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是一个鼎。”
  甄宓看了于吉一眼,继续说道,“其实‘九鼎’只是那个鼎的名字,全名应该叫做‘九州鼎’,而这个叫法则是因为这个大鼎上面刻有一副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皆是大夏的国土,因此此鼎一直被视作大夏的镇国之宝……至于九个鼎的说法,只是后世根据‘九鼎’的称呼胡乱猜测,最终产生的误传罢了。”
  “竟是如此……”
  于吉显然还需要消化消化这件事情。
  而吴良却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夏王要铸造九州鼎尚需合九州贡献之铜,可见夏朝初期冶铜技术都还并未得到太大的发展,那么在夏朝之前,存在能够提炼如此超高纯度的单质铜技术的可能性只会更低……
  第八百七十二章 铜像
  “有才哥哥,若是这么说起来,你说的这种纯度的……单什么铜岂不是只能出现在夏朝之后?难道并非我们此前推断的与九黎国相关的古迹?”
  诸葛亮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终是忍不住走上前来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但此前在天坑中找到的那些陶器残片,却明显是早与夏朝的上古产物,何况那天坑在这处遗迹之上,因此出现的时间一定晚于这处遗迹。”
  吴良沉吟着说道,“何况我们还在这里见到了应龙骸骨,并且华神医神游过后也证明那就是应龙,这同样可以证明这处遗迹与应龙应该是出自同一时期,这些事情又当如何解释?”
  “呃……”
  诸葛亮顿时愣住,挠着后脑勺道,“还是有才哥哥想的细致,我竟忘了将这些事情一同算进来。”
  “也就是说,公子认为九黎国当年掌握的炼铜技艺竟比夏朝还要先进?”
  于吉接着又问。
  “如果这地方真是九黎国的遗迹,这铜器也的确是九黎国铸造出来的话,那么九黎国当时掌握的炼铜技艺恐怕至少可以与商代持平了。”
  吴良正色说道。
  商代是后世考古界公认的炼铜技艺达到成熟的朝代,而之后这方面的技艺则并无太大进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铜器,炼铜的技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发展也变得更加缓慢。
  “这……”
  众人纷纷面露惊色。
  上古时期到唐虞时期,再到夏朝、商朝,这中间不知跨越了几千年,九黎国竟掌握了领先旁人几千年的技艺,这怎能不令人感到震惊。
  但震惊之余,众人亦是开始疑惑蚩尤与九黎国被黄帝、炎帝联盟打败的原因。
  史书记载那时黄帝、炎帝联盟的兵器还主要都是木头与石器,这样的他们怎么会是九黎国的对手?
  可惜那场战争的细节并未被详细记录下来,就算一些后世总结出来的文献,也全都是一些极为夸张的神仙打架场面,完全没有提到相关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对抗细节。
  不过倒是提到了黄帝、炎帝联盟在战争前期屡次被蚩尤与九黎国打败的事情……
  这倒也从侧面说明,蚩尤与九黎国的确借助先进的兵器在战争中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而在神话传说中最终黄帝成为最后的赢家,不但请来了各路神仙,还在睡梦中得到了一部九天玄女送来的一部叫做《阴符经》的兵符,黄帝在得到此书之后依旧书中的兵法布置练兵,再依靠夔牛鼓的威力与各路神仙的助阵,才在最后的决战中打败了九黎国,擒杀蚩尤与其兄弟族人。
  这部叫做《阴符经》的兵符就很值得推敲了,它应该是天朝历史上最早的兵法书籍。
  关于兵法。
  瓬人军中最有发言权的人便是诸葛亮。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说得好听一点叫策略,说的难听一点也可以叫偷奸耍滑,总之就是虚虚实实尔虞我诈,正面打不赢就使阴谋诡计,去骗,去偷袭,去不讲武德……
  若是这么说起来。
  假如蚩尤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直肠子,又或者仗着兵器优势生出轻敌之心,再或者具有某些明显的性格缺陷的话,也并非没有可能将自己的优势断送,最后做了那巨大优势不胜男。
  就像当今的曹老板与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很少有人敢相信败的会是袁绍。
  甚至。
  历史上占据巨大优势,却被敌人使用诡计兵不血刃拿下的历史事件亦不少见。
  而所谓历史,通常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黄帝既然是最终的赢家,那么历史自然会顺着有利于他的方面书写,并且会将他的功绩尽可能的放大。
  假如他武德充沛,那么战争的细节便会记载颇多。
  假如他精通兵法,那么巧使计谋的细节也会被一一记录下来供后人叹服。
  但史书中关于这方面的细节记载几乎没有,反倒是在不断强调蚩尤与九黎国的实力有多强大,如此亦可以推断,黄帝打败蚩尤与九黎国凭借的应该不是武力。
  再加上兵法方面的细节也没有相关的详细记载。
  因此吴良有理由怀疑,黄帝打败蚩尤与九黎国的手段极有可能并不那么光彩,倘若记载在史书中公之于众甚至可能影响黄帝的声望与威信,因此才被选择性的忽略掉了。
  不过这些问题暂时并不在吴良的探查范围之内。
  吴良现在最想搞清楚便是这地方究竟是不是九黎国的遗迹,若真是九黎国的遗迹,那么九黎国这可能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炼铜技艺究竟从何而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