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马已经开始喘息,和之前预计的基本符合。
  即使是最好的凉州马,也不可能连续急行军。一人多马,日行千里不是不可能,但损耗将非常惊人,很多战马会因此倒毙。
  一日一夜两百里,大概是战马能够承受的极限。
  刘协跳下马,由史阿牵去放松、啃草。
  早就接到命令,在路边等候的杨奉快步迎了上来,拱手施礼。
  “陛下,臣恭候多时了。”杨奉举手相邀。“臣略备薄酒,为陛下洗尘。”
  刘协跟着杨奉走到路边的高台上,落了座,看着远处的盐池,不期然的想起了刘巴的建议。
  以盐铁为质,向河东大族借粮,这个方案看似可行,却不能让他满意。
  明明是这些人侵占了朝廷的户口、土地,现在却还要朕向他们借粮?
  他之所以没有否决刘巴,除了想看看刘巴能做成什么样,也有根基不稳,不能急于求成的考虑。
  士孙瑞先斩后奏,其他大臣以沉默表示支持,说明激烈的手段不得人心,不能操之过急。
  “白波谷有回复了吗?”
  “有,他们随时恭候陛下的驾临。”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为了避免引起大臣们的注意,与白波谷的联系一直是通过杨奉进行。
  “白波谷现在有多少人?”
  “男女老少加起来,大概有两万三千多户,十余万口。”
  “据你估计,河东现在总共有多少户口?”刘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户口损失真有大半?”
  “怎么可能。”杨奉“嗤”的一声笑了。“那都是为了少交赋税而已。真正逃难或者饿死的人,臣估计不会超过两万户,剩下的人不是落草,就是依附大族,做了大族的部曲。”
  刘协在心里暗自算了算。河东户口最多的时候有九万多户,五十七八万口。按杨奉所说,逃走或饿死的人只有两万多户,那剩下的户口应该还有六七万户。
  但河东郡的上计簿上只剩下三万多户,有三四万户被大族侵吞了。
  王邑这个混蛋,真该死。
  但杀了王邑也解决不了问题。
  荀彧接任河东太守后,就算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也知道大族侵吞户口的事实。但他一句不提,显然不赞成直接从大族手中抢人。
  即使是刘巴,也只是建议以盐铁为质,向大族借粮。
  不管他们是出于持重的考虑,还是从内心里就反对抑制豪强,总之指望不上。
  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招安白波军,让他们去占据那些抛荒的土地,成为朝廷能够控制的编户。
  既然账面上有大半的户口逃亡,那抛荒的土地就是无主之地,可以由朝廷收回,重新分配。
  谁敢站出来反对,谁就是自曝其短,与朝廷做对。
  在此之前,刘协要确定的是这些白波军能够接受朝廷的控制,而不是成为不稳定因素。
  “你不是想要教师的么?朕给你带来了一个。”刘协叫过伏德。“这是皇后长兄,在卫尉营里做了几天教师,颇受将士欢迎。本来右将军是不肯放人的,你要得急,朕只好亲自出面,给你带来了。”
  伏德上前施礼。
  看着温文尔雅的伏德,杨奉又惊又喜,一边还礼,一边乐可不可支的说道:“陛下,这让臣……如何过意得去?”
  大儒之子,皇后之兄,又是天子出面从后将军营中抢来的,这个面子太大了。
  “真要是过意不去,下次朕请将军你出战的时候,不要推三阻四就是了。”刘协半真半假的说道。
  杨奉尴尬得无地自容,连连拱手请罪。
  “陛下,臣再也不敢了。”他倒了一杯酒,双手举起。“臣自罚三杯。”
  第二百三十九章 知人善任
  “读书是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够读写军书、公文,不为人所欺,而不是咬文嚼字,皓首穷经。那是博士们的任务,不是你们的。”
  刘协不紧不慢地说道,表面上是说给杨奉听,实际上也是说给伏德听。
  伏德的性格和伏完很像,温顺而随和,习惯于听从安排。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激烈的反对。
  刘协不担心他的性格,却担心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别看杨奉急赤白脸的请求配备教师,但他只是出于虚荣心,并非真心向学。
  如果伏德一本正经地教他读经,用不了几天,他就烦了。
  杨奉小鸡啄米式的连连点头。
  他觉得天子说得太对了。真要让他做博士,他会疯的。
  伏德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却将天子说的听在心里。
  杨奉不是董承,这可是白波贼出身的将领,又做过李傕的部曲,粗鄙无文。惹恼了他,会有性命之忧。按照天子的安排教书,就是最安全的安排。
  他看得出来,杨奉在天子面前温顺得像只小羊,发自内心的敬畏。
  “你不仅要自己读书,麾下的将校也要读,将来每个士卒都要能读写军书、战报,这样传递命令时,才不会出现失误。”
  “唯,唯。”杨奉连声答应。“可是,只有伏君一人,怕是教不过来吧。要不,陛下再安排几个?”
  “哪有那么多人。那二十名教师也不是只为后将军一营准备的,将来也是要分到各营的。你从军中挑一些聪明伶俐的出来,跟着他学,学成了,再去教其他人。”

章节目录