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处都是谈论此事的人。
  各种人通过各种途径问询新都的价格。
  新都也瞬间变得火爆起来,四面八方的人聚拢而来,实地考察。
  不得不说嵇康的审美简直是这时代的标杆,很多人一见大兴的气势,便被镇住了。
  巍峨高耸,美轮美奂,宛如天城一般,碾压这时代绝大多数的城池。
  在杨峥的印象之中,连洛阳都逊色不少。
  当然,嵇康在设计城池的时候,综合了天下名城,长安、邺城、许都、洛阳、建业都有参照,综合其长处,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
  凡是看了新都轮廓的人,直接急匆匆赶回家,筹措资金。
  就连刘珩这种大老粗都来旁敲侧击的问杨峥价格多少。
  杨峥笑而不语。
  价值其实就是人心的期望值,大多数人觉得高,就一定会高。
  再往深处想,其实这就是中原士族豪强和西域国主们向大秦交的保护费……
  现在,消息只扩散到关中,还没有辐射至中原、江东、蜀中和西域,所以没必要慌。
  杨峥散播出去的第二个消息是,钱不够,可以用粮食抵。
  针对的就是有田有地的中小豪强。
  整个关中宛如沸水一般,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
  市面各种出现各种流言和传说。
  有人说一套宅邸价值千金,有人说万金……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值。
  因为作为大秦都城的大兴绝对值这个价。
  历史上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一首《示儿》,开篇写道: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此有屋庐。
  韩愈官至吏部侍郎,为了买房居然用了三十年,可知唐代长安行价了。
  白居易也感叹过长安居大不易。
  当然,汉代的长安宅邸价格比较低廉,但有各种限制措施: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
  意思是只能买邻居的宅邸。
  这么做是为了控制百姓的活动范围,一旦偷税漏税,便于邻居检举揭发。
  也跟汉长安的狭小有关。
  现在大兴这么大,当然要走大唐的路子。
  汉时南郑房宅价格,从低到高档分别是一万钱、两万五千钱和豪宅七万钱。(数据来源《金石萃编》)
  大兴作为国都,怎么着也要翻上两倍。
  每过一天,聚集到长安的人便多一分。
  不仅是关中的大士族,连西域的豪商、王室也纷纷来人。
  无一例外,被大兴的气势镇住了,毫无疑问,这时代最大的城池全部在中土。
  中土最大的城绝对是大兴!
  钱对这些人而言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而他们更看中的是大兴的政治价值。
  天子脚下,当然什么事都方便一些。
  不过,没有大秦籍贯之人,购买的价格会翻上一倍。
  一个月左右,长安挤满了天下各地赶来的人。
  每天堵在官府公衙之外,就等着消息放出来。
  连带着,长安的经济也被刺激起来。
  客栈、酒楼、青楼、车马行的生意火爆,杨峥没赚到钱,他们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锦衣卫传回的各种消息,让杨峥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苏泓、公孙甫等人考察多地之后,将大兴宅邸分为四档,第一档匠心别具,乃嵇康心血所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处,花木空人心。
  宅内还有嵇康、卫瓘、索靖等书法名家的题字。
  先别说宅邸价值几何,单是这三人字画,都是价值连城之物。
  整个大兴也就七十多套。
  定价五百万五铢钱,也就是五千缗。
  大秦这些年受灾情影响,粮价价格并不稳定,一石粮在四十钱至一百钱左右浮动。
  汉献帝兴平元年,长安大旱,人相食,一石粮涨到五十万钱!
  五百万钱,就是十二万至五万石粮食。
  这个价格对大门阀而言并不算多,绝对可以承受。
  当然,第一档宅邸也不是给普通人住的。
  第二档定价在一百万,也有嵇康或者卫瓘、索靖等人的题字,城中有九百多套。
  第三档四十万,第四档二十万,两档加起来近一万套。
  “定价会否太高?”卫瓘有些拿不稳,觉得杨峥步子迈的太大。
  不过杨峥要收割本来就不是寻常百姓,“朕还觉得定的太低了。”
  卫瓘咋舌不已。
  张榜之日,户部衙门前人山人海。
  全都睁大眼睛。
  价格贴出去后,到处都是惊叹之声。
  杨峥也感觉有些拿不稳,史上盛唐长安的宅邸价格也才一百多缗,按粮食价格折算,相当于现在七八百缗的样子。
  不过这担心显然多余了。
  一个嵇康嵇中散,就是巨大的噱头,对中原名士有致命的吸引力。
  开市之日,也是人山人海,挤满了整个市侩曹。
  杨峥还特贴心的弄好沙盘,异常精致,可以看清户型,和周边的街市……
  七十六套第一档宅邸,一个上午全都有了买家,被预定一空……
  第二档直接被卖掉了一半……
  杨峥发现一个规律,卖的越便宜的第三档第四档反而不理想。
  当然,这只是第一波行情,吸引来的是大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豪强们也会上车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