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他的家具也是一应俱全,做工都相当精美。
  甚至暗室内还有一个大木桶,这木桶是这时候洗浴时用的浴桶,也是只有有钱有势的士族豪门才用得上,普通的老百姓通常都是找条不太容易被人看见的小河小溪简单洗洗,到了冬天甚至干脆就连续几个月不洗澡。
  而这时普通人家的女子,真要洗澡又不方便出去的话,也就烧上那么一小盆热水仔细擦拭一下,没有人伺候的情况下,谁会用这种耗时费力的大木桶洗澡?
  别问吴良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猜的,纯盲猜!
  除此之外,相关的生活用具也是极其丰富,铜镜、铜盆、鼎、盒、壶、瓮、罐、钵……等等等等只要是平时生活用得上的东西,这里几乎都有。
  因此,这间暗室还真就不是用来安葬死人的,而是供活人居住的。
  甚至不少地方还能明显看到有人生活过的痕迹,这是所有埋葬死人的陵墓之中都不应该出现的痕迹。
  “看样子,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还真就是假意殉葬,实为鸠占鹊巢?”
  吴良甚至怀疑初代海昏侯刘贺的死因也值得推敲。
  毕竟刘贺死时也才33岁,这个年龄就算是西汉年间也不能算做老年,最多只能说是中年,应该算是死的比较早的了。
  而那时的人流行厚葬。
  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极有可能在建造为刘贺筹建陵墓的时候,甚至是之前就已经看上了刘贺的家产,因此才在建造陵墓时提前修建了暗室,做好了等刘贺去世下葬之后就将他的殉葬财产据为己有的准备。
  毕竟,这个陵墓才刚刚建好,同年刘贺就不幸病逝,这样的巧合本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疑点。
  但如果仅仅是指为了财产的话,似乎完全用不着这么麻烦吧?
  明明只需留下一条通入陵墓的暗道,等刘贺下葬之后他的殉葬财产自然便予取予求,又何须特意演出那么一副悲痛欲绝要为主子殉葬的戏码,更没有必要一直住在地下这个不见天日的地下世界吧?
  所以。
  这个叫廉石的方士,定是有非“消失”不可的理由,并且还需要一处无人怀疑更不会有人发现的地方,去完成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只有如此。
  才能与墓中那些《筑墓记》中没有记载的物件、生物、以及那众多的少女尸首联系起来。
  至于这不为人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吴良绕过暗室内的一些家具摆设,终于看到了一个低矮的案几。
  而在这个低矮的案几旁边,则有一个保持跪坐姿势、脑袋伏在桌面上的干尸。
  这干尸的穿着依旧华贵不凡,仅仅通过穿着就可以确定,百分之百是一具男性的尸首!
  这是陵墓中除了棺椁中的墓主人之外,吴良等人发现的唯一一具男性尸首。
  难道此人便是《筑墓记》中所记载的廉石?
  带着这样的疑问,吴良来到这具男性干尸旁边仔细查看。
  他的死状很是奇怪,就这么伏在桌面上,右手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即使已经死去多时,手已经变成了枯骨也不曾放下。
  左手手边则滚落着一个西汉才刚刚出现的青瓷瓷瓶。
  瓷瓶呈椭圆形,体积并不大,也就与一个鸭蛋差不多。
  “难道是服毒自杀?”
  吴良将小瓷瓶拿起来,发现此刻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但却散发着一股十分古怪的气味,一点都不好闻,甚至还会令人产生胸闷的难受。
  皱了皱眉,吴良连忙将小瓷瓶放了下来。
  而后又将典韦叫过来,两人一同使用工兵铲将这具干尸从案几上翻了过来。
  尸体身上的衣服几乎轻轻一碰就化作了碎片与粉末,露出了包裹在里面的枯骨,这具尸首的骨骼虽然有些泛黄,但并没有发现服毒自杀的迹象。
  而真正令吴良眼前一亮的,则是刚才被尸体压着的一卷还未书写完毕的竹简。
  “难道是日记?!”
  这种正经人根本不会写的东西,才是真正具有考古价值的东西。
  只有它才能够帮助吴良更加直观的了解这座陵墓之中到底发生过什么奇闻异事,在他眼中远比那些黄金玉石之类的俗物更加珍贵!
  将那具尸首搬开之后。
  吴良立刻来到案几旁边,小心翼翼的将这个已经卷起了一大半的竹简一点一点的摊开,从最前面开始看起。
  这一看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日记,而是一部研究性质的书籍。
  甚至这部书籍的外面还写下了一个念起来很是大气的名字——《香经》。
  里面的内容如下:
  天下香者众
  或静人
  或悦人
  或躁人
  使亢人
  故香者
  可通神也
  ……
  汉朝的文字相当精炼,再加上竹简能够承载的字数并不多,大概用了两刻的功夫,吴良便已经将这部只写了一部分的《香经》读完。
  然而读完之后,他便觉得胸口更加发闷,彻底陷入了沉默。
  这部书吴良在读到前面那一部分理论篇章的时候,只觉得这个作者很有立意,甚至有好几次都想为他的想法叫好:
  “天下有很多香气。
  有的可使人镇静,有的可使人愉悦,有的可使人焦躁,有的可使人亢奋,所以香气一定是可以通神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