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河西走廊的意义,除了经济,实则也是文化碰撞之地。
  高原、草原、中原、西域再次交汇,不断碰撞出强大的文明火花。
  华夏文明很伟大,很灿烂,但其他文明也有可取之处。
  西方文明能后来居上,是因为没有封闭自己,不管是掠夺还是十字军东征,都是文明的不断碰撞。
  反而华夏文明在宋朝后进入全面的衰退期,失去河西走廊,燕云也夺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也就没有了,女人缠足,男人以从军为耻……
  杨峥一向觉得文明不止是吟诗作画,而是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是诗人画家,但不能只有诗人画家。
  对于僧人,杨峥不鼓励也不支持。
  很多僧人都是饱学多金之士,在取得官府的同意后,姑臧城开始兴建起一座佛寺。
  寺庙挂在宣义司的名下管理,每个僧人都需要登记造册,拿到宣义司的度牒,才是合法僧人。
  攻陷长安后,凉州仿佛进入一个新阶段。
  今年春闱,也不知从哪儿蹦出一大堆士子,足有千人之多。
  以前最多也就百来人,少的时候,四五十人……
  这么多士子,原本的考场已经容纳不下。
  凉州取士不同于其他地方,不看家世,不问出身,士家豪强、寒门庶族全都一视同仁。
  杨峥干脆别开生面,当街考试。
  清理出姑臧正街,铺上蒲团、桌几,又安排两千多名精锐甲士挎刀持矛维持现场秩序。
  西北这片地,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刀子。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到处都是狼群猛兽。
  种田要带着刀,放牧不仅要带刀,还要带着弓,就连上街买菜也要带着刀,不然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
  这也算凉州特有文化之一。
  只要不披甲持弩,官府从不过问。
  这阵仗都是吓到了不少士子,有人当即退出考场,有人面色难看,时不时的偷偷瞥一眼周围的甲士。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都来看个新鲜。
  只要不喧哗吵闹,官府也就由着他们。
  这其实是杨峥设置的第一道考验。
  没有胆气的文人,在西北基本也干不下去。
  匈奴、鲜卑、羌胡可不会跟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讲道理,归化的夷民们也比较生猛……
  第四百七十六章 教训
  十万中军陆续进入关中。
  两月之间,钟会效仿当初陈泰之策,构筑渭水防线。
  渭北之地,营垒、坞堡一座连着一座。
  渭南则广开屯田。
  钟会虽然为人轻浮,但治兵颇为严厉,军中但有玩忽职守之人,一概重罚,轻则当众鞭打,重则斩首。
  每日开垦多少土地,挖通多少水渠,全都有具体要求。
  完成了,有肉食赏赐,未完成者,将领与士卒皆当众责罚。
  钟会时常领着千余亲兵,巡视各地防务。
  忠于职守者当场升赏,玩忽职守者一概降职。
  赏罚分明之下,将士用命,军中为之肃然。
  短短两三个月,关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一支游骑在渭北游荡,几次试探试图突破渭水,刚一靠近,烽火燃起,一个时辰内,左右各有数千步卒赶来。
  杨大郎骑在马上,望着远处的敌军步阵。
  身后跟着他的三个结义兄弟,赵阿二、李阿三、夏侯四。
  通常情况下,一支千人凉州骑兵能轻易击败三千步卒。
  若是羌胡、鲜卑等异族,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不少。
  但中军步卒不是乌合之众,他们同样也是从淮南战场血战而出。
  从其气势上就能看出,面对骑兵,不慌不忙的结阵,占据高地,大盾在前,长矛在中,弓弩在后。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阵列,剑拔弩张,毫无畏惧之色。
  “堂堂之阵,不可鲁莽。”夏侯四提醒道。
  杨大郎拨转马头,哈哈一笑,“走。”
  两百余骑紧随其后。
  回到营地,一将肃立营前,白银铸成猛兽面具,精致而不失威猛,遮住了他的半张脸,虽没有任何动作,却让杨大郎的战马莫名的嘶鸣一声,后退几步。
  “文将军。”杨大郎与三个兄弟赶紧拱手行礼。
  “本将令你们哨探咸阳,尔等为何深入渭水?若长陵与安陵守军尽出,左右拦截,你们还能回来否?”文鸯说话的声音不温不火,却压迫力十足。
  赵大郎顶在最前,受到的威压最大,却没有后退一步。
  “将军多虑了,区区几千步卒,能奈我何?若有一千骑兵在手,我等便能击溃长陵与安陵的援军!”杨大郎身后的李阿三不服气道。
  兄弟四人之中,武艺最高者其实是李阿三,在青营中无人能敌。
  当然,李阿三的原名是李庠。
  “三弟住口!将军恕罪。”赵大郎拱手求情。
  别人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兽面将军是谁,他再清楚不过了。
  威震天下的文鸯。
  李庠在他面前托大,岂不是自讨苦吃?
  “如此说来,你颇有勇力了?”文鸯目光闪动。
  李庠站了出来,年仅十四,却生的比成年士卒还要健壮,双眼炯炯有神,虽不说话,但这种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