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高澄北上晋阳,高乾受辱之后,因失去侍中一职,无权理事,只能整日在府中借酒消愁。
  偌大一个洛阳城里,高氏的头面人物除却禁军统领娄昭,居然只剩了侍中高隆之、李元忠两人。
  而设计免除高乾职务,正是斛斯椿向宗室们奉上的投名状,毕竟他为高欢诛灭尔朱氏立有大功,不做点什么,很难博得元亶的信任。
  斛斯椿笑道:
  “大王谬赞了,斛斯一族世受国恩,当初追随高欢只是为国杀贼,不想高欢居然步尔朱氏后尘,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椿又如何能够坐视天子任他欺凌摆布。”
  元亶闻言冷哼道:
  “高欢肆意操弄官员任免,重要职位都由亲信居之,那李元忠以太常卿的身份代替天子往晋阳慰问,回来后,高欢却逼天子授予李元忠侍中一职,这般封赏随心,日后哪还有我等容身之地。”
  许多不满都是借由玩笑的口吻说出,当日高欢宴请李元忠时,李元忠戏言若是不给他侍中之位,他便要再去寻人造反。
  高欢表面上与李元忠嬉笑,其实早就记在了心里,李元忠前脚回到洛阳,高欢后脚就上表天子奏请升任李元忠为侍中。
  郑全在城外庄园操练数日始终找不到出逃的机会,而留在洛阳主持听望司事务的陈元康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
  不止郑全失去了联系,隐藏在清河王、南阳王、平阳王等宗王府中的密探们都有回报,各家王府在同一日少了许多健仆。
  这让陈元康大感棘手,只能一方面向高澄传递消息,一方面继续在暗中搜寻郑全在内的各府仆奴去向。
  杨愔今日又一次在政务堂中接待了自己的亲族杨宽。
  宗族被屠,孤身一人的杨愔将杨宽视为了自己家人。
  “遵彦,我看见今日府中文吏甚是忙碌,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杨宽问道。
  杨愔一想,高澄担任京畿大都督一事也说不上是秘密,便把他收到书信,忙于安置将士家眷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杨宽。
  杨宽惊骇不已,耐着性子与杨愔多说了几句,立即告辞。
  第七十一章 兴复魏室
  杨宽很是焦急,按照斛斯椿的计谋,他们会以八百天子亲军趁娄昭出城迎接高澄之际,从道旁杀出,得了高澄、娄昭首级,再用天子诏夺取禁军兵权,诛杀军中高氏党羽。
  随后发檄文征召河南各州郡往洛阳勤王,再招关西贺拔岳东出,共抗高欢。
  计划很完美,可第一步就出了问题,高澄回洛阳,携带的不是五十人的亲卫队,而是一支三千人的京畿大军。
  若是再等高敖曹、尧雄汇合,哪还有成事的希望。
  急切之下,杨宽没有再通过心腹联络的方法,他顾不得暴露身份,辞别了杨愔后,径直往清河王府跑去。
  对于杨宽来说,弘农杨氏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一事,他今日的行为也是在继承先人之志。
  更何况杨宽曾听杨愔在酒醉后倾诉,他所追随的高澄万般都好,只是与尔朱英娥在孝庄帝灵位前嬉戏的举动太过荒唐。
  这让杨宽深感羞辱,尔朱英娥可是孝庄皇后!
  宗王们都在王府宴饮,杨宽走进大堂,来不及行礼,急迫地对元亶说道:
  “我方才得知消息,高子惠将领京畿大军三千人入洛阳,高敖曹、尧雄两部共八千人也归属在京畿大军之中,只不过先回了河北携带家眷,大王,我们不能再等了!”
  大家伙的欢笑都僵在脸上,元修最先反应过来,他起身劝说道:
  “清河王当务之急是通知斛斯侍中,领天子亲军入洛阳,袭杀娄昭,我等各回家中,召集奴仆,一同举事!”
  元宝炬等人当即表示赞同,与宴之人,只有速来懦弱胆小的太保赵郡王元谌蒙在鼓里,可话都讲得这么明白,他又怎么会猜不到。
  元谌厉声喝问:
  “诸位究竟在做些什么!真要使我等宗族俱灭不成!”
  厅堂中没有人在乎元谌,他们都注视着元亶,等他表态。
  元亶不再犹豫,他将酒盏狠狠掷于堂间,高声喊道:
  “兴复魏室,在此一举!”
  ……
  陈元康猜不到元亶与斛斯椿等人的具体计划,但他清楚一点,领军将军娄昭所掌控的禁军才是关键。
  自古以来,凡是发生在都城内的权力斗争,只要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禁军都会参与其中。
  这帮人也许不擅长战场上的正面厮杀,但作为洛阳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的倾向毫无疑问决定了一时的成败。
  而禁军统帅娄昭,身为高欢的妻弟,高澄的亲娘舅,立场鲜明,这意味着娄昭的处境岌岌可危。
  陈元康在得知宗王们似有图谋后,安排可靠之人留守听望司,第一时间往高隆之府上求见。
  作为一介幕僚,陈元康没有出入宫城的权力,他必须经由侍中高隆之带路。
  之所以选择高隆之却不是李元忠,只是值此关键时刻,更信任高隆之的身份:作为晋州元从的高隆之,他是被高欢亲自认证的同族兄弟。
  而李元忠与高欢的戏言,陈元康身为听望司主事也有听闻,两相对比,他自然选择了高隆之。
  面见高隆之后,陈元康将所知道的消息尽数相告,催促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