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场仗啊,没个几年,是结束不了的。
  毕竟水师力量的发展,不像其他兵种那般,多操练操练,配属相应军械火器,就能凝聚力量的。”
  “本帅明白了。”
  刘兴治点头道。
  听完申甫讲的这些,刘兴治顿悟了,合着镇压倭乱一事,关键不在于倭寇怎样,根源是在他们东海水师。
  如果这场平倭之战,东海水师能够初具规模,能够具备一定的能力,那此战随时都能宣告结束。
  “明白就好。”
  申甫淡笑道:“现在这个时候,郑芝龙所在的汉盟,正在积极地发展,听说也垄断了去往倭岛的航线。
  所谓的倭乱,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笑话。
  现在倭岛那边,正在密谋着闭关锁国,他们内部的那摊子事情,都还没玩明白,何来袭扰大明之说啊。”
  刘兴治笑了。
  明白这些事情,刘兴治就知道平倭之战,之后该怎样去做了,该通过平倭前指,向朝廷索要粮饷,就必须张口去要,毕竟这笔银子,他不会贪,平倭前指不会贪,争取越多的银子,都是用于发展东海水师,这也是崇祯皇帝默许的事情。
  第七十六章 天子之威
  “大明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其实有一点是很不好的。”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站在皇家军事学院的正堂前,环视随驾的一众文武,朗声道:“那就是恐惧战争,这种恐惧,导致朝廷在很多时候,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这就违背了战争的本质。
  由此导致国朝在过往的平叛战中,始终都处在被动的境遇下,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甚至损害着大明国力。
  战争是可怕的。
  战争是会死人。
  不过,要是连正视战争的勇气,大明都彻底丧失掉的话,那纵使国朝做的再多,也难逃江山倾覆的命运!”
  周遇吉、曹文诏、猛如虎、虎大威、张世泽、王来聘、徐彦琦、翁英、张载赓、刘宗敏、袁宗第、田见秀、李来亨、党守素、刘体纯等一众将校,无不流露出激亢的神情。
  自从崇祯三年开始,崇祯皇帝就一直在谋改军队。
  或许说过程艰难些,进度缓慢些,可是谋改军队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滞不前。
  围绕着京畿一带的军队建制,从过去臃肿的状态,逐步倾向于精兵简政,明确各部军队的建制。
  负责宫禁的大明御林军,负责京城的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周边的三大营,负责京畿外围的驻防军……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使得崇祯皇帝手里的兵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上述这些军队的权力,皆被崇祯皇帝所掌控。
  单单是皇家军事学院、大明陆军讲武堂、大明炮兵讲武堂的运转,每年都能培养出一批军事过硬的中低层将校。
  大明的军改,改的不止是军队建制,改的更是思维模式。
  “时下的大明,所处境遇不算太好。”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西北边陲,北疆诸镇,辽东边地,西南边陲,东南沿海,看似安稳的背后,却暗藏着很多杀机。
  你们都是帝国的军人。
  你们都是帝国的脊梁。
  朕知道你们的心里,都无比渴望赶赴前线,希望能帮国朝稳定边疆,确保大明的长治久安。
  不过战争的形势,不像你们所想的那般简单。
  国朝要面对的问题,不止是战争这单一的层面,所以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时刻紧绷一根弦,处在准备打仗的状态下!”
  在崇祯皇帝的整体构想下,让大明处在一定规模的战争境遇下,其实是能够促进大明的自我革新。
  有压力,才有动力。
  特别是区域战争的维系,能有效促成军工、造船、冶炼、锻造等诸多产业的发展,而上述这些产业发展,又能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这就像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军队是大明的国之利器。
  围绕着军队展开的谋改,会催生出很多领域的谋改,而这些谋改要是能掌控好,约束好,其实是能带动大明的改变。
  特别是内务府的顺势创设,不仅能加快各领域的发展,还能加快制钱的流通,这给予大明的好处,就是很多,很多的。
  国贫民富的境遇,是崇祯皇帝一直想改变的。
  他要实现国富民强的构想!
  大批被各个群体窖藏起来的银子,能够通过看得见的改变,继而重新流通起来,这对于大明是有益处的。
  可控的通货膨胀率,是促进发展的催化剂。
  “御林军和京营的整体换装,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周遇吉、曹文诏他们,“各部之间的磨合,也要尽快提上议程,特别是熟悉列装的火器、火炮,必须要做到极致才行,你们是朕信赖的帝国将校,之后该怎样做,不用朕多讲,心里也都清楚吧?”
  “忠于大明!”
  “忠于陛下!”
  周遇吉、曹文诏、猛如虎、虎大威、张世泽、王来聘、徐彦琦、翁英、张载赓、刘宗敏、袁宗第、田见秀、李来亨、党守素、刘体纯等一众将校,纷纷昂首挺胸,行注目礼,向崇祯皇帝朗声喝道。
  大明的武运,正在复苏啊。
  随驾的王在晋、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钱肃乐、黄道周等一众大臣,在见到此幕以后,无不是心生感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