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面行礼后,熊道又与侯在一旁的几个小商人寒暄了几句。这几位都是打听到此事后专程跑来熊老爷面露脸抬轿子的,要知道熊老爷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巴结好了,生意上随便漏一点下来就够小商人们嚼谷了。
  应付完码头上一堆人情后,熊道和罗十之转身上轿,在前呼后拥之下去了城东,进了关厢三里处的罗家私宅“罗园”。
  ……
  自宋以来,由于朝廷选拔人才的机制渐渐变成了科举,所以唐汉那些传承千年,把持着官僚职位的世家门阀便渐渐没了消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对公平的科举制使得寒门士子得以入仕,用后世的话说:“为下层人士打开了上升通道”。
  然而在这种制度下,宋明新兴的士人阶层因为无法垄断社会资源,所以“旋起旋灭”,“富不过三代”这种家族兴衰史,却成为了一种社会新常态。
  换句话说,田地,房产这些用来传家的财富,往往是在缙绅之间来回倒手的。因为很少有家族能代代出仕,所以祖辈利用官位获得的土地和财富,后人一旦没了护身符,就渐渐守不住了。
  而今天熊道来的这处“罗园”,便是罗家去岁时从一户败落官绅手里收购的。
  说起罗家,也算是科举制下的又一茬新兴家族了。
  罗家是太仓人氏。罗十之的大伯在万历年间就做了一任工部侍郎,而这一辈里罗十之的两个族兄又在工部和鸿胪寺做官儿,所以罗家现在也算是鼎盛人家。
  在这种局面下,发迹时间短,只有两房人的罗家互相之间还算照顾,所以罗十之这个二房家主也在前几年一不小心“考”了个秀才回来。
  有了秀才这个位阶后,对于留守的罗十之也就够了:他平日里是就专门负责两家在江南的生意往来。
  也许是罗家专攻工部,家学渊博之故,所以罗十之自从在杭州见到熊道手中的大型木料,95#青红砖,水泥,玻璃这些建材之后,便“一见倾心”,很早就掏出了大笔银子成为了熊道的经销商。
  罗十之大批进货自然是有底气的:这些物资连同匠人没过多久就被他送到了京城。那边在工部营缮司做员外郎的大兄也不是吃素的,后花园砌墙测试后,身为技术官僚的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建材的好处。
  于是大兄当即命人快马加鞭直奔江南:“家里有多少银子都拿去进货。”
  于是罗十之就抢在所有观望的人之前,从熊道这里高价买了个劳什子“二级批发商”的资格,以及每年在京城销售一定数额建材的许可——现在是卖方时代,厂家不但不催促经销商完成销售任务,反而规定了每年的销售上限,生怕经销商卖多了这边生产不出来。
  这之后罗家大兄很快把建材在京城打开了销路:工部的免费工匠+穿越众提供的各种施工技术,使得达官贵人的府邸里很快掀起了一股换修水泥路,水泥地坪,水泥墙,玻璃窗的热潮。
  与此同时,罗家大兄也借此机会结识了不少权贵,包括宫里的大太监……皇宫也是随时要修缮的,自然会用到建材。
  这样一来,罗家两兄弟不约而同就得到了好处:大兄这边赚到了大笔的银子,结交了臂助。而在鸿胪寺的二兄虽说是清水衙门,但是靠着家里提供的资源,他不久前已经提了一级,算是把级别先拱了上去。
  从这一刻起,罗家就变成了熊老爷的忠实盟友: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能让双方捆绑至死。
  这也是熊道此次来上海,偏偏住在罗家别院的原因:自己人,凡事都方便。
  第336节 开港(二)
  熊道这一趟出差阵势不小:掌柜,帐房,伙计,保镖,内卫,小厮,光这些就有四十多口人。事实上这点人对于此次任务来说,还仅仅是先头部队而已。
  要知道熊老爷这次来可是要开埠的。建设大面积的新式码头区且不说,以穿越者的尿性,伴随而来的肯定还有商业区和住宅区,说白了就是小型特区。
  上海滩啊,冒险家乐园,有轨电车,骑楼,先施公司,永安公司……不把电视剧里常见的“复古”南京路搞出来,那还叫上海滩吗?
  所以他这次不但带了很多土著,等事情稍微有眉目后,还会有一些穿越者来此地出差——规划和建设这些熊道可不懂,需要其他部门派人来。
  ……
  熊老爷的团队当天晚上就歇在了罗园。罗十之这边不但划出半个园子供客人休息,还打算给老总提供几个服侍的丫鬟小僮。
  然而这一点却被婉拒了。
  随着时间推移,穿越国内部的架构得以不断完善,所以很多之前的野路子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正规化。
  像熊道他们这些当初随意加入情报系统的玩票人士,陆陆续续在后来都得到了副局长马跃的专业补课,将他们缺失的部分弥补上来。
  而包括内卫,小厮这些身边的亲近人,现在都已经换成了情报局在新港训练基地培训出来的正式雇员。这些人不但负责保护熊道的安全,还担负着发报,侦查,秘密刺杀等间谍日常。
  所以熊老爷现在出门,就相当于一个情报小组出了门,随身携带着各种秘密,不可能接受罗家送来的丫鬟。
  当天晚上简单休整过后,从第二天开始,熊老爷正事没干,先是进入了一轮交际时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