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错。”杨峥还是挺欣慰的。
  能说出这番话,已经具备了一个将领审时度势的基本素质。
  关键他年纪不大,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假以时日,必定能独当一面。
  杨峥思索了一阵后道:“此战之后,调你们四人驻守归信城,你们可愿意?”
  杨峥没有强求。
  归信城在燕然山,地处草原和秦国的前沿,越是苦寒遥远,越是能锻炼人。
  而且还能放开手脚。
  庞青调回后,那边就缺得力之人。
  杨峥干脆让这四人前去,看他们能有什么作为。
  “属下愿去!”杨毅拱手道。
  他的三个兄弟也跟着拱手。
  第六百三十七章 绝境
  大战既然打到淮南,就不可能不引起东吴君臣的关注。
  孙皓继位以来,施行明政,厉行节俭,大有明君风范。
  但还未到一年就有些懈怠了,自认为北国无忧,开始沉溺酒色。
  “司马昭钟会淮南大战,求援于我,当立即出兵,助钟会守城!”老将丁奉尽着自己的职责。
  无论拿下合肥或者襄阳,吴国的地缘格局都会极大的拓宽。
  秦、晋想都想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东吴却一再错失。
  “钟会必非司马昭之敌也!”濮阳兴道。
  “钟会非诸葛诞可比,而司马昭非当年之司马昭,我军不出,坐视钟会被灭,岂不为天下人笑?”丁奉声音疲惫。
  襄阳之战后,他明显老了许多。
  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再也遮掩不住。
  “钟会只是求援,不曾称臣,我江东为何要为他出兵?”孙皓冷哼一声,“钟会分明蔑视江东!”
  当年诸葛诞求援,还遣子入质,递交详表,钟会却空口白牙,让东吴白白出兵,什么好处都没有。
  “司马昭,虎也,钟会,蛇也!不如任虎蛇自斗,陛下静观其变即可,其他之事,老臣自会安排妥当。”濮阳兴自认为有拥立之功,说话也大包大揽起来。
  孙休在位时,两人一向如此,孙休念着旧情,也就忍了。
  这让濮阳兴张布二人逐渐习以为常。
  孙皓眼中闪过寒芒,被一旁的万彧看在眼中。
  濮阳兴当丞相也有几年了,不仅没有建树,反而把江东搞的乌烟瘴气,现在又不知进退,跋扈如常,自然不能长久。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身为孙皓近臣的万彧当然渴望再进一步。
  “朕自有良策,不劳丞相操劳。”孙皓耐着性子。
  但濮阳兴揽权惯了,显然把孙皓当成了孙休,倚老卖老道:“陛下刚刚登基,老臣岂能懈怠?”
  孙皓眸子里的寒芒变成了杀意。
  丁奉温声出言,为濮阳兴解围,“陛下才识过人,必有良策。”
  孙皓道:“不错,钟会既非吴臣,又未与我结盟,不如与司马氏修好,先出兵夺下合肥,再窥伺寿春!”
  此策比濮阳兴高明不少。
  没有东吴支持,钟会怎么看都是灭亡之象。
  没必要因为钟会而跟司马昭结怨。
  孙皓上位以来的国策就是讨好秦晋,坐观东西大战,寻衅而进,伺机而动。
  攻打钟会,夺下合肥正合此策。
  若司马昭在寿春损兵折将,东吴拿下寿春也不是不可能。
  孙家几代人都没夺下合肥,若是能在自己手上实现,孙皓的威望必然会高涨。
  任何一个年轻的君主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
  但濮阳兴就像脑子进水一样非要多嘴几句,“大帝和先帝数十年都不曾攻克合肥新城,诸葛恪兵败身亡,陛下不可穷兵黩武!”
  丁奉轻轻叹息一声,低下头,不再言语。
  万彧嘴角卷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意。
  孙皓的脸当场就沉了下去,额上青筋直冒,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毕竟他现在还是一个有为之君,“丞相好意,朕心领了。”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
  濮阳兴被驳了面子,嘴中怨言不止,“若非我等拥立,陛下安能坐上大位?”
  这种言论别人自然不敢接茬,濮阳兴偏偏到处诉苦。
  自然也很快传入孙皓耳中,“老贼不知死耶?”
  万彧拱手道:“濮阳兴、张布二人互为表里,江东人人生怨,今大殿之上,公然不敬,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
  万彧才是孙皓的心腹。
  是他在背后为孙皓谋划一切联合江东大族,也是他说服濮阳兴、张布、朱太后迎立孙皓。
  孙皓沉思一阵,“江东士民恨此贼入骨,不宜居于丞相之位,当废为庶人,流放广州。”
  “陛下英明。”万彧心中窃喜。
  丞相之位已经近在眼前。
  濮阳兴早已不得人心,被罢免相位时没有一人为他说情。
  不过孙皓没有让丁奉领军,而是提拔自己的岳父高密侯滕牧为将,自督七万大军北上东关。
  出兵之时,派人追杀流放路途上的濮阳兴,并夷其三族。
  寿春。
  大战正如火如荼。
  晋军渡过淮水,如当年一般三面围攻。
  石苞深知时间的重要性。
  淮水每年四五月份上涨,七八月份会有水灾,漫到寿春城下,届时晋军无立足之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