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冲武帝灵位深深磕了几个响头之后,又跪拜了其他的祖宗。
  几日之后,大兴守军一分为二,新册封的隋王杨坚领着五千部众和两万家眷向西进发。
  魏王杨深领着三万精锐南下,他要一路翻阅秦岭,进入蜀中,穿过南中,然后再进入交趾。那里是帝国南方最大的港口,最大的造船厂。
  现在交趾在金兰国手中,不一定会遵从朝廷的诏令。
  但只要不是面对唐军,杨深都有信心击败他。
  城墙上,皇帝与一个白发宦官看着南下的人群,眼神中充满了欣慰之色。
  但他旁边的老宦官元忠却老泪纵横,“陛下为何不与殿下一同南下重建大秦?”
  这位宦官,也是被天下人恨的咬牙切齿的“阉贼”。
  很多人固执的相信,大秦就是坏在他们手上的。
  皇帝却一脸轻松的笑容,“你这老东西,还折腾的动吗?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我们都老了,跑不动了,再说大秦灭亡,总要有人背负骂名不是,朕如此昏庸,就该承受这一切,老东西,趁现在还有机会,回乡去吧,朕给你准备了几车金银,够你挥霍三代了。”
  元忠原本是鲜卑拓跋部人,后来汉化,改为元氏,服侍过两代皇帝,早就把自己看成了杨家的老奴,听到皇帝的话,不禁老泪纵横,“陛下只是生错了时候,若是早生三十年,天下何至于此?”
  “你错了,即便朕早生三十年,这天下依旧会沦落他人之手,武帝曾言,未有不灭之国,大秦内忧外患,非人力所能挽回,灭就灭吧,让关中百姓少流些血,也算是我杨家对百姓最后的一点补偿。”
  夕阳西下,漫天的金辉洒下,让远处的青山更加妩媚起来。
  这个时候,元忠忽然笑了,冲皇帝深深一礼,“老奴能服侍陛下,实乃前生修来的福分,下辈子,老奴还愿服侍陛下!”
  说完,从城头决然跃下,带起一摸血光。
  皇帝的眼中终于洒下两滴浊泪,“老东西,你当真聪明,你这一去,留下朕一人孤苦无依,也罢,你先去,朕也快了。”
  皇帝合上眼,在城头坐了一夜。
  第二日晌午,东面传来闷雷一般的轰鸣声,那是无数马蹄和盔甲混合在一起的声音。
  “唐军来了!”
  城中的响起一片惊呼声,却不是惊恐,而是惊喜。
  无数人望着城墙上的皇帝旌旗,似乎在等待他下达最后的诏令。
  “开城吧。”皇帝嘴角挂着一抹微笑,“朕也解脱了……”
  番外8 文明
  唐军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兵不血刃的进入大兴。
  柱国将军李弼给了杨秦皇室最大的礼遇,只是解除了秦军的兵器,换成唐军守护城池和宫禁。
  皇帝的一切用度甚至比以往还要充足一些。
  五天之后,唐王李虎快马敢来,跪在大秦皇帝面前声泪俱下,“臣家世受秦恩,绝无不忠不义之心,这江山社稷仍是大秦的!”
  唐王李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雄武冠绝天下。
  关东的人心也是被他笼络的。
  皇帝走下龙椅,扶起跪在地上的李虎,无比诚恳道:“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大秦气数已尽,群凶肆逆,宇内颠覆,幸得唐王匡扶天下,唐王才德胜朕百倍,合当继承大统,望唐王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华夏为念!”
  此言一出,周围的唐军将领的目光全都温和起来。
  李虎以头杵地,额上鲜血直流,“臣、臣安敢如此,陛下折煞臣也。”
  皇帝再劝,李虎固辞不受,愤然而出。
  十日之后,群臣再次劝谏,皇帝也下诏禅位,李虎还是推辞。
  如此反复三次,天下劝进的奏表如雪片一般飞来,李虎才不得不登上帝位。
  龙振三年,走过三百二十七年的大秦终于引来自己的最后时刻。
  唐王李虎登基,国号大唐,改元大业,改大兴为长安,大赦天下。
  秦帝杨柘退为淮阳王,杨氏宗庙迁入邺城,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大秦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一如既往,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
  河西、汉中、蜀中一夕之间,全部投降。
  华夏故地全部归唐。
  但大唐面临的压力却丝毫不减。
  漠北,突厥人日益壮大,已经超过了当年的鲜卑、柔然,特别是吸收了大量秦朝遗民之后,实力越发壮大,比之当年的匈奴不遑多让。
  西面,大秦灭亡后,中亚的汉国续成大统,成为另一个大秦。
  这个帝国幅员辽阔,疆域、实力不在中原之下,但他们对中原早就没了兴趣,横亘在丝绸之路上,躺着赚钱,早已让他们血脉中的勇武渐渐衰弱。
  连曾经攻占的泰西封都无法守住,被崛起的阿拉伯人赶出两河流域,一个更强盛的黑衣大食崛起。
  在随后的两百年时间里,大秦被黑衣大食和大唐帝国联手攻灭。
  西南,隋王杨坚一支人马窜上高原之后,立即得到了羌人们的誓死效忠,尽管大秦已经事实上灭亡了,但羌人仍旧心系大秦。
  杨坚只用三年时间,便攻灭垂垂老矣的象雄王朝,又花了四年时间,将整个高原整合起来,一个强盛的高原帝国应运而生。
  在接下来的三四百年时间里,与大唐帝国打的有来有回,一度攻占河西走廊、西域,两次攻破长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