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空缺的那批位置,本帅会简拔起一批将校。
  吃着本帅给的粮,拿着本帅给的钱,现在义军遭遇危机了,一个个就想把锅砸掉,那他们就去死吧!”
  “喏。”
  裴雄虎当即应道。
  对于李自成而言,他先前还真没有想过,要在麾下组建一支暗探组织,可是在崇祯皇帝的干预下,李自成遂萌生这种想法。
  李自成一门心思的想要离开辽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想摆脱崇祯皇帝的这种遥控,他是有野心的人。
  他不想一辈子任人摆布。
  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积攒的家底,被崇祯皇帝一次次的无情搜刮,尽管说麾下凝聚的军队规模不断增多,可这种没有自主的感受,无论是谁都无法接受。
  “崇祯啊崇祯,先前一直都是你给本帅送礼,这次,本帅也给你送份大礼。”
  李自成神情冷厉,嘴角微扬,嘟囔道:“他黄台吉纠集重兵,却迟迟不来进攻,这摆明是害怕你啊。
  既然是这样,那本帅就引蛇出洞,看他黄台吉到底上钩不上钩。
  倘若他黄台吉还不来犯,那本帅就等着你集结的大军,联手向建虏发动反攻吧,这一战,也该和建虏有个了结了。”
  明军、建虏八旗、辽东义军扎堆在辽左前线,那必然是三方皆有算计,想要将战局对己部最有利。
  站在崇祯的角度,他要凭借此战,收复剩余的辽地,重创建虏八旗,把辽东义军向西赶出去。
  站在李自成的角度,他要凭借此战,摆脱崇祯的遥控,重创建虏八旗,让明军麾下有所损失,这样他就能率部进军漠南。
  站在黄台吉的角度,他要凭借此战,重创明军主力,干掉辽东义军,一举夺下辽左全域,为今后战略反攻整个辽东蓄势。
  每一方都有着各自的打算,这也注定辽左前线的战局,不会轻易的打响,可一旦打响的话,就会一战定胜负!
  这就是战争的复杂性。
  这就是战争的多样性。
  在冷兵器时代,向热武器时代过渡的间隙,往往一场战事的胜败,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走势。
  李自成下令撤离前线大军,这对于辽左战场的额变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至少黄台吉这边,先前所定下的很多谋画,落空了。
  李自成下令撤离的这个时机,实在是太妙了,倘若晚上数日,那黄台吉精心谋划的部署就能展开。
  可现在这种态势下,使得黄台吉麾下的一众将校,一个个都是斗志高昂,想要统率麾下各部进军沈阳城。
  只要能将沈阳城拿下,那他们在辽左就掌握主动权,到时就算撞上崇祯皇帝亲率的大军,也能掌握着战场优势。
  甚至在一些建虏将校的心里,都开始幻想着擒获崇祯皇帝的美梦,只要能将崇祯擒获的话,那整个辽东都将会成为他们的地盘!
  第一百三十六章 辽左之战(5)
  辽左,武靖营。
  “陛下!您不能再领军前行了。”
  孙承宗情绪激动,跪在地上,抬手作揖道:“当前辽左的战局,远比预想的要复杂,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舍弃掉蒲河、抚顺等地,退守至沈阳一带,奴酋黄台吉率领建虏八旗云聚辽左前线。
  这与军机处战前洞悉之战局,存在着较大偏差。
  在陛下领军亲征之际,两军在辽左前线爆发数场战事,错非有曹文诏所领神机营,扼守在浑河前线,黄得功所领镇辽军,进驻至奉集堡一带,恐建虏就会绕开辽左前线,对……”
  “卿家先起来。”
  崇祯皇帝弯腰搀起孙承宗,神情自若道:“卿家担忧什么,朕清楚,不过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眼下的战况。
  驻守定辽一带的平虏军,是否已赶至太子河东线?
  朱聿键所领唐王军,是否尊奉旨意,乘船赶至宽甸诸堡?
  与奴酋黄台吉的一战,辽左前线的战局固然重要,不过想一战重创建虏,那如何绕行直捣黄龙,才是关键所在!”
  与建虏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这是崇祯皇帝想了很久的事情,被建虏打断的脊梁,想要让它重新长出来,就必须堂堂正正的战场上赢建虏一场。
  否则就算倾注再多心血,列装再多装备,心理上的沟壑填补不全,那大明军队就永远不会成为强军。
  “朕这一仗,不仅要重创建虏,还要收复辽左全境。”
  崇祯皇帝眼神坚毅,掷地有声道:“通过这一战,朕要让辽东一带的蒙古各部,朝鲜王室,都清楚明军的强悍!
  唯有这样。
  只有这样。
  今后大明在辽河套、辽东、朝鲜等处的境遇,才能占据着绝对主动,如此今后想要支配这些地域,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崇祯皇帝之所以要御驾亲征,哪怕遭遇的反对声很多,也一定要乾纲独断的明确。
  核心就是获取政治主动权。
  毕竟想掠夺辽河套、朝鲜等地的财富,逐步反哺大明,确保维新变法能交替向前推行,就必须要让周遭势力感到恐惧。
  “陛下,这是否太冒进了。”
  孙承宗犹豫再三,再度作揖道:“就算陛下想要吸引建虏,为平虏军、唐王军绕行闪击建虏核心,掌握相应的主动……”
  “卿家多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