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也想足额发放啊!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钱从哪里来呢?
  辽人大军是走了,可他们走的时候,却是将他们占领下的大宋领土之上,如同用篦子篦过一遍一般。
  崔昂接手的,是一个破败不已的烂摊子。
  曲珍接手之后,情况就更加地不堪了。
  不管怎么说,崔昂还是当过相公的人,对于治政,总也有些手段,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嘛。
  而曲珍就不行了。
  他是一个武将,对于如何治政,如何发展经济,发展民生等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而更恼火的是,辽军走的时候,将东京的官员们几乎掳掠一空,这便让曲珍想礼贤下士请一些人来帮他,都找不着人。
  于是,能顶上来又能让曲珍放心的,便是一些武人了。
  于是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家伙们,便将地方之上折腾得一塌糊涂。
  最简单的赚钱的办法,便是刮地皮。
  可是地皮刮了一层又一层之后,终究是有枯竭的时候。
  到了这个时候,便只能先紧着自己的心腹嫡系来了。
  其它的关系远一些的部队,便也只能让他们自求活路,自己去找路子发财去了。
  没饷没粮,人家凭什么替你卖命?
  眼下还没有卖命呢,魏武已是大把的钱发了下来。
  而且抵达下邑这几天,魏武还真没有准备把这些降军当成消耗品来对待,而是砍伐、收集了大量的木材,开始打制各色攻城器材。
  就像现在这些降军们推着的填壕车一般。
  很多攻城一方,是懒得花时间来打造填壕车这样的东西的,更简单的方法,是驱赶周边的百姓负土填城,至于为此而要死多少没有多少防护能力的百姓,大概率是不在统兵将领的考虑之内的。
  当年辽军攻打东京城的时候,便是派出了兵马,从周边驱赶了大量的百姓作为先驱来攻城,而这,也正是东京兵无战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京禁军,大部分都召自京畿地区,他们的家人,要么在城内住,要么就在周边,这些被驱赶来的百姓,相当一部分便是东京禁军的家人。
  你说要让这些人向自己的家人开弓射箭,泼下滚油、金汁,只怕大多数人是下不去手的。
  而现在新宋北伐,自觉是占了道义高点,是要去收复故土,去解救沦陷的百姓,自然也就不能采取这样的措施了。
  于是花费一些时间来打造填壕车便成了必选项。
  当然,魏武不紧不慢,也有着更多的整个战略之上的考量。
  下邑,只不过是这一次整个大棋之中一个爆点而已。
  引爆这一次的战事,但重点却不在这里。
  所以,魏武不着急。
  但他这不经意的举动,却是让刚刚投降过来的士卒们归心不少。
  毕竟愿意花时间打造填壕车,巢车,还用边角废料为不少没有盾牌盔甲的士兵们打造了一些木盾,进攻的时候,举着这个家伙遮当羽箭,总是比光着膀子强吧。
  要说你真要被强弩干上了,别说是木盾,你便是举副大铁盾,照样一弩把你干翻。
  这是一个机率问题。
  打了这些年仗,有几个人是死在强弩之上的呢!
  鼓点声中,旌旗招展,单看这些正在逼近城池的士卒,你很难相信这是一只投降才刚刚不过十来天的军队。
  当然,现在也由不得他们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毕竟投降这些日子来,魏武给他们的待遇相当的不错,更何况,在他们的身后,亦步亦趋的便是头插白羽的魏武本部士卒。
  那种密如蝗群的弩箭,谁也不想尝上一尝。
  冲击的速度加快了,到了壕沟的边上,半蹲在地,竖起了手中的铁盾或者是粗制滥造的木盾抵御着来自城上的箭羽,偶尔有人运气不少被射中,一个倒栽葱落下壕沟,本身也做了填壕的材料。
  战后,这些壕沟自然是要被填平的,倒也省得了挖坟坑。
  身后的填壕车终于被推了上来,伴随着隆隆的声响,填壕车被推到了壕沟之中,上部被依次展开,宽达一两丈的壕沟之上,便多出了一道木桥。木桥之上的板子钉得稀疏,但这并不妨碍士卒们能踩着它迅速地越过壕沟。
  嗷嗷叫着的宋军们迅速地向前奔跑,这是一段死亡之路,因为这段路程,完全被羽箭覆盖,倒是跑到城墙之下会显得更安全一些。
  而白羽军则是在壕沟的另一侧,齐唰唰地举起手中的神臂弩,与城墙之上的赵军对射。
  城上城下,不时有人中箭倒下。
  张藉举着盾,猫着腰,带着他麾下的一百人向前迅速冲锋。
  他是会亭镇人,在白羽军攻击会亭镇的时候,营将很聪明地选择了投降。
  但那营将的智慧,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落在后面的营将,眼里闪过一丝鄙夷。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贪生怕死有个卵用啊!
  上得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不成现在你还指望过去的同僚对你手下留情吗?
  当真是笑话。
  此刻,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只能奋勇上前,如果能立下功劳,或者还能往上爬一爬。
  家人都在会亭镇,还能有什么想法,这个时候乱来,只怕不但自己要死,还会连累家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