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句俗话,光脚不怕穿鞋的。
  当初骆谷那么惨,不一样挺过来了吗?
  现在有兵有将,还有鲁芝杜预卫瓘这样的大佬,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之中,有什么坎儿迈不过去?
  司马师的确厉害,智谋虽然不如司马懿,心狠手辣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问题是司马师能长生不老吗?
  这天下现在还姓曹,离姓司马,还有很长一段路。
  知晓历史进程,就是杨峥最大的优势。
  “淮南没有那么简单,毌丘俭天下名将,还有文钦在旁辅助,淮南尚未可知也,诸位可拭目以待!”杨峥微笑道。
  “然也!”鲁芝笑道。
  杜预脸上也轻松下来。
  而卫瓘正眯着眼,划过一缕复杂的幽光。
  能让他进入这个场合,其实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也表明了杨峥心意。
  只不过卫瓘始终一副若近若离的态度,更像是一个旁观者。
  建议他也提,西平政略有不当之处,他也会指出,但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
  杨峥也不着急,当年的鲁芝、杜预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的吗?
  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磨成针,得到他的人,迟早也会得到他的心。
  “人老了,记忆也不行了,险些忘了禀报,近日门源谷地发现大铜矿!”鲁芝说出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积石山中金矿和铁矿,唯独没有铜矿。
  铜在这个时代意义非常。
  董卓废五铢钱、铸小钱,竭泽而渔,一举毁灭了两汉以来五铢钱形成的金融体系。
  很多东西建设起来,千难万难,破坏起来,却是一转手的事。
  金融崩溃,是三国另一重大议题。
  刘备制直百钱,官府一句话,强行规定一枚劣质铜钱价值一百枚五铢钱,直接让蜀人财富贬值百分之九十五。
  跟后世凯申公的“法币”一个性质。
  出师表中的“益州疲敝”并非虚言,诸葛武侯掌权,逐渐将直百钱与蜀锦绑定,货通天下,对外,直百钱流出,铜钱流入,金融掠夺魏吴,才勉强稳住了蜀国经济。
  孙权反应过来,也弄出大泉五百、大泉五千。
  大家一起掠夺民间财富,饮鸩止渴。
  反而是曹魏顶住了压力,曹操当年跟着董卓混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过董卓小钱的巨大危害,所以得势后,罢用董卓小钱,改回五铢钱。
  到了曹丕黄初二年,鉴于北方元气有所恢复,五铢钱不够用,下令罢用五铢钱,改用谷和帛充当货币,出发点是好的,但士族豪强、奸商小贩,将谷物泡水增重,绢帛抽丝变薄,朝廷与民间的财富一同流失,变相制造了通货膨胀,后曹丕及时止损,又下令恢复铸造五铢钱。
  自始至终,曹魏都没有铸造新钱,掠夺民间财富。
  西晋继承此策,一直沿用至唐高祖铸造开元通宝。
  五铢钱奠定了大汉的强盛,开元通宝则奠定了盛唐的基业。
  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地域辽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烂透,国家信用还在。
  吴蜀的那一套,当时有用,但后患无穷。
  百姓穷蔽,就会与国家离心离德。
  蜀国最先崩塌,与最先发行直百钱不无关系。
  经济是国、家运行的内在逻辑。
  出了任何问题,一定都是最先反映在经济上。
  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城
  “老夫建议开矿铸五铢钱。”鲁芝拱手道。
  五铢钱几乎成了定式,曹魏流通的仍是五铢钱。
  杨峥望着沙盘上门源谷,此地正好位于祁连山重要关口大斗拔谷之南,在军事上的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杨峥才会在此地设折冲府。
  有大铜矿在手,当然要铸钱。
  杨峥大手一挥,指着沙盘道:“不仅要铸钱,还要在此地建一城!牢牢掌控此地!另外,这些年,我们的私盐、皮革、牲畜、战马卖的不错,积石山也挖了不少金子,那就再设金曹司、盐铁司掌管贸易、储备金铜、贩卖私盐,粮秣司兴建仓库、贮备粮草,武库司储备兵器甲胄军械。”
  杨峥一连设置四个新部门。
  这两年还算风调雨顺,屯田扩大,人口增多,铁坊中的武器也堆积如山,有的还因管理不善而生锈。
  再这么无序发展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以前都是鲁芝、杜预兼任。
  但现在摊子越来越大,一两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了。
  必须制度化。
  鲁芝与杜预自然是支持的。
  涉及具体内务,卫瓘则保持距离,一副事不关己模样。
  “至于各司主事……”杨峥摸了摸下巴,“金曹司盐铁司由鲁公兼理,苏泓、公孙甫副之,武库司则元凯兼任,至于粮秣司,还请伯玉协助一二。”
  杨峥对卫瓘拱手。
  卫瓘一愣,眼神飞快的晃动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瓘领命。”
  这就是聪明人了,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
  “不知新城叫什么名字?”鲁芝问道。
  杨峥望着沙盘,祁连山宛若游龙,翻过去,就是开阔天空。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汉得祁连山,龙飞九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