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这两场叛乱只是一个开始,漠北新崛起的柔然人才是大患。
  他们在苦寒的北海迅速崛起,或攻灭或同化大量的北地部族,四五年间已经形成一个二十万人的大部落,号称上马控弦之士十万。
  人多了,胆子也就大了。
  以前还动不动向朝廷进献良马、貂皮等土特产,请求朝廷的册封和任命。
  今年的风向明显不对,开始集结人马,还向朝廷派来使者,说漠北造了灾,请求朝廷赈济一百万石粮,一万套铁甲、刀剑、弓弩……
  柔然人的战力的确非同小可,除了大秦,几乎打遍周边无敌手,吞并一个又一个部族。
  势力从大鲜卑山之北,横跨整个漠北。
  凡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都不会简单,历史上的柔然,曾脚踩西域,拳打北魏,丝毫不落下风,如果不是两个小弟高车、突厥的反水,柔然人还会继续蹦跶。
  安北都护庞青几次出兵,柔然人却并不交战,往更北地方窜。
  庞青也不敢追。
  一来二去,柔然人的气焰就起来了。
  “欺人太甚!”朝堂上也是吵翻了天。
  杨旭登基后的第一次考验也随之而来。
  有人弹劾安北都护庞青无能,致使柔然人坐大。
  有人建议派出使者,承认柔然人的地位,给他们十几万石粮食,息事宁人。
  也有人建议出兵,横扫漠北,凭大秦的国力、军力,彻底吃掉柔然人不难。
  如果杨旭在此事上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他的声望。
  柔然人也特别狡猾,先是要粮食,要兵器,后来又派人来请求和亲,只要大秦嫁一个公主过去,他车鹿会雄健就替大秦镇守漠北。
  很明显,这是在讹诈。
  如果大秦选择退一步,换来的不是息事宁人,而是得寸进尺。
  “我大秦自立国以来,从无和亲之事!”杨旭当然不会服软,也知道柔然人是在试探大秦的底线。
  如果柔然人不跑,硬桥硬马的打一仗,杨旭有信心让他们片甲不归。
  但问题在于漠北太大了,漠北以北,北海以北,拥有不亚于中原的广袤土地,柔然人逐水草而居,随便往深山老林一钻,秦军就找不到人影了。
  庞青的几次无功而返都是因为此。
  朝堂上拿不出主意,杨旭只能找杨峥。
  “你是怎么想的?”杨峥悠哉游哉的品着蜀中送来的新茶。
  “柔然人贪得无厌,绝不能妥协,儿臣准备用父皇当年之策,烧其草场,掠其牛羊,使其难以繁衍生息,数年之后,柔然人自会分崩离析。”杨旭恨声道。
  刚刚登基,柔然人就来使绊子,分明是不给他面子。
  “你若是这么做,就是逼他们南下,届时漠南、辽东皆无宁日。”
  柔然虽然狡猾,但现在还没撕破脸皮。
  大秦与漠北接壤的地方太多,漠南、辽东、西域,甚至夏国,都在他们的袭扰范围之内。
  最难的不是决战,而是流窜作战。
  到时候大秦必将投入更大的精力。
  “要么不战,要么一出手就要他们的命。”杨峥笑道。
  杨旭思索良久,终有所悟,拱手道:“儿臣知矣!”
  作为新皇帝,杨旭也需要这一战来证明自己。
  杨峥也很好奇杨旭会怎么做,其实以大秦现在的国力,柔然人根本不值一提,对付他们的手段也多的是。
  杨旭没让杨峥失望,将庞青调回大兴,加平尚书事,再平调马隆为安北都护,文济为副都护,文鸯为安东都护,北宫纯为副都护。
  筹谋从辽北、漠北两路进攻柔然。
  杨峥只看他用的人,就知道柔然人蹦跶不了几天了。
  治国其实就是用对人。
  既然退位了,也就不好在皇宫多待。
  杨旭特别体贴孝顺,他一大家子一直住在太子府,将皇宫让给杨峥。
  但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人要有自知之明。
  在大兴住了这么多年,也该出去转转,游览大秦的大好河山。
  杨峥干脆带着妃嫔搬进太学里面。
  太学豪华程度虽然比不上皇宫,但面积却不相上下,而且更有人气,抬眼所见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还有山有水,有花有草。
  宫阙都是现成了。
  建一堵围墙就可以用了。
  安置好了妃嫔,杨峥带着两千多亲卫老兄弟,开始踏上游览河山之行。
  第九百七十六章 盛
  文鸯和马隆两人出马,柔然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庞青的能力侧重在治理和防御,而文鸯和马隆则是进攻。
  常常各引一万精锐北出,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挤压柔然人的生存空间。
  柔然人像对付庞青一样对付他二人,但没想到,文鸯和马隆的一万骑兵,都是汉化的鲜卑、乌桓人二代、三代。
  他们以从军为荣,以杀敌为荣,满脑子都是为大秦建功立业的狂热想法。
  一到漠北就不走了,搭起帐篷,在柔然人肥沃的草场上放起了牛羊,还招收漠北小部。
  是可忍熟不可忍。
  柔然和大秦必然有一战,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变。
  雄踞漠北之北以后,柔然人必然要南下,争夺肥沃的草场,养活更多的牛羊和人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