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峥持剑上前,亲卫将长矛放下,王基连站都站不起来,只是望着杨峥大笑,“杀贼不成,反为贼所杀,命也!哈哈……”
  剑光一闪,一颗苍头落下……
  第二日,王基的人头挂在长安城墙上。
  司马孚的尸体还有用,杨峥先留着。
  不过,庞青翻遍全城也没找到司马望,还是从司马府上一个下人得知,司马望早在十天之前,便离城而去了。
  司马孚老奸巨猾,长安城破是迟早,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宝贝儿子置于死地。
  “东面南面俱为我军封锁,北面斥候日夜巡视,司马望绝不是向东。”庞青道。
  不是东南北,那就是向西了。
  难道是投蜀?
  “派人去陈仓、武功问询。”如果真投蜀了,再想要回来就难了。
  这场大战,持续数月,终于拿下了长安。
  两日之后,城中百姓、降军也统计上来,原本只有十六万余,但庞青以协助逆贼司马孚抵抗朝廷大军的罪名,抄掠了十五家豪强,再得人口三万有余。
  十五家豪强才三万隐户,一家平均两千人左右,这跟关东豪门差太多了。
  当然,长安城中的真正的大士族早在杨峥攻破萧关时,就陆陆续续迁走了。
  杨峥令人细查了一番,其中十一家罪有应得,不仅协助司马孚守城,还出钱出粮。
  另外四家则是被司马孚胁迫,不得不从。
  其中就有杜氏、韦氏。
  杨峥斟酌再三,赦免了这四家,但必须全部迁往姑臧。
  杜氏没有废话,韦氏和其他两家在甲士长刀劝慰下,也非常深明大义的同意了。
  近二十万人口,让杨峥瞬间感觉自己壮大不少。
  长安城中没有多少粮食,但金银钱帛却还有不少。
  杨峥直接下令赏赐士卒。
  正兴高采烈时,爰邵前来拜见道:“君侯新得长安,可喜可贺,然灞水骊山二营,尚有两万中军,庞会尚在犹疑之时,将军何不携此大胜之势,趁风雪交加之时,袭取郑县,断其归路?两万中军或可不战而降!若庞会反应过来,撤军至潼关,反为长安之患。”
  杨峥只顾着司马望、长安人口,却忘了旁边还有庞会这厮在“虎视眈眈”。
  正如爰邵所言,庞会已成惊弓之鸟。
  长安打的这么激烈,他都不出兵救援,要么是被吓破了胆,要么是有其他心思。
  “若非阁下,某险误大事!”杨峥拱手。
  爰邵回礼,“君侯日理万机,邵旁观者清而已,将军出自中军,又是大魏忠臣,曹氏故旧,只要拿下郑县,庞会进退失据,不降则死。”
  这一句“大魏忠臣,曹氏故旧”让杨峥脸上一热。
  不过有句话倒是没说错,自己出自中军,名头摆在这里,未必不能利用。
  这时代非常看重出身,也看中山头。
  当年就是因为自己是中军出身,才一直被雍凉军排挤。
  所以爰邵之策非常有可行性。
  这也说明此人心细如发,可堪大用。
  两万中军精锐,杨峥不可能不动心。
  司马昭就是再财大气粗,这两万精锐也不是小数字。
  再说自己跟庞会是老相识了,常言不是说的好,打是情、骂是爱。
  不打不骂就说明感情不到位。
  庞会这厮最会审时度势,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不会让自己的路走绝了。
  “传令,起两万步骑立即随我奔袭郑县!”杨峥当即拍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庞会作为自己的老相识,正处于人生的迷惘时期,自己不能不去为他指明一条康庄大道。
  “君侯,长安怎么办?”庞青问道。
  “长安交给你了,我让爰子清助你一臂之力!”杨峥哈哈大笑。
  数十万人压在一人肩膀上,庞青全身一颤。
  这看似是一个随意的命令,实则是对庞青的考验。
  “夹城不是有张将军?”庞青有些不自信道。
  “张将军要与我夹击庞会,管不了长安,你若是没有这个胆量,某可以换人。”杨峥戏谑道。
  庞青后退一步,单膝跪地,拱手道:“属下领命!”
  杨峥拍拍他的肩膀,出门而去。
  刘珩、蒙虓、孟观、马循、周旨、田章、田续等人应命而来,还有文鸯,穿着一身凉州冷锻甲,以黑绸蒙面。
  自己麾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不过偷袭郑县也用不着这么多人。
  杨峥让周旨、马循、田章、田续留下,协助庞青守城,只带着刘珩、蒙虓、孟观、文鸯出战。
  第四百六十一章 困境
  郑县只有一千余人留守,而渭水已经结冰。
  两万步骑轻松渡河,拿下大大小小的营垒。
  郑县只是庞会撤往潼关的路径,还有一条经由蓝田撤往武关。
  杨峥令蒙虓率八千人趁着风雪袭取蓝田。
  这些城池早在大掠夺时,便已经毁弃了,没有百姓,没有粮食,也就失去了重兵屯守的价值。
  郑县、蓝田相继拿下,灞水、骊山二营已经被包围在中间。
  庞会当然可以不经过这两城,从其他地方退军。
  比如绕行南面的秦岭,或者北渡渭水,走冯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