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人死伤颇重!”萧诚道:“特别是在思州,已经戾气颇重了,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事的。”
  孙靖看了萧诚一眼,突然想明白了过来,有些事情,只怕便是抚台一意纵容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说起来思州的奴隶是怎么来的,通过雷州的水师郑之虎的船队走私进来的,郑家与抚台是什么关系?韩锬是郑家的女婿,要说这事儿抚台不知道,孙靖还真就不相信。
  以前只觉得是抚台碍于当初田杨两家帮了大忙所以优容,现在看来,只怕接下来抚台就要整顿这两地了。
  而由头,必然便是这些奴隶。
  “此事一旦闹开,只怕不少人要人头落地!”孙靖道。
  “不然呢!”萧诚淡淡地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堂皇大路不走,偏要走小道,我已经很包容了。孙府台,你是不是想说我这样钓鱼太过份了一些?”
  孙靖摇头:“不不,这样,才是损失最小的办法,也可以正大名份的价入,而不与田杨两家产生矛盾,他们两家,怎么说也还是我贵州路上的两大枝柱。”
  “谁说不是呢,这几年,我光顾着处理这些内部问题了!”萧诚叹息道:“敌人好整,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自己人就麻烦了,不但要照顾得他们的利益,还要照顾到他们的颜面,甚至有时候还要顾到他们的心情,这才是最难办的啊!”
  孙靖一笑道:“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也就抚台您才能从容布置,以前的我心比天高,自认为比起大宋都堂里的那些人也不差了,但这几年我才明白过来,我之才,也就这一府之地了。再大,就要累死我了。”
  萧诚大笑:“孙知府过谦了,在我看来,你的能力,比起当今这大宋绝大多数的安抚使要强多了。”
  “可是我不想当一个庸禄无为的安抚使啊!”孙靖笑道:“那些人,尸位素餐,不说也罢。想要把一地治好,真是劳心劳力。”
  第四百三十四章:民生
  孙靖是萧诚极为看重的一位属下。
  在宋国其他的任何一块地方,孙靖都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他原本只是一名医师,连秀才都没有中过。
  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孙靖行医,走遍了西南诸地,也为了提高医术,游历过大宋其它地方。
  这让他对于百姓苦难,官府弊政,施政优劣,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而他运气更好的是,碰到了萧诚这样一个人。
  在萧诚麾下为官是一件极舒服的事情。
  因为你只需要竭心尽力做好事情便是了,至于其它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萧诚会替你处理得妥妥当当。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孙靖是真的拼尽了全部的力气和心思,在做好他这个一地知府。
  把孙靖放在黔南,也是萧诚深思熟虑的结果。
  黔南有着关系到整个贵州路生命线的钢铁产业一条龙。
  之所以有贵州路,最基础的原因,不是因为萧诚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而是因为他麾下强悍的武装力量,不但让地方膺服,也让朝廷无可奈何。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萧诚对这句话是有着深刻的理会的。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道德说教都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想要说教,想要以德服人,第一步,就得先把人打倒在地,问一声服了没有?
  服了,咱们再来德治,法治。
  不服,那就再揍一遍,外加踩上几脚之后,再问。
  军队的建设,向来都是萧诚的重中之重。
  贵州路被萧诚划分为六府三州,当然,现在六盘水还没有拿回来。
  萧诚计划是每个府州,都要有能力养一支军伍。
  而现在,萧诚已经有了天南军、天武军、天狼军、天平军、天义军,以及韩锬统率的安抚使亲兵。距离萧诚的要求,还差了三支军队。
  如果当真按照这个想法配齐了,那贵州路上就会有超过三万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大宋,除了河北路,基本上就没有其它任何一路有如此多的军队了。
  而河北路上的军队,当初也是靠着中央财政撑着军队的开销,而不是河北本地养活的。
  而且,如今贵州路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拖出来都可以与过去河北路上的边军较个高下,滥竽充数的军队,萧诚是绝对不要的。那种军队,除了消耗粮饷之外,屁用不顶。
  在贵州路上,萧诚已经取消了厢军编制,地方武装由地方团练充任。而地方团练并不是常设部队,他们只是在农闲季节,由官府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的一些普通百姓,类似于民兵组织。
  一般情况之下,他们是作为后备部队使用,一旦贵州路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将被组织起来作为民夫或者后勤运输部队使用。
  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民夫,与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夫,在战争真正发生的时候,完全是两码事情。
  取消厢军,免得徒耗粮饷,以及避免地方官吏把厢军当自家仆役使用。
  训练地方团练,又使得真正有事的时候,地方之上不至于手足无措。
  事实上,一些地方之上训练得较好的团练,甚至可以保一方平安。
  贵州路上到如今也并不是就天下太平,大山里流匪仍然很多,想要剿灭他们基本不可能。你大军进山,他们逃得无影无踪,小股部队去剿灭,一个不好反而为他们所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