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交锋,陆抗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羊祜本意是想让陆抗先与步氏兄弟大战,等候司马伷的五万中军,然后大军一举南下,攻破江陵。
  但司马亮、杨肇、王戎皆认为机不可失,自己援军到来,建业的援军也来了。
  不如齐头并进,以杨肇攻西陵,羊祜攻江陵,徐胤攻公安,广撒网,总能捞条鱼上来。
  任何一点攻破,长江防线也就破了。
  羊祜不愿得罪人,觉得此策也不错,也就顺应众意。
  晋军兵力是陆抗的两倍有余,还不算西陵城中步氏兄弟的人马。
  齐头并进之策,也符合眼下局势。
  若是先围住江陵,则陆抗手上只有两万余兵力,这么点人,别说攻破西陵,什么都做不了。
  任何一军只要咬住陆抗,其他两路跟上,陆抗差不多就完了。
  这一战,晋军可谓优势占尽。
  三路大军鼓噪而进,东吴人心惶惶。
  第六百九十七章 高下(一)
  在步协刚刚叛变之时,陆抗便令左奕、吾彦溯江而上,攻打西陵。
  但西陵扼守水道,居高临下,城池险固。
  左奕、吾彦累攻不下。
  陆抗还未起兵,就收到羊祜、王戎、杨肇、徐胤大举南下的消息。
  羊祜、王戎攻江陵,杨肇攻西陵,两地都是重镇,任何一地丢失,对吴军而言都是雪上加霜。
  陆抗兵少,诸将不知所措,军心摇动。
  或言驰援江陵,或言支援西陵,或言按兵不动,等待建业大军来援。
  陆抗却下令左奕、吾彦征发附近民夫,自赤溪至故市筑围,内困步协步阐,外挡晋军。
  还派人日夜督催。
  吴军昼夜劳作,还有防备敌军,异常辛苦,皆有怨言。
  诸将柬曰:“今宜及三军之锐,急攻阐,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
  都想在晋军赶来之前,孤注一掷,猛攻西陵。
  陆抗道:“西陵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
  攻城兵力比守城的还少,西陵又是要塞,步家经营四十年,一旦攻不下来,士卒疲惫,羊祜引八万大军围攻,整个荆州也就要跟东吴再见了。
  陆抗也当过几年西陵督,深知此城之虚实。
  但他知道虚实,别人不知道。
  宜都太守雷谭言辞恳切,“荆州为国家之屏障,西陵为荆州之屏障,西陵若失,荆州不存,国家不存,当此之时,应以命搏之,何惧生死!”
  陆抗新上任镇军大将军,兼并的施家部曲还未信服。
  荆州将吏多有疑虑。
  陆抗为安众人心,令雷谭领部曲为前锋,诸将在后。
  没两日,雷谭惨败的消息便传回。
  吴军士气再降,诸将惶恐不安。
  但此时长围已经建成。
  陆抗欲往西陵督战,诸将皆以为江陵更岌岌可危,羊祜、王戎五万大军正在猛攻江陵,城内也就张咸一万左右的守军,应先破羊祜,然后再西陵。
  陆抗力排众议,“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陆抗宁愿放弃江陵也要拿回西陵。
  遂令公安督孙遵于长江南岸待敌,防备羊祜军忽然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拦截徐胤水军吗,自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
  吴军攻不下西陵,晋军也攻不下江陵。
  长江沿线,西陵、江陵、公安、乐乡,拿下任何一地,东吴的防线都会土崩瓦解。
  但吴军颤颤巍巍的守住了。
  “此战方起,都督何必心急?”王戎宽衣博袖,谈吐优雅,即便两军阵前,也不改名士作派,坚决不穿盔甲,深秋的时节,他却袒胸,衣冠不整,脸上发红,不是饮酒就是服用了五石散。
  此人出身琅琊王氏,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前幽州刺史王雄。
  王氏一门近些年声名鹊起,成为中原顶级门阀。
  当朝太保、睢陵公王祥正是其堂祖父。
  前荆州刺史王乂是王戎的叔父。
  司马炎的母亲王元姬虽不是琅琊王氏出身,但八竿子打一下,还是能互相攀附上的。
  王戎年纪轻轻便声名鹊起,与嵇康、阮籍、山涛为友,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也是最先投靠司马家的人。
  颇受司马家重视。
  “丁奉引江东精锐驰援,寻月之间,便能溯江而上,抵达将领,东莞郡王尚在宛城,敌军先,我军后,且丁奉乃江东宿将,一旦与陆抗合兵,胜负难以预料。”羊祜不是心急,而是时不我待。
  王戎大袖一翻,“哈哈,都督多虑了,弋阳之战,吴人破胆,丁奉虽勇,却已年迈,此来正可一并破之!”
  “王使君所言甚是!”周围立即一群人吹捧。
  “名士”身边当然有很多随从。
  这些人全都跟王戎一样,脸上红扑扑的,穿着单衣在秋风中侃侃而谈。
  此战还未有定论,众人便已经在商议东吴的哪些名胜值得去,哪里的美女腰肢最细最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