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古传说、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两汉旧事,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赵氏孤儿、豫让刺赵襄子、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信陵君窃符救赵……
  华夏的精神宝藏是无穷无尽的,随便舀起一瓢,就够现在的西平用了。
  韦竺的专业水平还是让杨峥放心的。
  不过士卒不能天天挤在屋舍中听书。
  日复一日乏味的训练,也很容易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之心。
  这就跟后世的学生一样,每天都在上学,但心思不在功课上。
  趣味性是必然的。
  杨峥记得大唐军中有打马球习惯,不过这玩意儿需要双马蹬,军事机密,现在还不宜外泄。
  不过这事解决起来也容易,有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兵法历法律法、还会打铁木器的杜预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很快就从典籍中翻出蹴鞠之法。
  战国策齐策中有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两汉三国,蹴鞠发展更快,刘向《别录》言: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汉代蹴鞠筑有鞠城,仿象阴阳,六人为队,披甲列阵,互相冲撞摔跤,对抗性非常强。
  与后世的橄榄球颇为相像,只不过橄榄球用手,蹴鞠用脚。
  既然已经存在,复刻起来并不难。
  规则也简单,六人协同,把球弄进对方门洞就行。
  至于鞠球,找个皮匠,以革为囊,再填充毛发就出来了。
  杨峥挑选十二个亲卫,刘珩一队,罗虎一队,披甲上阵,刘珩和罗虎仿佛两头蛮牛横冲直撞,但力大者,不一定灵巧,球门洞就那么小,刘珩把鞠球踢破了,也没弄进去。
  蹴鞠一弄出来,立即就在亲卫营中掀起热潮。
  男人的本性除了好色,还好斗。
  不让他们玩球,他们就要玩别的了。
  刘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当值的时候,天天窝在床榻上,时间长了,总是要消耗元气的。
  现在有了蹴鞠,这厮越是进不了门洞,就是越是一门心思的扑进来,越菜就越喜欢玩。
  杨峥只是开了个头,蹴鞠就在军中迅速推广开了。
  很快也传入各折冲府、屯田区。
  为了火上浇油,杨峥干脆弄了一个蹴鞠大赛。
  十九个折冲府,加上亲卫营、骁骑营、越骑营,组成三十六支鞠队,胜出的三支队伍,由杨峥亲自奖励,再分赐冠军、亚军、季军三面小锦旗。
  消息传开,整个西平仿佛沸腾了一般。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军队本就是血气方刚之地。
  一支合格的军队,不仅要赏罚分明,还需增强其荣誉感。
  蹴鞠的出现,正合其时。
  第一年的比赛,实在有些不堪入目惨不忍睹,基本可以归类为群体散打比赛,杨峥感觉实在有些丢人,赏赐是有,但三面小锦旗就不发了。
  一支鞠队居然有三十多人,上场六人,其余替补,被打趴下了,立即换人。
  饶是以蛮横著称的刘珩,也被揍的鼻青脸肿。
  不过士卒们看的就是这个。
  蹴鞠场上聚满了人,树桠子上,围墙上,也全是人,每有一人倒下,就掀起山崩海啸的欢呼声。
  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也就只能这样了。
  第三百一十章 东兴
  嘉平四年十一月,伐吴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魏军三路并进。
  西路王昶、中路毌丘俭、东路司马昭领诸葛诞、胡遵。
  不过朝中对司马昭领兵颇有微词。
  傅嘏又上言劝谏,以安东将军统率镇东将军和征东将军,于军法不合,上下失序,军心生疑,而且司马昭资历不足,从未统领过大军,建议以太尉司马孚领兵。
  不过司马师的心思显然不在战事之上,依旧没有采纳。
  十二月,三路大军急进,南郡、武昌、东兴相继燃起战火。
  东兴堤横亘在濡须水之上,不难攻破。
  胡遵一马当先,作浮桥渡水,陈兵于大堤之上,命桓嘉、韩综向东、西二关城发动进攻。
  但东西两城俱扼守形要,守将全端、留略死守城池,虽只有千人,却同仇敌忾,胡遵万人奈何不得。
  与此同时,诸葛恪率兵四万,以吕据、丁奉、留赞、唐咨等将为前锋,日夜兼程而来。
  胡遵久攻不下,锐气渐消,会天大雪,士气低落,闻吴军驰援,遂屯兵于东兴堤之上,以逸待劳。
  天寒地冻,天地之间昏沉沉的一片。
  几名士卒扛着长矛在堤坝上巡视。
  其他袍泽已经躲入营帐之战,只有他们这一什还在尽忠职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格格不入者,必受排挤。
  “马小兴,你这人也太过小心了,这鬼天气,吴狗攻的上来?”屯长赵惇裹着羊裘笑骂道。
  领头什长向营帐中的屯长拱手施礼,“略作防备。”
  屯长骂骂咧咧的缩回营帐,不再理外面坚持巡逻的士卒。
  什长沉吟片刻,目光从南面转向北面徐塘方向。
  魏军唯一的退路浮桥就在徐塘之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