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崇祯皇帝伸出手:“着武备院这边,研制一种特殊纸张,专司刊印债券底稿,其中再添加明暗防伪,这样能有效避免。
  所定制的债券,移送到你们国税处这边,要先期进行登记造册,明确份额,同时要盖上户部大印,国税处特制官印。
  而在进行发售时,则再次进行登记造册,并言明所购债券,必须本人,本票,到期兑付,除非本人亡故,可由直系亲眷代持。”
  发售债券的构想,有一项考虑,是崇祯皇帝觉得必须要做的,就是为推行纸币,夯筑相应的基础。
  或许五十年。
  或许一百年。
  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久,但是前期的接受程度,必须要提前谋划,不然日后想要推行此事,恐难度很大。
  在崇祯皇帝心中所想,他这一代能贯彻金本位,明确新币制,就算是极好的了,毕竟金融体系的构建,不是想想那般简单的。
  “臣还有疑虑。”
  管绍宁想了想,继续说道:“若是朝廷发售了债券,为了能叫民间接受,那必然要有足够吸引的利率。
  不然就算有锚定物,可看不到回报价值的话,恐民间的反响不会太强,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还会影响大明国威。”
  对于管绍宁的接连讲明疑问,崇祯皇帝心里没有任何不悦,相反却很是欣慰,至少较真的态度,能确保国税处发展,甚至债券之事,能够向着好的方面推进。
  “那就适当的提升一些利率,叫民间群体见到红利。”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管卿,其实债券一事,并不是就为做一期,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就结束了。
  朕将债券的类目,细分为战争,建设,国库等多种形式,就是要形成定期发放,打造一条稳定的财源收入。
  通过这些在民间募集的钱财,来治理大明,平定叛乱,好叫大明的内忧外患,可以逐步的解决。
  当然这个较高一些的利率,只能明确前三期的债券,后续发售的债券,要逐步的进行递减,回落到合理的范畴。”
  “陛下,这恰恰是臣最担心的事情!”
  管绍宁停下脚步,郑重作揖道:“陛下是否想过,若是一期,一期的对外发售,国库有足够的存银还好。
  可如果说朝廷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无法到期兑付,或者朝廷每年的赋税征收,无法进行平账,到时所损害的,就不仅仅是大明国威,甚至严重的话,大明的江山社稷都……”
  说到这里,管绍宁说不下去了,此刻的他,心情很是紧张和忐忑,毕竟所讲的这些,要是惹怒了天子,那就不是免职那般简单了。
  想到这些的管绍宁,更是向天子行跪拜之礼。
  “哈哈,管卿啊,朕就知道,你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个。”
  见管绍宁这边,崇祯皇帝笑着摇起头来,随后弯腰拉起管绍宁,说道:“所以在国税处这边,要增设一个风险评估的衙署。
  如何在合理的范畴内,发售出相应的债券份额,以解决国库的实际需求,切实将这些专项银子,用到实际的地方发展,平定叛乱等事上。
  甚至对外发售的债券所得银子,不能一并入库太仓,国税处这边要另设新仓,避免滥用的情况。”
  其实管绍宁所讲的意思,就是财政赤字,一旦这个赤字,超出了掌控的范畴,就会导致动荡的发生,严重的话,大明无需建虏,无需流寇,自己就会崩盘。
  但是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崇祯皇帝所想的办法,就是小踏步的向前走,边摸索,边总结,一点点前行。
  毕竟想要盘活大明经济,就要叫银子流通起来,一步步的去做,等到他的那些构想和谋划,逐一的落实起来,那内循环的经济秩序,就会越来越好。
  提升生产力的根本,是大家都参与起来,若只是崇祯皇帝领着内厂自己玩,那无疑是一种畸形经济。
  “还有管卿,你无需担心国朝赋税,无法兜底这些发售的各类债券。”
  崇祯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就是分隔这种集体性到期的情况。
  具体上述这些份额,该怎样去定,你们国税处具体商榷,除此之外,等关税,商税等税改做好,朕相信国库收入,会有着显著的改变。”
  第一百九十一章 乘风破浪
  发售债券,就时下的大明来讲,是一种较新的概念,虽说会叫一些人知晓后,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大明宝钞。
  但是锚定物的出现,却又显得那般不同。
  毕竟大明宝钞发行和流通,并没有拿金银作为锚定,而是单凭信誉去支撑的。
  一旦形成滥印滥发的情况,加之对破损旧钞等诸多事宜,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那就会出现大幅度贬值,甚至民间拒绝此物的情况。
  “国丈啊,近期朕忙于政务,也没空闲的时间,来召见你。”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正襟危坐的周奎,说道:“不过今日召见国丈,朕却是有件要务,想叫国丈多多为朕分忧啊。”
  “陛下,您想说的可是发售债券之事?”
  周奎想了想,眉宇间有些顾虑,欠身道:“陛下,关于这个债券,这两日在京城治下,可是引起不小的热议。
  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多数都是不看好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朝廷,想借着债券之名,行宝钞掠夺财富之实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