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欢本想安抚万俟普等人好好留在关西,为他做内应。
  可万俟普等人却已经启程,不得已,高欢只能命阿至罗人南下接应。
  最终在宇文泰未做反应之前,成功将万俟普等人带回晋阳。
  倒不是宇文泰反应慢了,他如今当真没有精力再去管那群二五仔,也许他们走了反而是一件好事,不用担心祸生肘腋。
  而对于千里投奔的万俟普等人,高欢也尽显优待。
  万俟普受封河西公,其子,曾往信都与高欢相见的万俟洛受封建昌郡公,破六韩常被授予抚军一职,其余跟随他们投奔的督将三百余人也各有封赏。
  高欢希望能以他们为榜样,号召更多关西之人投奔。
  但他的算盘明显打错了,此时还愿意留在关西与宇文泰共渡这一次难关的,几乎全是死忠党羽。
  这就是危难之际见人心吧。
  宇文泰也算在无数坏消息中得到了一些慰藉。
  而高欢已经开始在晋阳筹备军资,等待关西因民间存粮耗尽爆发动乱时,再发兵西进。
  而高欢的动作也引起了宇文泰的警觉,他向柔然与萧梁,主要是萧梁请粮的同时,也加紧了对民间存粮的搜刮。
  宇文泰、高欢正因一场关中大旱各做准备的时候,高澄也在调派自己的部署。
  他担心宇文泰饿疯了,往恒农抢粮。
  于是,高澄派遣独孤永业领四千京畿弓手进驻恒农,高澄特意交代他,接受恒农郡守王思政的节制。
  而在尚书台处理军政大事的时候,高澄得知了一个喜讯:
  宋娘子有了身孕。
  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见相左
  回到渤海王府的高澄盯着宋娘子的肚子,略带几分忐忑。
  一名新带来的医官诊脉后,很确定的对高澄报喜道:
  “恭喜大将军,宋夫人确实是喜脉没错。”
  高澄的喜悦丝毫不加掩饰,他赐予了丰厚的诊金以后,迫不及待地请医官再开些安胎的方子。
  医官依言照做,送走医官后,高澄又让信任的亲随拿着方子再找几名民间医者验证,得到了确实是安胎良方后,才命亲随按方抓药。
  确认了宋娘子有孕的真实性,高澄还不忘向晋阳报信。
  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虽然还不清楚宋娘子所怀是男是女,却能证明高澄的身体并没有问题,足够消除许多隐患。
  高澄并没有陪伴宋娘子太久,相比于有孕的她,其余三女更应该受到安抚。
  三女对于宋娘子有孕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有点妒忌。
  也只是妒忌而已,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演化成怨恨。
  而随后几天,尔朱英娥、元明月、小尔朱先后确诊喜脉,着实让高澄懵了:
  ‘我这么强的吗?’
  原主历史上不是也才六儿三女吗?怎么自己当头就来了个四连击。
  转念一想,也许是自己过去数年养身禁欲的原因。
  原主十四岁就已经偷开大车,在此之前肯定就已经开始纵欲。
  两人身体不能一概而论。
  四名侧室都有了身孕,高澄心再大,也不可能再与她们同房。
  高澄立即去信恒农与王思政商议王氏进门的时间。
  无论是自身需求,还是安稳住镇守恒农的王思政,高澄都必须尽快迎娶王思政之女进门。
  与王思政沟通婚期,并没有耽误高澄往隔壁李祖猗的院子跑。
  李祖猗清楚自己的处境,她早就下定决心,若是高澄主动,便半推半就依从了他。
  随着渤海王府四名宠妾在孕,安乐王元昂留在关东的王妃,终究还是委身了小高王的怀抱。
  但高澄到底也有所收敛,至少过夜还是会回渤海王府陪伴家中女眷。
  李祖猗并没有被立即接进渤海王府,还是安置在隔壁当名外妇,高澄也承诺不会一直委屈她,将来有了身孕,一定会给一个名分。
  在高澄奔波忙碌于家中女眷与李祖猗之间时,王思政之女也风光嫁入府中。
  随着她的进门,高澄才算对王思政彻底放下心来。
  本就是东强西弱的大背景,关西遭逢大旱,王思政又与高澄结亲,在这种情况下,高澄实在想不出王思政背叛的理由。
  而高欢连续接到四封高澄的报喜信后,喜悦自不必提,也回信一封,告诉高澄,在上半年先后得了老七庶子高涣、老八嫡子高淯。
  另外还提了一嘴,娄昭君又有了身孕。
  高澄才收到信,立马就黑了脸。
  算算时间,如果没有意外,这一胎应该就是老九高湛。
  明明奔袭夏州之战这样的大事都给整没了,高老九居然还能如期怀上,也是离谱。
  但历史可以被改写,天灾却无法被改变,例如眼下这场关中大旱。
  时间进入冬季,关西终于降了雨,但为时已晚。
  一个几乎颗粒无所的秋季过去,关中的民间存粮经过一番搜刮后,也已经见了底,民众开始啃食树皮、泥土。
  到最后,人相食。
  短短三个字的人间惨剧,在各处发生。
  无数人因活不下去而反抗,却也被有口饭吃的士卒镇压。
  可从民间搜刮来的军粮也有见底的一天,当军粮吃尽,又该靠什么维持军队?
  历史上给宇文泰送来一波关键补给的是窦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