,刘备猇亭战败,傅佥之父傅肜自请断后,为吴军围攻,血战不止,部下死尽,吴人壮之,乃劝降,傅肜大骂:“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力战而死,忠义之名传动天下。
  “杨太守何以知我名?”傅佥诧异道。
  “令尊之忠勇,天下知名。”
  一句话就赢得了傅佥的好感。
  “不知道大将军派阁下前来,所为何事?”
  “邓艾得司马孚支持,实力恢复,厉兵秣马,必有报仇雪恨之心,太守难道听之任之?”傅佥直奔主题。
  “不知姜将军何以教我?”杨峥以为蜀人会劝自己联手共击邓艾。
  却不料傅佥笑道:“不敢,大将军说了,他日邓艾必会攻打金城,大汉不会视而不见。”
  杨峥一愣,天下有这么好的事?不过眼下局势,西平的盟友只有蜀国了。
  一旦邓艾、胡奋动手,两面夹击,西平就非常难受了。
  虽然杨峥对府兵有信心,但邓艾、胡奋、卫瓘三人都不是简单人物。
  西平处于初生阶段,任何一个漏洞都是致命的。
  “你们有何条件?”
  这才是高明的说客,既不危言耸听,也不威逼利诱,更没有把别人当傻子。
  可以说给足了杨峥尊重。
  当然,这份尊重也是杨峥打出来的,以实力说话。
  西平需要蜀军,蜀军同样需要西平。
  蜀国搞了这么多年的吴蜀同盟,比曹魏熟练多了。
  傅佥的话再次令杨峥刮目相看,“杨太守若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怎么做,而无论杨太守做什么,最好提前告知我们一声。”
  这就是攻守同盟了?
  现在的西平与蜀国,在利益上几乎是一致的。
  打断司马家的狗腿,削弱司马师的威信。
  旁听的杜预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向杨峥点点头。
  杨峥会意,“可以,不过你们要做什么,也最好提前告知我们。”
  傅佥眼角余光从杜预脸上划过,拱手道:“为表诚意,我军将击南安!”
  陇西已经被打烂了,没什么油水。
  西平金城有杨峥。
  天水是郭淮的基本盘,而且有祁山堡要塞挡着,易守难攻。
  只有南安最适合下嘴。
  “某知道了!”杨峥点点头。
  傅佥极为爽快,也没问杨峥怎么协助。
  杨峥也没问蜀军何时出兵、怎么出兵。
  “既然如此,在下告退。”傅佥极为干练。
  “那就后会有期。”杨峥起身相送。
  邓艾现在的情况跟杨峥差不多,将起未起,破羌之战,邓艾的家当消耗一空,数万大军溃败,粮草军械损失无算。
  士卒还可以再招,军械可以重新打造,粮草可以从长安输送,但士气不是一年半载能恢复的。
  也就是说,邓艾还在虚弱期。
  蜀军大有胜算。
  事实上,杨峥哪怕杵在金城不动,不做什么事情,对邓艾也会造成重大影响。
  神州大地,魏蜀吴三国博弈。
  雍凉之地更为复杂,杨峥、姜维、邓艾胡奋、郭淮各有私心,互相牵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