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路,何其艰辛!
  第四百九十六章:决战
  骑兵的战斗,永远是那样的迅猛,快捷以及执血澎湃。
  蹄声如雷,喊声震天,刀光雪亮,迅速地接近,然后交错而过,然后空地之上便留下无数的人尸体以及失去主人的战马。
  然后,重整旗鼓,再次来过。
  一般来说,数次往返之下,胜负便已经基本分了出来。
  骑兵决战,很少说有鏖战多长时间的说法。
  但步兵作战就不同了。
  一万个人听起来很多,但当他排成阵列,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就不那么显眼了。
  就像现在,一万步跋子分成了十个方阵,前三中四后三,每一个方阵也就五十步宽,二十步厚。主将站在这个方阵的中间,他的左边是旗手,右手是一名鼓手。
  旗手撑大旗同时接受主将的号令,鼓手则以鼓点来调整所有步卒们的步伐、速度。
  整个西军,只有两万步跋子。
  受萧定直接控制的军队,便是五千铁鹞子,二万步跋子,剩下的军队,都属于各大军司,而各大军司的军队多寡,又直接受制于本地财才如何。
  财力多的,军队便多一点,财力少的,军队便会少一点。
  当然,每一年,兴庆府会向各大军司拨付一定的军费,但这个军费,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各大军司麾下,平时军队并不多,只有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才会征集适龄的百姓入伍。
  西军各大军司,基本上都还保持了过去部落军队的一些特点,那就是战马自备,盔甲自备,武器自备。而战场之上的缴获,也是归他们所有。
  这些年来,靠近宋朝的几大军司,其实是不差钱的,比如嘉宁军司、祥佑军司以及左厢神勇军司,他们与宋人贸易,也允许宋国商人大举进入他们的领地,不仅是官府,便是百姓也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而赚了钱的百姓,会花更多的钱去买更好的盔甲、武器。
  其实这些事情,只要官府稍稍引导,就能很轻易地做到。
  西北的冶铁技术,武器制造,在当年萧诚的策划之下,现在是发展的一点儿也不比宋国差。
  而在兴庆府的各大武器制造工坊,也因此而大赚特赚。
  这些武器工坊,都是隶属于总管府的。
  如今兴庆府最大的生意,就是武器生意。
  这些工坊,不仅要生产出满足西军直属部队的最好的兵器,还要生产出质量上差了一个档次的供应普通百姓的兵器。
  说是差了一个档次,但在一般人看来,质量已经是相当的高了。
  在兴庆府里,超过五万人,就靠着这门生意生活着,而且还活得很是滋润。
  而各大军司,从这里采购回去武器,再出售给百姓。
  西军控制下的地盘上的百姓,几乎人人带刀,即便是在一些妇女,腰带之上也会插上一柄短刀。
  彪悍的民风,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盔甲这玩意儿太贵,一个家庭最多置办一副,那是准备给上战场的家里的男人用的。
  一般而言,战争来临,一家一户,一次也最多征召一人。
  而这个人战死了,像盔甲这样的东西,也一般都附送还。
  毕竟一副盔甲几十贯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还是相当昂贵的。
  南边是这样,北边,西边尚武之风就更加的浓厚了。
  南边毕竟是与宋人交界,大家更多的时候是做生意,打架的日子少。北边的像黑水镇燕,黑山威福等地与辽国交界,生意也做,但那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大家却更热衷于抢掠,所以买武器的热情就更高了。像南边几大军司很少买的克敌弓这种玩意儿,在北边就很畅销。也就是西军不许买弩,不许买卖神臂弓,否则像这些玩意儿,也能生产出来多少,便给你买走多少。
  而西边的郑吉华、雷德进控制下的地方,因为一直保持着激进的西进战略,所以武器交易之风更盛。
  西军麾下,人人带刀,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萧定能够控制住这么广大的地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的五千铁鹞子,二万步跋子冠绝西北的战斗力。
  没有那个军司有力量挑战萧定的统治力。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兴庆府这些年来治理西北卓有成效,一条条的政策出炉,让西北众多的族裔能够和平共处,同舟共济,粮食年年丰收,商业收益步步走高,让每个人都感到这个日子很有奔头,跟着大总管很有希望。
  民心的向背,人心的支持,这玩意儿有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所以,即便是有些人心里存在着某些野望,但在这样的大形式之也,也只能将野望小心翼翼地藏着不敢露出分毫来。
  你敢露出狐狸尾巴,绝对有人一刀喀嚓下来,就给你斩得干干净净。
  用张元的话来说,西北这些年来发展得太顺利了,总管的基业已经大体奠定,所差的,也就是一次危机,只要能顺利地渡过一次危机,那人心的凝聚,必然会再上一个新台阶。那总管的大业,便再没有任何人能动摇得了。
  而眼前的危机,在张元看来,便是萧定要渡过的天劫。
  东受降城已经败了,陈仓带着几千人退回到了中受降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