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远季艳眼角划过一抹喜色,又很快敛去。
  “就这般盼着你大兄过来?”
  元季艳抚着高睿的小脑袋笑道。
  “嗯呐,我还要大兄教我骑马咧。”
  高睿兴奋道。
  元季艳含笑不语,自从高睿听人说高澄是当世名将,就以为他武艺高强,总盼着让堂兄来了晋阳教他骑射。
  却不知道论起骑射,高澄就只是根银样镴枪头。
  高欢的回信很快抵达洛阳,得了他的许可,高澄将政务安排好后,准备领着一大家子北上。
  一家老小,只有三人没有同行。
  元静仪与刘氏刚怀上身孕不久,高澄不敢让她们长途颠簸。
  而高洋也难得的向高澄开口请求,希望能留在洛阳陪伴刘氏。
  高澄思虑再三后,警告道:
  “你若真是顾念妻儿,我自无不许,但若是趁机结党营私,我必不相饶。”
  “以阿兄之威信,谁又会押注于我,况且我身边安插了这么多眼线,只怕连闺房情话阿兄都一清二楚,又何必担忧有人与我暗通款曲。”
  高澄老脸一红,心虚的他准了高洋留在洛阳,却并未给予他任何留守职务。
  这般举动,也真正让高澄对亲弟的提防为洛阳朝野所共知。
  小高王自己十岁参预大事谋划,十一岁在河北协助处理军政,十二岁往洛阳辅政。
  但二弟高洋十四岁了也没得个一官半职,如今全家北上,分配留守之职,又与高洋无关,若非猜忌,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第二百七十五章 孝子慈父
  高澄由洛阳出发,往晋阳拜谒高欢,自是有着家人团聚的打算。
  而在此之前,关西却有人因他们高氏而母子分离,那人不是旁人,正是宇文泰的亲侄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自小在一众兄弟中,最受祖父宇文肱的喜爱,对他的期望也是最重。
  若不是爆发六镇起义,继承武川家业之人,非他莫属。
  父亲、祖父相继战死后,他跟随三叔宇文洛生、四叔宇文泰混迹在葛荣军中。
  葛荣兵败,宇文氏被迁入晋阳,三叔宇文洛生受到猜疑被杀,四叔宇文泰得贺拔岳作保,才侥幸活得性命。
  宇文护在晋阳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普泰元年(531年),高欢反叛。
  时年十九岁的宇文护才被尔朱兆释放,以示与尔朱天光结盟的诚意。
  一同被宇文泰接走的,还有宇文护二兄宇文导,表兄贺兰详。
  但仍有长兄宇文什肥与一众堂兄弟留在晋阳为质,其中还包括母亲阎姬以及小姑、二婶、三婶。
  宇文护多方打探,却了无音信,直至最近他才听说,五年前,高欢得知宇文泰在关西另立中央,恼怒之下杀尽了晋阳宇文氏男丁。
  其中就有兄长宇文什肥,二叔宇文连之子宇文元宝,三叔宇文洛生之子宇文菩提等人。
  这让宇文护心如刀绞,大哥宇文什肥自不必提,宇文护与两个堂兄弟宇文元宝、宇文菩提自小关系莫逆。
  他们三人曾因老师管教严格,与表兄贺兰详一起谋划把老师杀了,可却走漏消息,被各自母亲一顿好打。
  只有贺兰详因丧母才免了责罚。
  如今得知手足至亲被杀,母亲阎姬与小姑以及两位婶婶在晋阳没了依靠,也不知生死。
  一念及此,宇文护肝肠寸断,他拿出了八年前离开晋阳所穿的绫罗袍子,摩挲着其中纹络,一针一线都是母亲阎姬所缝。
  顷刻间泪如雨下。
  自己在关西荣华富贵,母亲、小姑、二位婶婶却在晋阳,为人奴役,宇文护不敢再想下去。
  二十七岁的西魏镇东将军、大都督宇文护,竟捧着这件绫罗袍子满含热泪去寻四叔宇文泰。
  一见面,宇文护便嚎啕大哭,向叔父哽咽着诉说晋阳家眷的处境。
  宇文泰得知一众侄儿被杀,也是痛断肝肠,捶胸懊悔,直言自己死后无颜再见三位兄长。
  “叔父,求求你遣使往晋阳,求要家中女眷吧。”
  宇文护叩首跪求道。
  宇文泰将侄儿扶起,说道:
  “纵使阿护不提,我也要将她们接回。”
  说罢,叔侄两人抱头痛哭。
  自北魏分裂后,从未有过使节来往的东西两魏,由此破例。
  宇文护请求亲往晋阳寻母,却被宇文泰拒绝,他自己曾出使晋阳,就险些被高欢强留。
  真要选择,他宁愿置三位嫂嫂与妹妹于不顾,也不愿使宇文护这个侄儿身处险境。
  产生这种心理的想法无外乎是独子宇文毓年纪太小,如今也才五岁。
  宇文泰如今三十有二,这年纪已经不算年轻。
  其子宇文邕三十多岁就被大臣称为‘可爱好老公’。
  隔壁高欢四十岁出头,已经在安排身后事了。
  宇文泰常年征战,若有万一,宇文氏还需要这个侄儿支撑。
  历史上,宇文泰也正是这般选择,临死时哪怕长子宇文毓已经二十三岁,嫡子宇文觉已经十五岁,宇文泰依旧将权力转交侄儿宇文护,由他掌管军政。
  宇文护在宇文泰死后,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禅让给宇文觉,建立北周。
  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权,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被杀,前后执政十五年之久,也确实没有辜负宇文泰的信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