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董昭也回过神来,向使者表示感谢,打探朝廷的近况。
  使者很高兴,辛苦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吃几顿好的,还能收些礼物。
  他大讲特讲天子大破李傕的经过。虽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御营,并没有亲历战场,但天子出阵的那一刻,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此刻说来,依然眉飞色舞,热血沸腾。
  “府君,天子虽年少,却有英主之相,最能用人。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普通士伍,皆服膺天子。残暴如西凉诸将,亦对天子俯首称臣,温顺如狸犬。骁骑将军一见,即托身自效,欲以弓马封侯。府君当努力,富贵可期。”
  董昭含笑点头,虽不如使者那般兴奋,却也难得的激动。
  天子英主,大汉有中兴的机会,他被迫离开袁绍就不再是损失,而是机遇。
  宴会结束,又送了一些绢帛,董昭兄弟亲自送使者出城。
  看着使者的轺车消失在官道远处,董昭回过头,与董访相视而笑。
  “公义,你哪儿也不用去,就留在河内吧。”
  董访大笑。“兄长,你让我走,我也不走啊。兄长,天子少年英武,莫不是大汉天命未绝之兆?”
  董昭眼神闪动。“现在还不好说,但天子英明,胜于桓灵二帝,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一招用得好啊,既安张杨之心,又得我兄弟之力,关东可无忧矣。”
  “兄长,你这是……”
  “你没听到吗?”董昭眼皮轻挑。“诏书里称我为故柏人令,只字不提我在钜鹿、魏郡任上的事,这是不承认袁绍据有冀州,更不肯与袁绍媾和以求苟安。袁绍若俯首称臣,则颜面尽失。若据冀州抗诏,则彰不臣之意。天下人再不能左右逢源,只能在朝廷与袁氏之间选一。如此,河内为必争之地,你我兄弟首当其冲。”
  董访如梦初醒,眼睛瞪得溜圆。
  “这是谁的手段?竟如此毒辣,置我兄弟于死地。”
  董昭想了想。“若我猜得不错,非贾诩莫属。”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同选择
  雍丘城外,新坟累累。
  荀彧站在中央,形影相吊,神情萧索。
  在他面前,有两座新坟,一座属于张邈,一座属于张超。
  张超就死在他的面前。
  他为张超求过情,但曹操没有答应。
  就像去年在徐州一样,曹操杀红了眼,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荀彧心生迷茫。
  曹操是他希望辅佐的人吗?
  只有一州之地,就敢任性妄杀,动辄屠城。将来势大,又有谁能阻止他杀人?
  张邈兄弟绝不是最后的牺牲。
  荀彧幽幽地吐了一口气,悲从中来。
  曾几何时,张邈是袁绍的至交,为袁绍前后奔走,为曹操起兵筹集钱粮,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绝非当初所能预料。
  “阿翁,阿翁。”荀恽提着衣摆,奔了过来,小心翼翼地让过新泥,免得脏了衣摆、鞋袜。
  荀彧眉心微蹙。
  荀恽吓了一跳,连忙放慢脚步,双手递过一只青囊。“是……是唐家姊姊的书信。”
  荀彧眉梢一挑,随即赶了过来,接过荀恽手中的青囊,接开了丝带,取出里面的竹简。
  竹简上的封泥完好,但题签上有熟悉的字迹。
  弘农王妃存问荀君文若。
  荀彧长出一口气,双手抱着竹简,向上苍拜了两拜。
  几年前,西凉军李傕部劫掠颍川,生灵涂炭,无数人失踪,弘农王妃也在其中。这几年,他一直在打听弘农王妃的消息,却一点下落也没有。
  他以为弘农王妃已经死了。
  乱世人不如犬,死在沟壑之中的人数不胜数,可不管你身份尊贵与否。
  突然接到她的消息,沉稳如他,也不免失态。
  荀彧匆匆敲掉封泥,展开竹简,就在新坟间读了起来。
  荀恽站在一旁,一动也不敢动,偷偷地看着荀彧的脸色。
  荀彧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一抹笑意从眼角绽开,最后竟忍不住笑出了声。
  荀恽心生疑惑。
  弘农王妃的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让父亲如此喜悦?
  荀彧读完书信,收好竹简,转头看了一眼张邈、张超的新坟,躬身拜了拜。
  “孟卓,孟高,就此别过。待天下太平,天子重归洛阳,我再来看你们,为你们迁坟,归葬故里。”
  荀恽听得真切,忍不住问道:“阿翁,你要离开曹牧?”
  “天子召我,岂能不去?”荀彧哼了一声,大步流星的向停在路边的马车走去。
  ——
  曹操惊讶地抬起头,盯着荀彧看了又看。
  “天子……召你前往?”
  荀彧微微颌首,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天子得上天谕旨,志在中兴,召我前去。”
  “可是……兖州初定,我这里离不开文若啊。”曹操向后靠在凭几上,抬手捏着眉心,一脸不舍。
  荀彧笑笑。“陶谦已亡,吕布东奔,与刘备为伍,以公之威武,破之如反掌,又何必彧?且使君既领朝廷印绶,有贡士之职。彧若不往,为人所诟,连及使君忠义,岂不可惜。”
  曹操眉梢轻挑,沉吟半晌,微微颌首。
  “文若所言,也有道理。诏书不可违,天子既有中兴之志,我等为臣者理当驱驰。别说是文若,即使是我,若有诏书至,亦当奔赴,不舍昼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